核心提示:一个让石头开花的年轻人——青年砚石雕刻家钟健速写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朋友,是我的一位小老乡。他虽然年少,却酷爱艺术,书、画、篆刻都有所成,但他最为痴迷的还是石刻——在石头上挥刀,描龙画凤,将五...
一个让石头开花的年轻人 ——青年砚石雕刻家钟健速写 ![]() 后生可畏石头开花 钟健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风光秀美的羞女山下,自幼随父亲学习书画、石刻,毕业于四川美院,是为凤山石砚第八代传人。少时师从著名书画家刘栋家先生,磨练十年。俗话说,心中有丘壑,笔下有经纶。稍知世事,钟健便带着行万里路的雄心,到广东、安微等名砚地学习制砚技巧。到了上世纪末,中国社会正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无论从思想观念上和经济上都发生着巨大的的变化,可谓一日千里。曾经辉煌的舞凤山石砚也因为各种原因凋零了。当时生产的大都是简单的石板,和大众化的普砚。而细工雕刻的高档砚台几乎绝迹。这对于酷爱石刻,一直钻研石刻的钟健而言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他深知,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两面的,正因为流传数百年的凤山砚面临绝迹,也正是另一次机会的降临。 壮观的舞凤山采石场 其人其作品都不凡 他对于石砚雕刻的热爱,就像对自己心仪的姑娘,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正是不管富贵贫穷还是生老病态,他都一如既往的挚爱无悔。石砚的雕刻,是一个细工活儿。本来就是属于古代的文房四宝,在电脑风行的时代,人们用钢笔都觉得麻烦的时代,用毛笔,用砚台研墨被视为老古懂。但钟健深知,书画艺术是中国的最瑰丽的国宝之一。是不会消亡的。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终不会被人们所冷落。他就像一个痴迷的行者,在美丽的修山脚下,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作着不倦无悔的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让他的雕艺日趋完美。他雕刻的民间故事砚台,识货者见后,欣喜若狂视如珍宝。这是对他的努力的最好奖赏。 作品:独钓寒江雪 田园牧歌 巧夺天工艺无止境 从桃江县城,沿溪而上,到羞女山,往山间走几里地,便到了钟健的凤山石砚艺奴工作室。但见,由著名书画家马文卿老先生书写他自己亲自刻在石上的“艺奴谷”三字竖在门前,挺拔而峭丽。钟健告诉我,之所以叫艺奴谷,言下之意是自己愿意为艺术而献身,先做艺术的奴,然后才能做艺术的主人。走进他的工作室,到处是他的作品,书、画、篆刻都已有了相当的造诣。尤其是石砚的雕刻,不说炉火纯清,但已令我辈叹为观止了。 钟健告诉我,他深知,要想让凤山砚重拾辉煌,焕发出新的光彩,必须改革。首先是变以前单一的实用性为既具实用性还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这才是雕花石砚的未来之路。而雕刻的好坏,同样是作品价值的体现。因此,他不断地从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中吸取养分,从国画和其他兄弟艺术中获取养分。虽然有时是数年磨一剑,但他觉得,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无价的。这些年,他推陈出新,开发了人物砚这一项目,弥补了凤山石砚里的一个空白。主要原因,是人物的雕刻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而且精度要求也相当高,而钟健在这个上面用功最勤,而且事实证明,他雕出的人物砚也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如他根据桃江民间传说创作雕刻的:子良授琴,前贤子良给童子授琴的故事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还有同样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系列作品:竹海仙游\济公\钟馗赐福\画龙点晴\渡海龙龟、飞龙在天等等既是艺术佳品又是好砚台。特别是形象造型特别的“笑口常开”,一问世便博得了同行和爱好者的青睐。那维妙维肖的笑和尚,仿佛要与你说话一般.你在泼墨挥毫之际,也忍俊不禁。难怪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先生考察观赏钟健的作品后异常高兴赞不绝口并挥笔写下“湖南名砚”四个字赠给钟健。同行的著名青年书法家石印文先生也给他即兴挥毫写下了“凤山名砚”作为他的作品的招牌。 钟健的艺奴谷 二十年来,钟健刻苦钻研,获得了回报。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大赛中获奖。在多年的创作中,他吸取四大名砚之精华,将西洋艺术之写意,东方艺术之意境,融合在一起,推陈出新,使舞凤山石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如此,钟健并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是潜心创作,精益求精。我们相信,年轻的钟健,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一代大师。我们相信。因为他拥有一种精神,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拥有对艺术的深深的爱和追求。我们期待。(老符同志) Tags:一个 个让 让石 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