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潘锡林老师相识由来已久,拜读过关于撰写他的妙文佳句,欣赏过他古朴苍劲、高旷野逸的佳作,聆听过他在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南苑创作基地深入浅出的授课,但却始终没有真正拜访,不是他出差在外,就是我任务缠身,2017的这个春天,终于如约走进了位于宋庄的潘锡林美术馆。
![]() 潘锡林老师
进入美术馆,迎面而来的墙上,挂满了潘锡林老师大大小小的作品,或洒脱野逸,或妙趣天成,或清新典雅,或大气磅礴。“一画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幅幅作品精妙绝伦,无论是虫草鸟木、花卉山石,还是枯茎新叶、嫩枝老藤,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水墨的无穷魅力,更能让人体悟到画家对待人生的那份质朴平和及超然物外的胸怀。
![]() 作品《满堂和气》 ![]() 作品《鸟鸣山更幽》 关于作画 “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自古皆然。”潘锡林老师谈,现在由于社会环境也好,生存压力也罢,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大师,其实什么是真正的大师,那些素养好、格调高,既具时代精神,又有传统积淀的集大成者,几百年才能出一位,大师哪那么容易? 作为一个职业画家,首先要勤奋,要博采众家之长。他自幼受家学熏染,临帖不止,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孮等名师,接受了系统的绘画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潘锡林老师曾认真学习任伯年的没骨画法;学习八大山人取法自然、笔墨简练、高旷纵横的画风;学习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酣墨饱,力健有锋;学习扬州八怪敢于突破,追求个性的风格;学习吴昌硕“以作书之法作画”的雄健古拙之气;学习潘天寿落笔大胆、点染细心、精简而意远的结构……天天画画是必须的。学无止境,学人后知不足。 ![]()
其次,还要走出去,走到大自然、走到生活中。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决不能是生搬硬套,生活的翻版,要有心灵感受、感悟,古语云,写为上,画为中,描为下。一个画家,就要用思想和灵魂写画。中国的花鸟画并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而是借物抒怀,既重视真,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
![]() 作品《秋夜放寒林》
再次,自古成大事者,要技法与思想兼备。绘画技法只是一种体现手段,如果没有思想,那就没有精神,“诗为心声,画乃心迹”。石涛曾在《画语录》中提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是故画为心迹而感人至深。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一定是画家心迹的产物,只有这样,艺术品才会有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潘锡林淡淡地表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是为增加修养,后者则为开阔我们的眼界。细观潘锡林的画作,浓郁的金石气息和遒劲的线条张力,已成为其花鸟画重要的笔墨标识,传统水墨的厚重和情趣与现代活力、怡然的风格相融,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让人耳目一新。
![]() 作品《群鸟迎春》
关于藏画
说到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盛世收藏成为热点。但对于同一艺术家、同一作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需要藏家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方能收得真正的传世之作。 中国画具有博大精神的文化内涵,非常了不起,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画家的高度,但同样也决定着一个藏家的成败。这包括有中国的哲学,既有老子“知白守黑”之道,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又蕴含儒、释、道等多家学说,如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即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还包括音乐,那些延伸的线条,是否更像五线谱,是否有旋律在其中;当然更包括了藏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阅历、修养……这就要求藏家能熟知中国美术史,对一些重要画家和重要流派了如知掌,同时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法和理论也要有所了解。有道是必须先为鉴赏家,而后才能成为收藏家,藏而不鉴非真藏家。 ![]()
潘锡林老师讲,随着市场的成熟,现在他会经常随团队所到之处,先为大家讲解一些中国美术知识,讲解画与笔墨的关系,讲解章法与意境之美,讲如何提高欣赏水平、提高眼力。如果条件允许他还会亲自示范,意在让更多人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发扬广大。
![]() 六尺四条屏
关于教画
一年之计在于春。潘锡林老师为人耿直,且待人友善,有抱负有担当。有人称,他挥毫之际,饱蘸浓墨,洋洋洒洒“时而笔墨迅放,时而手扶缣素”抑或“解衣盘礴”如入无人之境,“是真画者也。” ![]() ![]()
作品《春在枝头》(左) 作品《早春二月》(右)
新的一年,潘锡林老师讲,他将顺其自然,根据准备情况举办一次个人展,一则为社会各界做个汇报,二则希望能听到“高人”的点评,以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画家的黄金时期是有限的,他要为社会和后人多留下些值得珍藏的佳作。
![]() 作品《晚风野水静》
同时,潘锡林美术馆将向社会招收、培养新人。这事关人才的后继发展,招生突破院校时间限制,只要是有基础,有志向,有真正想学习的人,潘锡林老师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随到随学,一对一亲自指导。教学会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融汇古今中西,让学生能在中华传统文化广袤丰厚的艺术田野中绽放。(文/卫如珍)
人物档案:
潘锡林 野风堂主人,安徽天长人,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潘锡林花鸟画工作室导师,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孔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红旗飘飘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山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指墨书画院副院长,滁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潘锡林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 ![]() 潘锡林
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北京培训基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福州美术馆 ,济南博物馆、武汉长江艺术家美术馆、桂林市博物馆,埃及大使馆等收藏。2015年11月应邀在世界艺术圣殿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画展,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被授予“百名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被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潜力的中国花鸟画100家”、2011—2012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中国花鸟画家。2016年当选为文化部《中国艺术博览》,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当代十佳优秀花鸟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