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打基础 利长远 惠民生——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2015年竣工 长株潭3市枯水期供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本报1月17日讯( 邓晶琎 曹娴柳玉莲)我省重点工程项目——湘江长沙综...
【打基础 利长远 惠民生——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2015年竣工 长株潭3市枯水期供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本报1月17日讯( 邓晶琎 曹娴 柳玉莲)我省重点工程项目——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目前已进入三期建设,围堰防护工程、基坑挖掘同步展开。预计将于2015年竣工。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是湘江干流规划9级开发的最下游一个梯级开发工程,是一座以改善湘江通航为主,兼有保障供水和灌溉、改善环境、过江通道、发电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工程。 据介绍,工程将于2015年竣工。届时,湘江长沙段常年水位将保持在29.7米以上,枯水期长沙、株洲、湘潭3市供水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库区还将成为几代水运人梦寐以求的黄金水道。 【聚焦】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巨龙卧江待腾飞 本报 曹娴 邓晶琎 柳玉莲 1月17日,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镇,站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船闸上方,只见一江碧水奔流向海,千吨货轮鱼贯而行。 江面上,寒风凛冽。放眼望去,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三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工地上,“精心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一排醒目的红色大字十分耀眼。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分3期施工,一期建设右汊20孔闸坝和蔡家洲护岸;二期建设左汊双线船闸及其邻近的11.5孔泄水闸;三期位于二期工程与江心的蔡家洲之间,建设电站厂房、14.5孔泄水闸、坝后公路桥、鱼道、副坝、蔡家洲剩余工程。 2011年3月底,一期工程完工。 2012年10月10日,二期工程完工,成功实现蓄水、通航、通桥目标。 2012年8月,三期工程开工。围堰顺利合龙截流,上下游横向围堰高喷灌浆防渗,基坑土石方开挖……工程有序推进。2012年12月22日,主体工程浇注第一仓混凝土。目前,围堰防护工程、基坑挖掘同步展开。工地上,近30台挖机、40多台运输车,日夜紧张作业,发出阵阵轰鸣。 “三期的度汛压力很大!”水电八局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主要施工单位,其项目部经理李刚告诉。 三四月份,将迎来湘江的汛期。按照计划,1月底,土石围堰填筑、防渗处理要完成,具备汛期挡水条件;3月底,基坑施工要完工,泄水闸的基础面要完成混凝土覆盖。“汛期到来后,一旦基坑进水,工期至少要耽误100天以上。”李刚说。 为加快进度,施工现场的氛围显得分外紧张。眼看距离春节仅20来天,不仅这里现有的400多名建设工人没有春节假期,需每天加班加点,水电八局还在从河南、重庆、四川等地的工地上,调集大量人员、设备,参加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 为保护利用好母亲河,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湘江流域梯级开发的规划。2008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启动湘江长沙枢纽工程。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多方论证,2009年12月6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是湘江干流规划9级开发的最下游一个梯级开发工程,是一座以改善湘江通航为主,兼有保障供水和灌溉、改善环境、过江通道、发电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工程,预计2015年全面建成投产,总工期72个月,总投资63亿多元。 作为内河航运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其中仅工程土石方开挖就有14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68万多立方米,钢筋、钢铰线4.85万吨,建设任务极为繁重。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设方负责人介绍,工程建成后,可从根本上保证长株潭3市常年用水需求,缓解湘江枯水期长株潭用电紧张的局面,并大大改善湘江航运,提高湘江下游河段通航保证能力。湘江长株潭河段可全年达到二级航道标准,湘江城陵矶经长沙至衡阳段通航能力,将由1000吨级提升到2000吨级。 此外,将渠化湘江长株潭河段,形成长达135公里的库区,把长株潭3市沿江两岸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带状的滨水区域,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改善滨水区环境,培育一个绵延3市的沿江风光带,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提升长株潭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 李刚介绍,工程建设中,采用多项施工新技术,突破了重重难题。如左汊工程二期的围堰,是国内内河最长、基坑面积最大的围堰,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其长度超过三峡围堰。首次采用河砂代替粘土料进行围堰主体填筑,开创国内同类型施工先河。在围堰高喷灌浆中,创全国同类型工程进度第一,平均每天完成1200米,仅35天完成42000米喷灌浆任务…… 三期工程自开工以来,也面临着不少难题。由于前期社会船只过度采砂,导致原始地形与实际地形差别较大,三期围堰的填筑和灌浆工程量远远大于投标工程量。水电八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优化施工方案;积极组织施工队伍、加大投入设备,在工期紧、任务重、天气不利等情况下,提前实现三期工程首仓混凝土的浇筑节点目标,为今年安全度汛及后续混凝土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新增蔡家州纵向防渗线,优化帷幕灌浆平台、鱼道盖板等20多项设计,有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 【风采】 李刚:做工程,就如同找了个老婆 本报 邓晶琎 曹娴 “做工程,就如同找了个老婆,几乎天天都在一起,过年都没离开过。”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中国水电八局项目部经理李刚,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工作。 2011年1月,李刚开始参与二期工程的过水围堰建设。目前他已在工地上度过了两个春节。“今年过年也不会回家。”李刚笑道。 李刚的家就在长沙市区,从工地开车回家的车程不过两小时。然而,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李刚,却总难以抽出时间回家陪妻小。 “因为工期紧,一刻也不能耽误。忙起来1个月都很难回家一次。”李刚说。 2012年8月的一个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围堰冲出了一个缺口。如果不及时堵住缺口,基坑就将进水,前期工程将功亏一篑。暴风雨仍在继续,围堰危在旦夕! “一个浪头打过来,就盖过人头了,”李刚回忆,当时救险情况十分危急,如果再和业主报告情况,制定方案,就会耽误时间。李刚赶紧召集工地上的数百名工友,并紧急调度沙袋、布条等抢险设备,赶去围堰现场救险。 经过一整晚抢险,李刚和工友们终于将缺口堵住,并用彩条布将2.13公里长的围堰再次加固,确保围堰“固若金汤”。 围堰保住了,而李刚所在工地的房屋却被雨水冲毁了屋顶,屋内的家具电器全部被浸泡在水中。“当时,工程抢险才是第一位,哪顾得上自己的住地啊。”李刚说。 始终把工程放在第一位,李刚从事工程建设20余年,回家过年的次数不到5次。 “水电人的生活是5+2,白加黑,”李刚形象地描绘,“一周7天,无论白天夜晚,都在工作。” 2013年的春节就要来了,李刚说自己还将在工地上过年。“谁让工程是我的另一个老婆呢!”李刚笑了。 【感言】 打造“东方莱茵河” 曹娴 湘江——我们的母亲河,一直以来无私地滋润湖湘儿女。她的长度、流量,与莱茵河类似,近年来却一再受到洪涝和枯水的双重困扰。时而洪水滔天,面目狰狞;时而河床裸露,触目惊心。 “百舸争流”已成为久远的记忆,而更为严重的是,“枯水期”一年比一年提前和延长,自来水厂取水受到威胁,制约了长沙、株洲、湘潭3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为保护、治理和利用好母亲河,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拍板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可以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寄托着湖湘人民的夙愿与梦想,承载着湖南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希望与未来。 随着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一、二期工程顺利完工,三期工程有序推进,湖南已经迈出了保护利用湘江的重要步伐,在大力发展湘江航运、综合利用湘江水资源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湘江不老,今朝更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如拦江巨龙,即将腾飞。 【心声】 “日子比以往过得更舒服了” 本报 邓晶琎 曹娴 1月17日,纪伟和往常一样在长沙几大建筑市场里来回奔波。 “工地上要一批零件,我在调货。”纪伟一边忙着清点件数,一边和搭讪。 纪伟所说的工地,是指正在建设中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2010年,枢纽工程征地拆迁,纪伟所在的望城区高塘岭胜利村属于征地范围。 “房屋被征后,我们被安置在了离工程几公里远的地方,我不仅住进了新房,还在工地上找到了工作呢。”纪伟告诉,自己以前成天在长沙市内打杂工,“都是些短期工,很不稳定。” 现在,当上了“包工头”的纪伟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我在工地上负责零件工程,越干越起劲,还召集了村里三四十人一起和我做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开工,给胜利村的村民带来了大批就业机会。“我们村里有100多人靠这工程找到了工作。”纪伟说。 枢纽工程给胜利村村民带来的最直接实惠,是村民们可以和城镇居民一样领取退休金。 “政府除了给征拆村民一次性货币安置补贴外,还让55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按照长沙市城镇职工平均退休金标准,每月领取退休金。”村支书王树乐呵呵地说,这一惠举,让全村3000余村民以后老有所养。 “村里的年轻人有活干,老年人有退休金拿,日子比以往过得更舒服了!” 【花絮】 (一) 零下2摄氏度潜水清淤 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中国水电八局项目部里,“跳水运动员”陈晓利潜水清淤的故事广为流传。 2011年1月,工地上的一处集水井里的出水口被杂物堵塞,导致出水不畅,阻碍围堰工程进度。此时如果去调度吊车等机械装备,将耗费至少半天时间。为了赶进度,机电一区主任陈晓利二话不说,只身跳下了近5米的集水井。 由于出水口位于水下4米左右处,陈晓利一次潜水清淤的时间不能过长,因此,他只能一次次潜下水中,再一次次探出水面呼吸。 1月的长沙,寒风凛冽,气温跌至零下2摄氏度。陈晓利在冰冷的水中作业近两个小时,终于将出水口疏通。 上岸后,众人赶紧上前搀扶陈晓利,已经冻得瑟瑟发抖的陈晓利却笑了:“没关系,喝点酒就暖和了。” (二) “白嫩美”晒成“黑包公” 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采访时,几乎看不到女职工。 中国水电八局项目部总工程师赵广周告诉,由于工程建设工期长、任务重,地点远离城市,鲜有女孩子愿意来此工作。项目部的140名职工中,仅有28人为女性。 尽管女职工资源“稀缺”,不过她们并没有受到“特殊对待”。几名201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项目部工作的女孩子向诉苦:刚工作几个月,以前白嫩的皮肤就被晒黑了! 原来,为了让每位新职工能够尽快熟悉工程一线的业务知识,项目部要求所有9月新进毕业大学生都必须到电焊、泥工、养护等工种岗位上轮流学习锻炼,直至掌握基本技能后才分配到各自岗位。“女孩子也不例外!” 9月酷暑烈日当头,加上有时候生活区遭遇停水停电,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女孩子们就更没时间和条件去关心防晒保护了。于是,两三个月轮岗下来,14名白皙嫩肤的女孩子,硬是被“烤”成了“黑包公”般模样。 (本报 邓晶琎 曹娴 整理) Tags:枯水期 供水 问题 彻底 彻底解决 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