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永兴县民政局地名管理工作人员来到油麻镇指导乡村道路命名工作。随着该县“乡村著名行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设置门牌379块、路牌209块,总计完成688块地名标志设置,实现乡村重点路段标识全覆盖。
![]() 乡村道路,是老百姓脚下的出行通道,是文化传承的鲜活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2023年以来,该县以“乡村著名行动”为重要抓手,聚焦“织密地名网、巧赋乡村路、规范标识牌”三大核心任务,锚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深耕乡村地名建设,为阡陌乡路“赋名正身”。如今,全县境内一条条承载乡愁的乡村道路,正以地名为媒激活文化动能、畅通发展动脉,成为连接民心、赋能振兴的“幸福纽带”。 织密全域地名网,实现“底数清、服务准” 基础扎实,方能行稳致远。该县构建“村(社区)摸排、乡镇(街道)统筹、民政部门牵头”的三级协同工作格局,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落巷陌,开展“拉网式”实地勘察,精准采集“有地无名”“有名无标”道路信息,确保底数清、无遗漏。截至目前,已为259条乡村无名道路完成“量身定名”,赋予标准化身份编码。同时,同步推进地名数字化建设,将新命名道路信息全量录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并精准对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可查、导航可达”,既让“快递进村”更顺畅、“山货进城”更便捷,也让群众出行、企业选址的“最后一公里”彻底畅通。 巧赋乡村路“美名”,实现“有文化、有特色” 地名是乡村的“文化基因”,命名需见匠心、显底蕴。该县坚持“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兼顾实用”的原则,走出四条特色命名路径。一是赓续历史文脉,唤醒在地记忆:系统梳理本土历史遗存、民俗传说,优先启用承载岁月沉淀的老地名,让历史在路牌上“活”起来,延续乡村文化根脉;二是融合山水景观,彰显生态之美:紧扣乡村自然地理禀赋,将河流、山峦、古树等自然元素融入路名,让路名成为展现“绿水青山”的“诗意名片”;三是锚定产业特色,擦亮发展品牌:把冰糖橙、油茶等本土特色产业符号嵌入路名,使道路成为宣传乡村产业的“移动窗口”,助力产业品牌化传播;四是融入时代精神,传递价值导向:汲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赋予道路“振兴路”“同心路”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名称,让道路成为弘扬新风正气的“有形载体”。如湘阴渡街道、洋塘乡等地,巧用自然村、村组名称为道路命名,既保留了地域辨识度,又实现了“易记、易找、易用”,真正让路名兼具文化厚度与实用价值。 ![]() 规范布设标识牌,实现“引方向、暖民心” 地名标志是乡村服务的 “前沿阵地”,也是展现乡村形象的“直观窗口”。该县将地名标志牌建设作为惠民工程重点推进,坚持科学布局、高标准打造,在乡村道路交叉口、人流聚集区、旅游景点入口等关键节点,统一布设整齐划一、指示清晰的门牌与路牌。这些崭新的路牌,既是指引方向的“指南针”,解决了外来访客“寻路难”、企业运营“定位难”的问题;也是点缀乡村风貌的“风景线”,让本地群众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便利”。正如百姓所说:“亮的是路牌,暖的是民心。” ![]()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李江山 李培
责编:健伟
一审:徐满哥
二审:吴健伟
三审:吴明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