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题记: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整整一年,世界都在侧耳倾听寒潮之中的“春意”,但经济绿色总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在一遍又一遍吟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后,经济开始在“最困难的一年”中艰难前...
题记: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整整一年,世界都在侧耳倾听寒潮之中的“春意”,但经济绿色总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在一遍又一遍吟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后,经济开始在“最困难的一年”中艰难前行。 绝望的冬天,往往也是希望的春天。把姿态放低一点,把困难想足一点,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危机中寻求商机,化危为机,经济终有了企稳的迹象,部分经济实体已率先走出了一道亮丽的上行线。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郴州出口加工区)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10月27日,晚秋滴翠。省委书记张春贤风尘仆仆来郴州考察工作。下午4时许,当张春贤一行来到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建设工地时,高度评价和赞扬郴州市委、市政府在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本来在出口加工区安排仅10分钟的参观时间,可张春贤书记却直到下午5时才离开。离别时,张春贤特别对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在金融危机不利因素下,化“危机”为“生机”,逆势而上,仍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表示满意。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寒冬”里,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郴州出口加工区)2009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实现同比增长5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57.81%;完成GDP15亿元。全年引进项目26个,到位内资15亿元,同比增长13.16%;到位外资5515万美元,同比增长20.34%。引资总量和增幅居全市省级产业园区之首,招商引资任务占全市园区的1/2强。这一系列来之不易成绩的背后,郴州有色园又有何魅力和“绝招”让精明的投资者们纷至沓来、一掷千金?又是什么让动辄数千万、多则数亿元的大项目在园区争先破土、落地生根? 用活政策 抢占高地 成立于2003年4月的省级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和成立于2005年6月的国家级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通过几年的打拼,一跃而起,彰显底气:钻石钨、金贵银业、金旺公司、金鸡矿业、金山钴业、天兴公司等一批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纷纷抢滩园区;台达电子、华录数码、华磊光电、贯达电子、骏峰LCD、郴粮机械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接踵而至;国民物流、时通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强势加盟。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2008年8月,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园区考察时强调,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并提出把郴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试点,让郴州先行先试,以深圳和东莞为参照系,除中央有明确规定的不能试,沿海现行的一些做法都可在郴州试验。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作为郴州市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首当其冲地承担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任。 郴州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雷厉风行,就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超前运作,大规划、大手笔,高规格、高起点。很快,一个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湘粤赣省际区域保税物流中心“两基地、一中心”的新型园区战略目标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为做强、做大、做优园区产业,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市长向力力曾多次深入园区调研,为园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呕心沥血。通过广泛调研,郴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把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进行整合,将苏仙区白露塘镇委托园区管理,并积极探索赋予园区享有市级综合经济管理权限。这一重大决策和思路的实施,为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了强势的发展平台。 整合后的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像一匹“黑马”,在湘南大地呼啸前行。以郴州市政协副主席、园区党委书记吴章钧为班长的新的领导班子,在铿锵有力的“马蹄”声中,守望责任,承载使命,不负众望,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区位牌,发挥园区毗邻广东、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全面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二是打好资源牌,发挥郴州富集的矿产资源优势,创造条件主动承接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是打好政策牌,放大湖南省第一家出口加工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专业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优势,争取国家、省、市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变政策优势为发展优势。 乘着先行先试的东风,园区管委会一班人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无止境,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理念,大力实施“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带动、争当‘两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排头兵”的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针对沿海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将招商局分成四个招商处,分别针对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服务贸易、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进行专项招商。一时间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名声鹊起,“园区战略”立竿见影。 据园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省委支持郴州“先行先试”特别是颁发“34条新政”以来,每周前来园区考察的投资商都在10批以上,其中很多都是战略投资者。如2009年引进的26个项目中,有17个是从深圳等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有一个是越南转移回国的。26家企业总投资约40亿元。 2008年12月底,国务院同意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园区积极抢抓机遇,加快平台建设,一次性通过了长沙海关验收。成为目前我国所有对外开放区域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根本上解决了进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保税物流需求。从拓展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功能运行几个月来看,不仅使园区从单纯的“加工车间”,向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基地”转型,也为园区现有70多家企业实现“零库存”生产提供了便捷条件。同时,还将辐射永州、衡阳乃至韶关等地区,形成较强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整体联动效应。 继投资1亿美元的台达电子(世界IT行业百强企业)、投资7亿元的华磊光电等战略投资者入园以来,2009年4月29日,在园区举行保税物流功能新闻发布会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由于郴州出口加工区拓展物流保税等功能的特殊优势,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现场12个项目签约。其中,国盛物流、晖腾塑胶、中科讯科技、贯达科技电子、三晶科贸、博宇城公司、福升公司仓储及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都纷纷抢滩入园,物流保税功能政策备受青睐。 完善基础 打造平台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提。 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自建园以来,按照打造“一流基础设施、一流配套设施、一流服务水平、一流投资环境”的要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0亿元,相当于郴州整个县市区一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对于一个起步不久的园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 “敢想敢试敢克难、苦干实干拼命干”,成功演绎了“鸡生蛋、蛋孵鸡”的生命链原理。 “七通一平”,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他们以市政府投入的5000万元起家,按照“把今天的园区打造成明天的城区”的建设理念,合理配置工业、商业、房地产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坚持开发一片、经营一片,再开发、再经营的滚动开发模式,累计实现土地经营收入2亿余元。目前园区已高标准开发“七通一平”面积达5平方公里,能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生活所需。 围绕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2009年又启动了“14755”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建设标准厂房宿舍70万平方米、仓储5万平方米、园区主干道路5千米。 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和巨额的资金压力,园区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从打造平台入手,将园区下属的福源、福升两个公司全面推向市场,赋予公司法人经济实体,实行政企分开、公司化运作,大大增强了融资能力。福源公司利用园区资产进行抵押,代表郴州市人民政府向中国银行承贷标准厂房打捆项目资金3亿元,是继市政府发行20亿元债务后,2009年全市获得的第二大规模融资项目。在2009年上半年全市项目建设评比中,该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华磊项目被评为一等奖。在下半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建设评比中,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和良田公司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被评为一等奖。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园区管理者本着“多、快、好、省”的发展原则,既算大账,敢于负债,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同时又算小账,精细开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多”,即引进的项目多。2009年全年共引进项目26个,合同引资近40亿元。 “快”,即建设速度快。华磊光电、台达电子、金贵银业等一批入园企业都是当年兴建,当年投产,当年受益。 “好”,即引进的产业项目好。一批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涵盖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为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注入了活力。2009年,园区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5808万美元,占到全市加工贸易额的73%。在全省加工贸易处于整体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园区加工贸易的逆势上扬为推进全省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省”,即因地制宜,借米下锅,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他们将外来工公寓建设与廉租房建设相结合,争取无偿专项资金2976万元。采取园区担保租金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将标准厂房作为投资项目进行开发,较好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这一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的充分肯定。 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由管委自建、企业自建和社会资本建设三种方式齐头并进的路子,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园区把2009年定为项目建设年,制定“14755”目标,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郴州市政协副主席、园区党委书记吴章钧告诉我们,当时决定建设7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员工宿舍,风险很大,也承担了巨大压力,现在看来路子是对的。如今7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员工宿舍大部分已被投资商签定了租赁合同。 在2009年建设员工公寓时,投资公司制定的标书价格897元/平方米,已低于财政基建预算价格,按常规可发布招标文书。但管委会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每平方米需要多少水泥、多少红砖、多少钢筋……,以及当时的实际价格都一一摆到办公会议上进行洽谈,投资公司折服地说:“你们比开发商还精明。”最后硬是把价格压下了150元/平方米。通过走精细化开发道路,园区2009年节约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 优质服务 放大优势 服务是园区生命的永恒主题。 在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有一个宣传牌格外引入注目:“把企业的事当作管委会的事做,把公家的事当作私人的事做。”贯达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第一次考察园区时,就是这个宣传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促成该公司义无反顾地投资郴州、入驻园区。 “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园区就是服务,服务就是职责”的观念在园区体现得淋漓尽致。郴州有色园区人把服务投资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切入点,把是否有利于企业发达、园区发展、员工安康作为出发点;把让投资者获得最大回报作为自己管理行为的目的,不遗余力提高服务质量,尽最大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方便,企业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能在园区得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坚持“厂内的事由企业做、厂外的事由管委做”,是园区服务的又一特色。企业在开工建设和投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只要是合理合法,园区管委会又有权解决,一律当场拍板,立即解决;对于那些行政权力不在管委会手里的问题,也竭尽全力帮助协调,促其得到圆满解决。 一个项目,一个服务组。他们通过在园区设立企业代办中心,对项目立项、报批、工商注册等环节实行全程无偿代办,让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华磊光电有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要跑几十个部门,走上百个环节,耗时费力。通过园区代办后,整个项目手续不到一个月全部办好,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环境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回报最丰厚”。良好的服务得到了广大投资商、企业主、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园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率测评中,满意率达到100%。 整合后的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和郴州出口加工区,实现了优势叠加。2009年,他们又抢抓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契机,利用托管白露塘镇,使园区发展空间由原来的22.5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同时,大大提高了造血和输血功能。 加工贸易是园区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往由于加工贸易基础薄弱、产业链短、物流模式单一,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影响了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2009年他们以拓展物流保税功能为契机,由长沙海关驻出口加工区办事处率先开通了园区至深圳机场及关区内“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业务,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F”通道,通关时间由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到3分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节省了企业物流成本。 华录数码公司负责人说,原来采购的进口设备和部门材料均采用监管车运输,物流成本很高。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后,每台从深圳到郴州海关监管车的运费由过去的6000元下降到3000元左右,某些价值高、体积小的设备,甚至可以派人从深圳乘火车或者用快捷的方式提回,运输成本从几千元降低到几百元,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可节省成本200多万元。 郴州有色园区一班人正是凭着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将一片荒芜之地嬗变成如今初具规模的署有“保税物流园区、湖南省信息产业郴州基地、湖南省新材料产业郴州基地、郴州白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荣誉称号的一座现代化新城。郴州市政协副主席、园区党委书记吴章钧表示,园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呈现出发展较快、来势较好、潜力较大的发展态势。作为城市发展新区,今天的园区就是明天的城区。园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抢抓“两城”建设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提质扩园步伐,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惠民生,在“十二五”末,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湘粤赣省际区域保税物流中心和国家级高新区,园区产业结构更加明晰,经济效益更加明显,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作者:特约 黄志中 樊小斌 邓勤华) Tags:郴州 州有 有色 色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