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一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达岚镇都用村护国寨,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六月年”传统民族节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子在副院长田华、副教授覃岚的带领下深入护国寨感受这场原生态的民俗文化盛宴,并以直播形式推广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以数字化传播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
▲图为湘大师生与村支书合照 通讯员叶周睿供图
“六月年”据传是从明朝年间流传下来的,湘西州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据悉,在达岚镇的部分村寨至今还保留着过六月年的习俗,即每年到小暑以后逢开日(第一个蛇日)百姓把它定为“开忌日”,俗称六月年,祭奠忠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村寨和谐。目前,“六月年”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上提交申报,予以保护。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乡村的灵魂和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依托。借助新媒体开放性、互动性、体验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进行非遗文化传播,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文化背景和人际传承的限制,还能为不同地域的人接触特色民俗文化提供近距离、强画面感,达到深入理解各地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
▲图为舞龙活动现场 通讯员刘洁供图
湘潭大学学子采用“抖音+视频号”双平台直播形式,向观众详细介绍了护国寨“六月年”民俗活动的相关情况,包括传统的舞狮活动以及备受瞩目的“长龙宴”等等,并采用直播连线的形式对深处外地无法赴宴的村民进行了线上访谈,“‘六月年’对我们来说就像是过小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都会尽量赶回来相聚,如果实在回来不了是很可惜的”一位特意从外地赶回来的大学毕业生这样说道。
![]()
▲图为湘大学子现场进行直播 通讯员刘洁供图
在“长龙宴”现场,护国寨的男女老少团聚在一起,举杯祈福。同时,当地村民热情邀请湘大师生一同入席,也向远在外地观看直播的村民分享了油糍粑、米酒等家乡特色美食,让他们能够同步感受家乡节日氛围。在湘大学子的直播实践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通过直播近距离地与现场进行互动,加强村民之间的情感维系。 ![]()
▲图为“长龙宴”现场 通讯员周文惠供图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直播与乡村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我们村“六月年”的非遗传统文化,让我们看到了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高校学子来我们这调研,他们能体验我们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的非遗文化走出村寨,被更多年轻人看到。”达岚镇护国寨村支书陈宏华说道。
![]()
▲图为村支书与湘大学子交谈 通讯员周文惠供图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周文惠 刘洁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