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湖南在线 孙圣端 唐启武 “打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词。但在20多年前,打工却让人感到陌生。 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内地就有人抢抓机遇,前往广东沿海一带打工挣钱。谋求生存出路。到...
文/湖南在线 孙圣端 唐启武

“打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词。但在20多年前,打工却让人感到陌生。
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内地就有人抢抓机遇,前往广东沿海一带打工挣钱。谋求生存出路。到了二十世纪的末期,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放下手中的农具,舍弃了家中的田和地,将孩子托咐给父母代养代管,潮水般地涌向沿海地区打工。从农民转换成农民工,日不晒、雨不淋、一月到头在财务上领工资。年底风急火燎往家里赶,春节刚过又匆匆忙忙赶回厂里上班,有的为了节省路费,供儿女读好书、上好学,一去几年不回家。就这样,留守在家里的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感受不到父母亲亲情的温暖,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爷爷奶奶想管又无法管。
留守儿童的出现,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正因如此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曾涌现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田金珍,田金珍的感人故事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在全国各地产生极大反响。
而同样为了儿女读好书、上好学,前往广东珠海打工多年的永顺县的农民工王兰玉, 2008年冬季在女儿面临高考急需母亲回到身边照顾的强烈呼唤下,回到了老家永顺,回到了女儿身边,在永顺城县租下房子,为女儿洗衣、做饭,陪伴女儿迎接高考。

但是时间久了单一陪伴女儿,为她洗衣做饭,无事所做,令王兰玉生活枯燥无味、吃不香、睡不安眠。于是,自2009年春节过后,她开始在永顺县城选址、租房、筹备资金,决定在县城创办服装加工厂。自2009年3月份开始的第一份招工广告贴出,一家只有14台机车十四名机车工人组成的家庭式服装加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历经二年多的努力,在她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撑下,永顺县志凌服装厂已发展壮大成为在湘西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拥有240台机车、针车工人240余人。永顺志凌服装厂的正式投产,已先后吸纳二百多名在外打工的永顺籍农民工返乡,回到家门口就业,照顾老人和孩子。为200多名留守儿童找回了温暖幸福的家。
据了解:在王兰玉自主创业精神的感动和引导下,仅2011年以来,该县县城又出现了八家家庭作坊式的服装加工厂。虽然每家小作坊式的加工厂只有10多名—20多名不等的妇女就业,却为返乡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拓宽了渠道。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永顺县服装加工产业的日渐发展壮大,永顺县的留守儿童也将会越来越少。
就王兰玉的艰苦创业经历,2009年年底以来《湖南日报集团》旗下的《湖南在线》、《新闻天地》等媒体作过跟踪报道。先后刊发了《从一家私有企业的诞生看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弱者不是女人的名字》、〈志凌服饰明天更辉煌〉、《王兰玉当选全省十佳创业带头人》等报道。从此,王兰玉的艰苦创业精神引起了湘西州妇联领导,省、州工会领导的特别关注。
目前,王兰玉创办的永顺县志凌服装厂正在健康持续向前发展,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尤其是永顺县经信局为企业的发展积极排忧解难,主动提供服务,送雪中碳、降及时雨。2011年9月该局已成功为企业争取并落实了2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目前,该局又正在为志凌服装厂争取扩大规模的项目资金。
Tags:多名 留守 儿童 找回 回了 温暖 温暖的家 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