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图为3月6日,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刻有古苗文石刻的山坡。童迪 摄 本报3月7日讯( 陈贻贵 曾晓光蒋剑平 冒蕞)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仙鹅村陡冲头,有3块写满了苗文的石刻,它们就是失传了两个...
![]() 图为3月6日,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刻有古苗文石刻的山坡。童迪 摄 本报3月7日讯( 陈贻贵 曾晓光 蒋剑平 冒蕞)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仙鹅村陡冲头,有3块写满了苗文的石刻,它们就是失传了两个半世纪的城步古苗文石刻。3月4日,省文物局专家及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来到现场,对这些石刻的具体内容进行考证,以求破解苗族古文字之谜。 当天,通过走访当地苗族老人,查阅相关史料和实地考察,文物专家发现3块古苗文石刻的地理位置处于历次城步苗民起义核心地带,距苗民起义军领袖李天保设在长安营龙家溪的老营仅一山之隔,距绥宁黄桑坪上堡村苗王古国金銮殿遗址十几公里,从而推断出石刻年代应为清朝。专家还在现场翻译了部分石刻苗文,并拓印了碑文,计划对其进行翻译和后续研究。 去年5月,城步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3块石刻,上面镌刻着似篆非篆、似汉字非汉字的文字,中间还夹杂部分不知其意的图案、符号。由于石刻藏身于海拔较高、交通极其偏僻的南山山腰,得以保存至今。 据文献资料记载,古代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历经数千年5次大迁徙后,现只保留了苗语,而丢失了苗文。城步苗族则很好地传承了苗族语言和文字,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城步苗文才逐渐失传。专家称,城步3块石刻是省内外首次发现的古苗文石刻,对研究我国苗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Tags:石刻 重现 失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