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爸爸,妈妈,我——想你们!”这是张家界6名聋哑儿童开口发出的--- 第一次清晰的称呼 本报 尹超 向国生 魏娟娟跟往常一样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早已习惯了彼此无声的问候,可这一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这是张家界6名聋哑儿童开口发出的--- 第一次清晰的称呼 本报 尹超 向国生 魏娟娟跟往常一样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早已习惯了彼此无声的问候,可这一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小娟娟居然喊出了“爸——爸、妈——妈”,妈妈一时不知所措,一把抱住小娟娟失声大哭起来,爸爸木讷地站在一旁,热泪禁不住流满脸颊,一边哭一边嘿嘿傻笑……人世间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此。1月15日上午,当张家界特殊教育学校的卜老师在为我们讲述这一情景时,大家的眼眶都湿了。 故事还得从前年说起。 多年来,一向乐善好施的张家界宏仁医院院长张宏仁与市关工委一道,一直致力于残疾儿童的爱心救助,也经常关注国际国内有关聋哑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可就是没能找到满意的答案,毕竟这是世界医学难题。在2011年全国民营医院院长会议上,张宏仁认识了山东菏泽康乐医院的刘全征院长,并得知刘全征夫妇有望运用中医疗法修复感音毛细胞攻克世界难题的消息,兴奋之余便前往实地探访。这一次,他不再失望,张宏仁亲眼目睹并验证了哑巴说话的奇迹。于是,他想方设法寻求与刘院长合作,尽早为特校的聋哑儿童带来福音。 然而,又一棘手的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所需药物十分昂贵,整个疗程下来一个患者至少也得10多万元医疗成本。许多家长对此不仅无力承担,对治疗效果也心存疑虑。怎么办?最后,张宏仁与刘全征作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决定,他们各自捐款36万元,一共72万元善款用于昌小玉、魏娟娟、谢青平、谢谨、陈丽、叶俊天等6名聋哑儿童的治疗。 2012年10月24日,治疗在特校里展开了。张宏仁及其他医师每天上门给孩子们耐心用药,坚持一天3次按摩,特校也专门抽调两名老师参与配合治疗。市关工委的离休老干部杨流芳、杨质文经常去看望孩子们,把她们当作自己的孙女孙儿一样看待,嘘寒问暖,送衣送水果,陪她们做听力训练。在一次去特校送棉衣的途中,杨质文老人不幸将一只手摔成了骨折,疼痛难忍,他经过简单治疗后缠着绷带依然坚持去看孩子们。 经过大家悉心照料和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奇迹出现了。6位孩子的听力开始从无到有,测试结果一次比一次好。“当我看到孩子们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了,我惊讶、高兴!”特校的校长向才新激动地说,那一刻我从孩子们惊喜的眼神里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对于她们来说意味着新生。能听见声音了,就会有想说话的欲望,可孩子们依然只能痛苦地咿呀叫喊,有时听懂了老师的问话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情急之下只能发出一种近乎撕心裂肺的呐喊。听力恢复治疗的同时,最要紧的是语言训练。市关工委和学校立即组织语音老师对她们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 奇迹先是从昌小玉身上发生。昌小玉的父母从确诊自己的宝贝女儿先天性聋哑开始,近10年来为小玉投医问药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无功而返,家里也因此欠下不少债务,目前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攒钱。小玉十分庆幸自己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接受专业治疗,所以十分积极认真,语言训练特别用功,目前是6位孩子中听、说能力最棒的。今年元旦这一天,昌小玉借过张宏仁伯伯的手机,给爸爸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想你们!”听到女儿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称呼,爸爸泪流满面,震惊之余赶忙回道:“爸爸妈妈也想你。”小玉最后还懂事地祝福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新年快乐。 一声呼唤,一句祝愿,字字重千斤,句句催人泪。 Tags:张家界 聋哑 儿童 首次 清晰 爸妈 表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