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造神秀 赏石蕴真情
时间:2015-11-09 12:43来源: 责任编辑:
石文化传播者王利民的精彩人生 文/图周阳钟友援 踏上尘嚣弥漫的马路,绕过冰冷生硬的楼房,打开千篇一律的房门,一个世界跃然于心上——傍晚的阳光穿门而过,将一块块形态迥异的石头淡淡地涂上一圈金边,清风阵阵,水声潺潺,檀香袅袅,佛
核心提示:石文化传播者王利民的精彩人生 文/图周阳钟友援 踏上尘嚣弥漫的马路,绕过冰冷生硬的楼房,打开千篇一律的房门,一个世界跃然于心上——傍晚的阳光穿门而过,将一块块形态迥异的石头淡淡地涂上一...
石文化传播者王利民的精彩人生
文/图 周 阳 钟友援
踏上尘嚣弥漫的马路,绕过冰冷生硬的楼房,打开千篇一律的房门,一个世界跃然于心上——傍晚的阳光穿门而过,将一块块形态迥异的石头淡淡地涂上一圈金边,清风阵阵,水声潺潺,檀香袅袅,佛音绕梁,天然造神秀,意趣出石间,何谓物华天宝,何谓福地洞天,皆在这小小的石头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间名为“千佛阁”的房子,是王利民创建的一个奇石收藏馆。木架上,柜子里,墙角边,随处都堆满了千奇百怪、造型迥异的石头,他穷其心力,收藏奇石一万余枚,为我们展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真意禅机。
闲遇奇石藏玄妙 偶结此生不解缘 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利民在一个花卉市场的店铺前看到一位老人在叫卖一堆石头,于是蹲下身子,随意地翻看着堆放在街边形色、姿态各异的石头,突然一块花纹奇特的石头让他眼前一亮。“其实,当时我也没有真正意识到,石头上的花纹到底像什么。只是觉得线条很粗犷,色泽也很凝重,有点像青铜器上的雕饰,朴拙大气,给人很强的震撼力。”王利民说起那日情景,历历在目。于是他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将此石搬回家。一番摩挲,一顿琢磨,忽有灵犀至心:锤子镰刀交错,这不正是党徽么?他马上找出党徽对照,浑然天成,惊奇玄妙,让王利民不禁为之惊呼“太像了”! 这块石头呈铜褐色浮雕状,高约40厘米,宽35厘米,厚11厘米,酷似党徽的图形部分相对光滑,高出粗糙不平的石体1至2厘米。石头上分布着一些裂纹,岁月镌刻的沧桑之感浓郁不可言,仿佛历史的厚重与艰辛。在东湖干休所休养的一些老红军战士见到这块奇石都惊叹不已,别有感触。“过去在战斗时,冲锋号一响起,党旗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们说,这块石头山的“党徽”不光是形状相像,更有一种精神气质存在,仿佛是经过战斗烽火洗礼后红色经典的再现。 奇石“党徽”让王利民顿悟到石本无意,造势在人,平凡的石头经过人的参悟和点化,便“活了起来”。石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与厚爱,方寸间藏天地,平凡中蕴神奇,石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用心去追寻。王利民寻石、藏石、赏石和悟石之路从此开启。
鬼斧奇石天公造 悟道通灵在人心 在王利民收藏的石头中,有的质地细腻似玉通透,有的素雅清致温润人心,有的纹理鲜明色彩斑斓,有的灵动逸致如泼墨山水,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一份哲理,每一块石头都能敷衍出一个故事。他极力倡导和崇尚自然的美,反对虚伪矫情,故其收藏的奇石多以鹅卵石为主。鹅卵石资源丰富、平凡,但是却能从平凡中发现美丽和神奇。王利民依据每块石头的特性,为它们“量身定做”了精致的木底座。他为每一块石头都取了贴切的名字,经过整理,又把这些石头分为“红色经典”、“人生百态”、“山水情怀”、“动物世界”、“奇石经典”、“哲理小品”等六大类。每块石头都让他爱不释手,都是他心中的绝世珍宝。这些年与石头相依相托,须臾不愿分离,只要有一天不去摸一摸石头,他晚上就会睡不着觉。 王利民说,心诚所致,顽石有情。要用心去收藏石头,用心去感悟石头蕴含的哲理。亿万年桑田沧海,历经磨洗碰撞,刻岁月痕迹,造鬼斧之态,藏于山林溪间,只待有缘人拾起。“通过人赋予奇石以内涵和情感,当石头有了感情就具有了人的灵性,就具有了生命和灵魂,就具有了文化和艺术,就具有了哲理和意境,就具有了精神、物质、财富的价值和联想的空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有块石头,让人记忆颇深。石体呈浅白色,光滑圆润,无甚瑕疵,却凌空而来一笔,镌深红色“人”字于其上,笔画撇处多出一点。笔者不禁疑惑,为什么“人”字旁边要多出一点?倘若没有这一点,“人”不就更完美了吗?王利民解释道:“非也非也,正是因为多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丰富多彩。”做人总要多一点,多一点智慧,成功就多一点;多一点付出,快乐就多一点;多一点善心,幸福就多一点……“人”字多一点,是天意;人生多一点,是人意。精深通慧,堪为人生经典的座右铭。 “相逢是首歌”石是王利民在湘西里耶的深山老林里捡到的,石面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线条卷曲色彩浓淡如同江涛澎湃,也如海浪汹涌。右下角一点深红,恍若残日入江,又若明月出海。一男一女立于水畔,风曳衣袂,私语窃窃,亲厚之情致凸显于石上。人生难觅一知己,这对情侣在如梦似幻的“仙境”中是何等惬意和浪漫啊! “三人行”石,名字源于《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意在告诫人们虚心求教,见贤思齐。石中三人轮廓分明,若笔墨细细勾勒,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月光下的妈妈”石,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迷蒙月色下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宝宝尽享天伦之乐的人间温情图,母爱无言、温馨无限之感油然而生。“笑口常开”石,若一人仰天大笑,虽无过多修饰,但情致意趣都在其间。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不要活在别人的胜利和口水之中,勇敢活出积极向上的自己。 天意、人意、缘分造就了奇石文化,它比任何人为的文物古董的历史还要久远珍贵,每一件作品都彰显着它的唯一价值,因为造就它的是自然。物换星移几度秋,沧桑岁月积淀成一种情怀,一种智慧,一种哲理。用王利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爱石积德,积生命之德,积智慧之德,积文化艺术之德,积自然之德,积缘分之德”。
吟赏奇石闲情志 案头山水自在心 为寻奇石,王利民行河南,下广西,翻山川,趟河流,凭借对自然的敬畏与挚爱,于千千万万之中慧眼识珠,抱得奇石归。有时寻到一块奇石,他会费尽周折将石头搬回家。有一块石头叫“拓荒者”,是所有石头中体积最大最重的一块,来自于慈利。当初王利民是在河里发现这一“庞然大物”的,当地老百姓帮忙将石头搬上了一辆拖拉机,最后才辗转运回长沙。石上的花纹似一人手举火把在烧山拓荒,“拓荒者”一名便由此而来。他说:“每拣一块石头就向大自然鞠一躬,表达着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生活、对美、对文化艺术的敬重,一石一叩首,感恩与感动,呼应与灵感,意志与意念,灵性与人性碰撞的辉煌尽在一念一动中。” 奇石是自然的容颜,赏石是心灵的境界。王利民在石头的世界里徜徉,用人文的视角和想象,去解读自然赋予这些灵物之上的哲理意趣。化石为人,石为心声,融情于石,借石抒怀,他凭借自己个人的修养、素质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去感悟,去体味,自有一番说法:玩石头就是玩智慧和缘分,玩悟性和情感,玩文化和艺术,玩意境和意念,玩心态和心境,玩哲理和品位,玩人气和灵气……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利民笑称自己乐“案头山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苏轼在《赤壁赋》中如是说,清风明月、山水花鸟被镌刻于石头之上,秉自然之灵气。王利民与这些从山间与水中得来的灵物相伴,感悟自然赐予心灵的宁静。钢筋水泥隔绿意,喧嚣红尘迷人心,留一处心灵净地,静养自己的心田。留一份闲情,返璞归真,融入自然,宁静淡泊,物我两忘——这是石文化传达给我们的真意。 佛渡有缘人,人赏有缘石。王利民与石结缘,爱石成痴,捕捉近在咫尺的幸福与快乐。他眼见这自然瑰宝、人间精魄被冷落,被遗忘,被践踏,急在心里,自费开办了“湖南奇石网”、“中国大石馆”两个网站,呼吁人们珍惜自然,尊重自然,以期弘扬石文化。其中“湖南奇石网”开办两年点击率就达25万多人,说明爱石人数之多,说明石头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有地位。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鲁迅先生说:“石在,火种不绝”,石带给人们的,除了光明、温暖,还有希望、艺术的永恒和生命的意义。 《华严经》中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山河藏于石,一石见山河,山河之灵气、山河之神气,山魂水魄、日月之精华藏于石,人意蕴石中。赏奇石,解读其意境,惊诧于石之造化自然,藏情于石之精巧奇致,悟人生欣喜悲欢,苦乐哀愁——这是石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愿中国的石文化辉煌广及,生生不息!
 天意民心
相逢是首歌
三人行
王利民水中寻石
Tags:自然 真情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