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来,武陵源区巧做三篇文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全区广大农村呈现一派和谐景象。做好设施文章助发展该区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农业长远发展...
今年来,武陵源区巧做三篇文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全区广大农村呈现一派和谐景象。 做好设施文章助发展 该区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农业长远发展,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维修防洪堤和灌溉水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0亩;新建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0处,解决了农村1950人的饮水困难;修复冰冻损毁供水工程22处,改善了8000人饮水困难;投入275万元,完成了22处水利除险加固工程。着眼群众出行方便,狠抓公路建设。2008年投资1300多万元,先后完成11个行政村33.1公里的通畅工程建设,新修村组公路39.8公里,桥梁4座,整修公路23.3公里。截至目前,该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66.3公里,所有乡镇处全部通水泥路,36个村(居)实现通畅目标,通畅率达92.3%。着眼村容村貌改善,实施生态工程。完成“三清五改”900余户,新修垃圾处理池250口,各乡镇道路沿线实行了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分类处理。 做活产业文章创特色 该区立足丰富的旅游农业资源, 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占市场”和“围绕旅游抓农业”的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业。按照“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基地农业。扩建优质水果基地1200亩,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1420亩、优质水稻800亩、花卉苗木近1000亩,建立了5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出台生猪和蔬菜生产奖励政策,新建上规模大型养殖场6家,发展养殖大户212户,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千亩蔬菜生产基地;组建了蔬菜、水果、养殖、中药材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为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了桥梁。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先后投资1500万元将双峰村、河口村建成城镇居民周末休闲度假场所;在张清公路沿线发展特色餐饮业10多家,为当地农民务工与务农兼顾提供了平台。扶持香芷溪杨梅采摘休闲园做大做强,预计2009年该园收入达100余万元。保护自然遗产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抢抓省市生态创建和国家退耕还林后续扶持政策机遇,发展楠竹2万亩,年产值达160多万元;种植甲葛350亩,年产值20余万元。栽植猕猴桃200亩,年产值达7万元。 做足民生文章促和谐 该区牢固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千方百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振兴武陵源。稳固民生之基抓教育。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建设教育强区“十一五”规划》。2008年,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累计超过了 2500万元,其中,投入518多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四免一补”,投入28万元帮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投入10万元奖励优秀学生,投入1061万元改造学校危房、新建教学用房、配套装备教学设施设备。立足民生之本促就业。该区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投入近,210万元,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为村(居)配备劳动保障协管员,送就业政策、送培训信息、送就业岗位,提供“零距离”服务。2008年全年共提供公益性工作岗位100个,新增城镇就业608人,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7人。健全民生之依重保障。全年为6504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996万元。补助参合农民2012人次177.28万元。投资50万元,新建农村安居房40户,扶贫建房31户。投资5000万元的岩门、杨家界“两房”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强化民生之盾保稳定。围绕创建平安武陵源,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和“黄赌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区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全年接待上访群众360批1061人次,办理上访信件86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