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好文章,都具有幽默感。”这是胡适之先生说的。胡适之先生是位君子,俗称“胡圣人”,圣人、并不具备幽默感。我的读书感受:先贤注重“文以载道”,文学家与道学家互为伯仲,
想起了一段往事:九一年我二十三岁,先生刘家传先生八十一岁,他是朱宰相的恩师,我是先生的关门弟子。有一次我问先生:“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但是不懂韩愈之前八代之文如何‘衰’法,韩愈又如何去‘起’它?”
先生告诉我的大意是:韩愈把六朝以来流行的骈四骊六浮华矫饰的文体,改变成自由流畅的散文,散文,乃自由表达的新形式,韩愈提倡散文化和杂文体。
古文这破玩意,已经退出了文坛,不过幽默风趣的文章,依然煜煜生辉,令读者心旷神怡。
二郎神庙碑记,是一篇千古绝唱的古文,并非笔墨之精湛,而是文字之猾稽,幽默感十足,可读性很强。请看:
四川灌县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蜀守李冰父子所创建,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几千年来,惠泽着成都平原,李冰父子的功业,为世代所崇敬。灌口有座二郎神庙,祭祀李冰父子。
由于年代久远,这座二郎神庙祭祀什么人,都弄不清楚,四川文人,有幽默传统,于是有人撰《二郎神庙碑记》一文,刻在庙旁。
文曰:
“夫二郎者,三郎之兄,大郎之弟,老郎之子也。老郎者,人也,而所生之二郎为神,然则神亦人之子耳,异哉!其所以不称为二少爷、二官人、二小子而曰二郎焉,则以其为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若改为二少爷庙,则大郎、三郎均需改称大少爷、三少爷,而老郎又将改称为大老爷,岂不烦哉。庙外有树,或云庙在树前,或云树在庙后:或云庙在树之左,或云树在庙之右,予愧未能辨别也,是为记。”
此碑、文从字顺无懈可击,读来朗朗上口,读了等于没读,如同时下的领导作报告,没啥子区别。
文章本来难写,读韩、柳、欧、苏及鲁迅、胡适、老舍、莫言等等一代名宿的文章,他们大笔一挥,便是千古绝唱。其实精彩文笔,并非空诸所有。
《 二郎神庙碑记》乃时下报告文学的鼻祖,古文这玩意儿,玩玩而已,千万别认真,宜认直八。
佘汉武写于马文化研究室
佘汉武国画作品欣赏:
![]() ![]() ![]() ![]() ![]() ![]() ![]()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佘汉武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