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禽业为我们免费送来鸡苗,还负责技术服务和回收,稳赚的买卖!”7月19日,涟源市石马山镇贫困户李建林开心地说。这是涟源市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开展产业帮扶的“代表作”。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涟源市委、市政府发现,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在项目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一种了之、忽视市场等问题,在热火朝天推进项目的同时,埋下了产品单一、技术不过关等隐患。为此,该市提出“做精品产业,当全程保姆”工作思路,牵头单位在组织申报产业扶贫项目时,首先做好可行性研究分析,并实施跟踪服务,做到项目实施、安全监管“一竿子管到底”,确保扶贫项目产生效益,真正惠及贫困村、贫困户。 涟源着力将扶贫产业做精做细,在盘活整体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禀赋、地域特点,因村因户施策。在项目的选择上,充分开展调研论证,充分征求基层组织和贫困户意愿,先规划再推动;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区域连片、优势互补、突出专长等原则,引导乡镇、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特色;在技术服务上,倡导“龙头企业+扶贫产业”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形成“种养、技术、机械作业、产品销售、规模扩大”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帮扶机制。 同时,涟源还通过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速脱贫产业发展步伐。完善水利设施,修通上山道路,建立农村电商平台,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目前,该市已规划投资8338万多元,实施交通、饮水、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基本农田建设等配套项目。 通过科学规划、精细服务,涟源已规划或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达449个,计划投资3亿多元,带动贫困人口18000余人。 (湖南日报 记者 周俊 通讯员 肖星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