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生在线讯(潭规局)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推进“精美湘潭”、“精美莲乡”建设的具体举措。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在全域旅游和长株潭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精美湘潭”、“精美莲乡”建设,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才能有效地提升“一区多园”产业转移的承载力和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力。
美丽乡村的建设,缺不了规划的定位和引领。如果缺乏 规划或者规划不科学,致使部分村庄建设得古不象古,新不 象新,缺乏乡村特色,盲目建房、修路、建学校,大量重复 建设、重复投资,无论对农民还是对政府都是极大的浪费。为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上水平,出特色,有品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湘潭县城乡规划局坚持规划先行,凸显个性设计,根据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 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的优化村庄布局。结合各村资源禀赋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归类,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不搞千篇一律,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新常态。
在编制湘潭县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规划过程中,该局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和《湖南省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导则》要求,依次制定村镇布局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公共服务规划,做到多规合一。注重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乡镇建设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提高规划的协调性、可实施性。认真编制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环卫、乡村旅游、学校布点、医疗卫生、环境整治、产业布局各专项规划,真正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管理,逐步形成建设有序、风格统一、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村庄建设新风貌。注重挖掘梅林村乡村文化、乡土味道,不断赋予梅林桥美丽乡村更多的文化内涵,将各种文化因素渗透到村庄布局、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和公共设施之中,让梅林村的各个构件饱含历史文化元素,体现莲乡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发展成为保有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现在已发展成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引起各级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局在完成5个村镇布局规划和10个中心村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计划2017年启动全域旅游规划和乌石、白石、花石和石鼓四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规划以及20个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味,各美其美,城乡一体”和“全域旅游、精美莲乡”建设的要求,结合村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各村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坚持“宜建则建、宜扩则扩、宜留则留、宜合则合”的原则,遵循“全面提升保留村,稳步推进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逐步合并小型村”的路径,在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前提下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村庄空间布局和建设改造时序,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把规划落实到细节中,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重点打造整体样板村和示范户,实现乡村特色和现代气息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