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高峰土家族乡位于慈利县西北部,平均海拔800余米,因地势较高而得名,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高寒缺水山区乡。全乡25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7000余人。近几年来,...
高峰土家族乡位于慈利县西北部,平均海拔800余米,因地势较高而得名,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高寒缺水山区乡。全乡25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7000余人。近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按照“一抓烤烟二抓粮、围绕山地抓种养、依托慈索旅游线、跳出山门闯市场”的经济发展思路,户户搞起了特色产业,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在新农村建设中掀起了大搞特色产业的致富热潮,形成了以烤烟、反季节蔬菜、生猪养殖、甜糯玉米、优质水果为品牌的五大农业生产基地,昔日无用之地如今都遍地生金。
蜂蜜梨结出“金果子” 10月12日,笔者走进高峰土家族乡富垭村3组,但见该村周围漫山遍野都是蜂蜜梨挂果,枝叶压弯了腰,满树的蜂蜜梨已开始泛黄,已全部进入采摘期。正在梨园里劳作的农民王九文脸上已挂满了喜悦。他说:“今年我的蜂蜜梨产量不错,如果每市斤能保住1元以上的价格,收入将超过1万多元。” 近几年以来,高峰土家族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靠山吃山,掀起开垦荒山,种植水果的热潮。从外地引进种植蜂蜜梨、藤梨、金秋梨等优质水果,经过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蜂蜜梨已逐渐成为当地富农的特色产业,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3000亩左右。为了增强农户发展蜂蜜梨种植的信心,乡政府请专家到各村指导蜂蜜梨种植与管理技术,并引导村干部、党员带头示范种植,同时购买大量的蜂蜜梨种植技术书籍、光碟等资料免费赠送给农民。对种植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联系专家予以解决。 高峰土家族乡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土质碱性高,地理环境非常适宜种植水果。2008年,乡政府在富垭村首先推广蜂蜜梨种植,一时间群众种植热情十分高涨。村民王九文这样说:“蜂蜜梨3年时间就有收成,4年开始丰收,大的一株可采摘100多公斤,每斤以1元计算,一株蜂蜜一年就是200多元,栽了绿果树,遍地‘金果果’。” 独特的气候特点造就了高峰土家族乡所产的蜂蜜梨果形美、甜度高、口感好等特点,一投入市场就引得消费者青睐,成为人们竞相购买和馈赠亲友的水果品种。富垭村的蜂蜜梨销路一直很好,价格每市斤均在1元以上。因此,富垭村群众生活好了,富裕了,年人均收入从昔日每年不足1000元,到如今年年增收,村民们自信地初步统计,2010年年人均收入将超过4000元。 时下的富垭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蜂蜜梨专业村”,村民都十分感谢政府的引导、帮扶,特别是帮助建立蜂蜜梨协会,让村民收入更多了。2008年,富垭村蜂蜜梨全面丰收,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富垭村蜂蜜梨价格出现下滑。乡政府领导知道后,为了让农民增加市场风险意识和品牌意识,乡政府引导果农成立蜂蜜梨协会,注册了商标,分等级对蜂蜜梨进行包装销售。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做好品牌扶持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村民王九文说,自从有了蜂蜜梨协会的帮扶,每年村里种植蜂蜜梨的农民每户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高的可达20万元。种植蜂蜜梨正成为当地农民的一条致富途径,经过几年的发展,高峰土家族乡仅此蜂蜜梨一项可为全乡带来上300万元的收入,平均每户增收1万多元。生产发展了,生活也富裕了。高峰土家族乡的许多农民开始用上了大型电器、用上了沼气灶,购买了摩托车,部分农民还购买了小车。高峰土家族乡引导农民致力发展种植水果产业,加快全乡农民的致富步伐。 养殖业撑起“皮夹子” 近年来,高峰土家族乡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实际,通过“以大带小”的新模式发展养殖业,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与小康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 高峰土家族乡以规模养殖和新品种引进为重点,坚持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与基地养殖建设相结合,推进养殖产业化经营。在如今高峰土家族乡双星村支部书记康新文的养殖基地,只见标准化的养猪场所干净整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正在抢着吃食。康新文从2000年开始发展养殖,10年来,依靠科学的头脑,发展成了全乡最具规模的养猪大户。憨厚朴实的康新文高兴地说:“今年我养了50多头母猪及商品猪,除去饲料、人工工资等成本外,去年一年收入10万元,今年收入将超过15万元。” 高峰土家族乡引导各养猪农户发展沼气,不仅种养业的结构优化,还带动更多的农户涉足规模化、专业化生猪养殖,走上了“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子,带动养猪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引导,加强培训,措施得力,该乡养殖业规模日益扩大,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乡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全乡形成了两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3万头以上,年创收达600万元以上。 养殖大户致富的事实,调动了高峰土家族乡农户搞养殖的积极性,从而也催生了科学发展的链条,“大户带小户,基地加农户”成了高峰土家族乡养殖业的成功经验。乡党委书记陈中英介绍说:“原来群众对养殖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自从有了养殖大户,大伙一个学一个,都纷纷搞起了养殖。”在养殖大户的带动下,目前在高峰土家族乡,各类规模以上养殖户近200户,全乡有70%以上的群众从事养殖业。据统计,去年该乡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其中30%的收入来自养殖业。 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高峰土家族乡的干部心里踏实,群众心里满意,大伙的“皮夹子”日渐充实起来。为此,乡长赵祚华自信地说:“这些年,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过上了富裕生活的高峰人开始思谋着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目前,全乡许多农户修建了高标准小洋房,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甜糯玉米鼓起“钱袋子” “以前我家主要种普通的玉米、红薯,一年下来一亩地最多收入也就是800元左右。通过调整结构种植甜糯玉米以来,一亩地平均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乡鸳鸯池村的张必进这样说,高峰土家族乡依靠S306线的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择优发展特色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甜糯玉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甜糯玉米发展中,高峰土家族乡组织技术人员狠抓标准化技术示范指导,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与长沙马王堆菜市场签订供货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村民张必进高兴地说:“自从乡里引导我们发展订单甜糯玉米后,村民们的种植水平提高了,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外地客商都抢着拉运,我们不用担心销路,甜糯玉米成熟后马上可以得到现金,因此可以放心发展,甜糯玉米能够卖上好价钱,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目前,全乡种植甜糯玉米达5000亩以上,年创收500万元以上。 2010年4月,省农业厅万亩玉米示范片基地落户该乡的东泉村,这无疑给该乡的甜糯玉米的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乡的甜糯玉米从最初的“小打小闹”的种植到如今的基地建设、该乡的甜糯玉米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种植,公司、农户、基地、乡政府农技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有机配合,形成了全乡科学谋划、名优特新、蓬勃发展的势头……甜糯玉米给高峰人民带来了大商机,逐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烟叶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叶子” 高峰土家族乡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培育了“清雅飘逸、柔美香甜”的优质烟叶,全乡 25个村均适合种植烤烟,烤烟质量可以和津巴布韦媲美。“我连续种了5年烤烟,修了新房,还有些积蓄。明年打算再种,这条路算是走对喽!”该乡风景村种烟大户龙为章如是说,眼下正是烤烟收购季节,烟农对今年种植烟致富充满信心。 张月初是高峰土家族乡河坪村烤烟种植大户,2009年种植烤烟60亩,仅烤烟一项收入就接近12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高峰土家族乡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今年全乡种植烟叶6200亩,10亩以上的大户有100多户,高峰土家族乡由于地理条件好,土壤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种出的烤烟片大叶厚,没有病害,深受烟草部门喜爱,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把烤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围绕以科技兴烟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形成了党政领导实抓、分管干部主抓、部门配合联动、村委干部带头、烟农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使烟叶生产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同时积极与县烟草公司合作,大力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新修了20栋集群烤房,建成后的新型烤房操作方便、节能、容量大,有效破解了烟农生产烘烤的技术难题,为全乡发展烤烟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乡的烤烟收购已过半,今年预计能够上缴烟叶1.6万担,实现利税120万元,初步预计能为烟农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烤烟已高峰土家族乡人民发家致富的的拳头产品,烟农们称它为“黄金叶”。 反季节蔬菜成为致富“新路子” “背着背篓捡钱去,4个辣椒1块钱。”这句顺口溜在高峰土家族乡的南井、郑坪等村村民们中广为流传。近日前来这些村收购反季节蔬菜的客商不断,一车车辣椒、白菜、萝卜等反季节蔬菜被运往长沙、益阳等城市。 很长一段时间,蔬菜生产只限于农户分散种植,设施简陋,品种单一,加之外地蔬菜的冲击,菜价起伏大,本地蔬菜“淡季淡、旺季滥”的现象尤为突出,致使蔬菜生产一度发展缓慢,近年来,高峰土家族乡充分利用高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引导农户发展以白菜、萝卜、辣椒为主的反季节蔬菜致富。由该乡的农业服务中心提供种植技术,制定了绿色生产标准,在标准化生产上狠下功夫,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严格控制农残,打响绿色牌和有机牌。由于生产环境好,种植管理方式科学,所生产的标准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享誉山外,备受外地客商和消费者青睐。 目前由该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反季节蔬菜协会,通过协会引路,已与长沙马王堆菜市场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反季节蔬菜已成为高峰乡人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全乡栽培反季节蔬菜面积达3500亩,按亩平均4000元的收益来计算,全年反季节蔬菜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收入1400万元以上。 (作者: 万青建) Tags:高峰 土家族 家族 特色 农业 为民 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