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个人文学爱好网-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网-湖南民生在线网

当前位置: > 文化·教育 >

吴明德品于建初《桃花源 德之赋》:贯通古今的道德长卷解读

时间:2025-07-30 11:28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徐满哥
  中国文学史上,三篇文字以其独特的道德光辉穿越时空,辉映千年:《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塑造士人品格;《桃花源记》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纯粹勾勒理想社会;《寒窑赋》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洞见道破人生真谛。而今,于建初先生所作《桃花源·德之赋》横空出世,以深邃的历史洞察与深切的现实关怀,与前贤之作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中国文学道德传统的擎天柱。此赋既延续了古典散文"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更在当代语境下为"德"注入新的生命力,堪称一幅贯通古今的道德长卷。
 
  《桃花源·德之赋》开篇即以"善卷者,德祖也"定下全篇基调,将读者引入中华道德文明的长河。善卷其人,《庄子·让王》有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这位拒绝舜之禅让的隐士,实为中华文明中最早确立道德主体性的精神象征。于建初敏锐捕捉到这一形象在当代的价值,指出"尧舜禅让,非畏权势,实重德行"的历史真相,与当下"神色匆匆,心中盘算"的功利社会形成强烈反衬。这种以古鉴今的手法,并非简单复古,而是如钱穆先生所言"温故而知新"的现代诠释。
 
  赋文继而论及陶渊明,称之为"德父",此一称谓颇具匠心。陶公《桃花源记》历来解读纷纭,或谓其消极避世,或谓其社会批判。于建初则独具慧眼,指出其"非为逃避,实乃寄寓",将其提升至"理想社会之模型"的高度。这一解读与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的论断暗合,却更凸显其社会建构意义。赋中"人人向善,户户崇德,无欺诈,无压迫,无贪腐"的概括,实为对《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现代转译,让古典文本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桃花源·德之赋》最见功力之处,在于将"善卷—陶渊明—当代"串联为完整的道德谱系。作者不满足于单纯的历史追述,而是以"德祖—德父—德圣"的脉络,构建起中华道德文明的发展轨迹。这种谱系学建构,令人想起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却又与之迥异——于建初并非解构传统,而是要在当代重建传统的连续性。赋中"自善卷至陶渊明,再至今世,德之传承,时有断续"的表述,既承认历史断裂的现实,又表达接续薪火的决心,展现出审慎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
 
  面对当下道德困境,赋文提出"德圣"概念作为解决方案。此"德圣"并非高高在上的道德权威,而是"非必居高位,但须德行服人"的平民化圣人。这一构想显然吸收了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的思想资源,又与当代社会的平等价值相契合。作者敏锐观察到"虽道德沦丧,而善心未泯"的社会现实,指出"每遇大灾大难,民众互助之事,仍不绝于书"的积极现象,这种基于经验观察的道德乐观主义,与儒家"性善论"一脉相承,却又不流于空泛说教。
 
  在实践层面,赋文提出"教育当以德为先,政治当以廉为本,商业当以信为基"的具体路径。这三者分别对应儒家"明明德""为政以德""义利之辨"的传统命题,又赋予其制度化的现代诠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商业伦理纳入道德重建范畴,既是对传统儒家重农轻商倾向的超越,也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新路径的探索。这种创造性转化,正是林毓生所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生动体现。
 
  《桃花源·德之赋》的结尾极具张力:"德祖开其端,德父承其绪,今待德圣成其功。"这三句话浓缩了中华道德文明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使命。作者以"天下大同,非不可期"的乐观态度作结,又以"桃花源不在世外,而在人间"的现实指向避免了乌托邦空想。这种既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写照。
 
  从文学角度看,此赋骈散结合,文白相生,既有"德行天下"的古雅,又有"贪官污吏、奸商猾贾"的犀利,形成独特的修辞张力。其结构严谨,由历史而现实,由批判而建构,层层递进,浑然一体。这种形式上的完美与其内容的深刻相得益彰,在立意上更超越了《岳阳楼记》《桃花源记》《寒窑赋》等前贤之作。
 
  《桃花源·德之赋》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于回应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困惑。在物质丰裕而精神贫瘠、科技发达而道德迷茫的当下,于建初以深厚学养和敏锐洞察,为我们绘制了这幅贯通古今的道德长卷。它既延续了从善卷到陶渊明的道德传统,又直面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展现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可能路径。正如余英时所言"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依然深植于民间",此赋正是对这一判断的生动诠释。
 
  当历史长河奔流至二十一世纪,当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桃花源·德之赋》以其独特的道德力量,为我们提供了精神导航。它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那些"德行天下"的古老智慧,依然是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从这个意义上,于建初先生的这篇赋作,确实无愧于《岳阳楼记》《桃花源记》《寒窑赋》之后的又一篇千古奇文。

  《桃花源·德之赋》作者简介:于建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文艺评论家、长沙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原副主席、多届湖南省人大代表与省政协委员。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吴明德/湖南民生在线总编辑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民生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2、非湖南民生在线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至fzpd2008@126.com邮箱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

顶一�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