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湘上的农人,追随拓荒者的足迹蹈砺前行,来到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读海。
我来了,大海醒着。
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是一个原始而现代化的高贵的民族部落。三沙镇在县城的东北部,东与嵛山岛隔海相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西及水门乡,南临福宁湾,北接牙城镇。三沙镇在唐诗宋词诞生的时代美其名曰:“劝儒乡擢秀里”。此地层峦叠嶂山高水长,缘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草木滋荣雍容华贵。
我来了,作为诗人的我来自岳麓山下、来自贾谊故居、来自湘江河畔,来自雷锋家乡,车指东南,直达宁德三沙镇。
车泊三沙镇,我用久历沧桑度量天下的双履把栈道敲醒。拾级而下斗折蛇行。古栈道上联云山下接沧海,在苍翠欲滴的树木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在姹紫嫣红的静穆中,在鸟语花香的酣畅中,若隐若现如绦若带婉转自如。
我是来自湘上的农人,捧一颗赤忠的心,不辞千里拜谒大海,倾听大海的心声。曹操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虽然曹操代表我作了总结性的赋诗,我依然要站在三沙镇的栈道上倾诉我用皑皑白雪涤荡过的襟怀:履前是烟波浩渺的大海,天空一片蔚蓝,大海一片深蓝,水天相接茫无涯际。海礁突兀着,有的黝黑、有的狰狞、有的沉默、有的高耸、有的陡峭、有的纵横,一切鬼斧神工,一切返璞归真。或坐、或卧、或显、或隐,将岁月静穆成永恒、沧桑不过一瞬。
我站在三沙镇的栈道上读海:这里迎送过神仙的浮槎,秦汉的艋艟,魏晋的楼船,唐宋的彩鹢,明清的舢板与桂棹,远眺过西下的帆影与北上的浮云……
我站在三沙镇的栈道上读海:古国何止千年,海疆岂止万里。一个站起来、富起来、强大起来的祖国:看辽宁舰、山东舰、南昌舰厉兵秣马,拉萨舰、鞍山舰、无锡舰亮剑深蓝,大连舰、延安航、遵义舰乘风破浪……
在三沙镇读海的我感慨不已。
十余年前,山东威海《纪念甲午海战一百二十周年》,朋友请我题首诗,于是我恭敬不如从命。
纪念甲午海战一百二十周年
佘汉武
百二年前事,清朝足可羞。
有倭来海上,无柱立中流。
避险伤元气,追怀忆寇仇。
今闻风浪起,不是旧神州。
许多人读了我的这首诗,尤其是读到“有倭来海上,无柱立中流”时,对于积弱待医的“晚清王朝”是怒不可遏。读到“今闻风浪起,不是旧神州”时,对于此诗写实的精神,作了不遗余力的赞美,令我感慨万千,知音难得心声共鸣。
我站在三沙镇的栈道上读海,海醒着,我为它赋诗一首:
题三沙镇
佘汉武
夏雨瓢倾梦未凉,
心帆遥别白云乡。
征轮泊在三沙镇,
为觅新诗到海疆。
佘汉武写于霞浦安利同心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