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必达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
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朱必达 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及湖南省委部署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岳阳市检察机关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认真开展征文研讨,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开局良好,成效明显。省检察院龚佳禾检察长在岳阳考察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在活动中真正学进去了,所以工作抓住了关键,抓队伍建设、服务大局、规范化建设的举措都很好,特别是抓提高执法水平有成效,体现了崭新的理念,体现了维护大局的公平信念,体现了司法民主、依靠群众的理念”。 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周永康同志关于政法工作、检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理论观点、战略思想,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检察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旗帜、牢记宗旨、把握方向、明确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强大动力。全市检察机关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检察宣传工作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市院班子成员和全体检察人员对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检察工作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我国检察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的认同更加一致了,对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和首要政治任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 一、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提高班子凝聚力 领导班子建设是整个检察队伍建设的关键。解决领导班子和检察队伍的理论武装问题,是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全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要求,牢牢把握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和首要政治任务。市院党组学习中心组多次专题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和周永康同志关于政法工作、检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班子成员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以深入实践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更加理直气壮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二是充分发挥班子的表率作用。领导班子整体和班子成员个体均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而要达到此种境界,关键在于班子的表率作用。三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一个人就是树一面旗帜,用得准,就能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否则会挫伤多数人的积极性。领导班子的责任就是把有才有德、怀才怀忠、扎扎实实干事业的同志推选上来。今年市院选拔任用一批领导干部时,严密组织,严谨程序,严格监督,确保了公开、公正、公平,确保选准人、选好人。四是坚持和发扬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有战斗力。在班子中倡导包容、大气、开放、开明、合作的风气,一心一意谋发展,分工协作干工作,精诚团结成大事。 二、在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干警执行力 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十分明确,那就是法律监督机关。无论是审查逮捕权、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权,还是职务犯罪侦查权,以及诉讼监督权,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权能,是法律监督权的必要组成部分。检察人员的基本素质应当体现在法律监督能力上,办案作风主要体现在执法理念和办案水平上。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被监督者大多熟悉法律、甚至精通法律,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有更高的法律政策水平、更强的业务能力。不能仅仅凭热情、凭经验、凭感觉去执法办案。搞侦查的不善于用心智,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注意吃透案情,不研究办案的技巧,怎么可能办好案件、办准案件?执法办案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办案安全,二是办案作风。要紧紧抓住办案安全和办案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查处职务犯罪一定要在搞准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这样才能既避免伤害无辜,也避免给自己增加涉检申诉上访的麻烦。 三、在加强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提高执法公信力 在我们研究处理的涉法涉检上访案件中,有些上访案件,原案在实体处理上是正确或者基本正确的,为什么仍上访不断?主要是因为执法不规范,在程序上有瑕疵,让当事人抓住了把柄。不规范的执法办案行为授人以柄,造成后患。正如省检察院龚佳禾检察长说的,我们的每一次不规范执法行为,就是向当事人签下的事后索要公平正义的期票,并且要本息同偿。 执法规范化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中央政法委提出用三年时间加强司法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今年中央政治局和省委常委会都把执法规范化列为工作要点,把执法规范化作为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点给予关注和推进,可见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执法规范化是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能是保证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办案、规范办案理应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要求。但是,少数检察院、少数检察人员仍然认识不深,规范执法的意识不强,随便执法、随意执法。比如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热衷于下达具体办案指标,甚至下达“创收”指标,热衷于搞那些凑数字的边缘案件;对上级检察机关出台的“两录”等改革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对物权法和修订后的律师法实施可能带来的新问题研究不深、应对乏力等等。检察官是堂堂正义之师,下达“创收”指标实际上是轻视自己、贬低自己,对自己的使命、职能把握不准。适应新要求,既有检务保障、人员编制、技术装备等方面的障碍,但更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的障碍和执法技能的匮乏。 执法规范化是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和司法公正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人民群众希望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执法作风更加务实,执法行为更加文明,执法办案的程序更加细致,执法监督更加完善,在执法中更加注重人权保障等等。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中具有特殊责任,是我们的天职。检察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法律授权的范围之内。依法治国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共权力依法行使,以法律明确授权为合法,否则,即不具有合法性;而公民权利以法律明确禁止为边界,不禁止即为合法。 执法规范化是执法公信力的保障。执法公信力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执法办案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认可不认可的综合反映。执法公信力来源于执法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违反理性、违反司法规律,必然丧失公信力。如果把执法办案和部门及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必然会使公正大打折扣,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执法公信力。随着民主法治进步,人民维权意识增强,每次的不公正执法行为,事后都要连本带利偿还。 四、在加强检察宣传上下功夫,提高公众认可度 检察执法的公信力和公众认可度有下滑的趋势。连续几次的民意调查,检察机关的得分都不理想。在今年上半年的民调中,全市检察机关排全省第9位;各基层院的排名情况,在前50位的有4个单位,特别是屈原区院排在全省第2位,在100名以后的也有4个单位。分析民调结果,分别有31.5﹪、28.2﹪和25.1﹪的受访者回答不了解“检察官队伍公正廉洁、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情况。这说明检察宣传还不深入,效果还不理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宣传工作。一是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树立人民检察官可敬、可亲、可信的形象。二是改进听取、征求意见的方式,扩大征求意见对象的范围,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风检纪监督员之外,增加普通群众代表;征求意见以问卷方式为主,尽量不要面对面。三是在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时,适当吸收举报人或群众代表参与办案过程,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如办理一百公司这样社会反响强烈的复杂案件,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好的效果。四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首先是进一步改进执法作风,以维护公正执法为己任,坚决摒弃利益驱动,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其次是开检民联系活动,进村入户发放“检民联系卡”。五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我们的政绩、业绩应当符合党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政绩。不能为了追求今天的所谓“政绩”,给后人留下“包袱”;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换取任何廉价的表扬和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