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邵东县委把加强非公企业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组织全县350个非公企业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推行“三个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
邵东县委把加强非公企业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组织全县350个非公企业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推行“三个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将党委各项工作与企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企业大局。针对目前经济形势增长较慢,生产经营状况不够乐观的局面,在非公企业中确立了“发展经济、促进增长”的工作思路,发动广大党员开展“一联二”活动,要求每名党员联系两名职工,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以增加效益为目标,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同时,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纷纷提出“为领导出思路,为企业解难题,为员工谋福利”和“齐心协力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等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力量,引导广大职工团结一心,自觉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 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党员素质,打造过硬队伍。针对非公企业的特点,县委提出“三强一尖兵”的管理思路,要求广大党员“强素质,强技术,强作风”,“打造企业发展排头尖兵”,相继开展了“周六学习日”、“党员义务岗”、“党员先锋岗”、“创建先进集体、争当优秀员工”系列活动,每周星期六为党员集中培训日,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各种管理、技术知识,全面提高素质;同时,还为每名党员量身定制党员义务岗、党员先锋岗,不定期组织党员参与打扫卫生、巡逻等义务活动,增强党员责任和奉献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全县非公企业525名党员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 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与树立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发展合力,真诚回报社会。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真诚回报社会。县委在全县非公企业中提出“为国家创收、为投资者创利、为员工谋利、为社会造福”的“四为”核心价值观,倡导“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引导非公企业跳出了单纯追求最高经济利益的小圈子,服务社会,强调责任,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邵东兴工焦化有限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亏损严重,但企业不但从未裁员减薪、拖欠工资,而且多方筹资为职工增加待遇,两年来,用于员工工资、三险、劳保、福利等开支就达3000多万元,员工工资上涨了10%以上。同时,企业党委引导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先后为周边村组架桥修路、为汶川地震、邵阳市紧急求援中心捐款,为县残疾人捐赠轮椅,金额达数十万元,为国家纳税7000多万元,成为全县第一、全市名列前茅的纳税大户,并被评为邵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红旗单位。 (作者:邵阳市委组织部 禹谦和,刘小荣) Tags:推进 民生 发展 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