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从来不认为传统中国画发展是个问题,只要一直秉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国画将会不断地发展延伸下去。”在有人谈及中国传统绘画是个问题时,刘云飞如是说。 刘云飞,原名刘箭飞,字怀远,号元山,湖南省美术...
受母亲、舅父的影响,刘云飞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芥子园画谱》便爱不释手,从此痴迷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临了画,画了临……父辈们成了刘云飞作品的第一批观众,也是刘云飞走上艺术之路坚定的支持者。 1977年高中毕业,1978年下乡当了民办教师,尔后又做了工人,离画画的梦想越来越远,但刘云飞心中对画画的那份热情始终未减。带着梦想,刘云飞转业投奔到长沙市广告装潢公司,但是好景不长,公司倒闭了,刘云飞别无选择只能靠卖画为生,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本以为职业画家是一个很潇洒自由的职业,但做了半年之后刘云飞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职业画家做的也很憋屈,刘云飞便又改行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在长沙工人文化宫等培训机构教美术,尝试着把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及绘画技巧以浅显易懂的形式教给学生,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的支持,更受到了领导及专家的肯定和赞赏,最多时要教二十二个班,五百多名学生。 刘云飞喜欢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如《易经》、《山海经》及《楚辞》等等。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他的想象力,也让他在作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点。比如他的作品大多淡雅,但有几幅《山海经》系列的作品则不同,仔细琢磨这几幅画,色彩上比其他作品要浓厚很多,表现手法上也夸张丰富些,我想大概就是源于《山海经》的影响吧! 闲暇之余,刘云飞还爱画些夸张的漫画。2003年,潇湘晨报举办第二届读者节,刘云飞和他13岁的儿子给报社寄了两份报纸,每份报纸上都画着三幅漫画,漫画旁边配着文字。在这次读者节评比中,父子俩合璧得了最具创意奖。在刘云飞所寄的晨报中,最上面他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不知不觉疲惫的状态;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断追求,挣脱旧我,升华自己,有太多的压力和无奈……面对这些压力和疲惫,刘云飞最佳的解压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身心和艺术融汇于山水和自然之间,放逐于画的世界中。 刘云飞为人谦逊,他常常自嘲:我无名、无位、无冕,就是个美术教师。同时,他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始终在否定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自我。本来四十岁时就想办个人画展,但始终觉得自己的画还不够好,来看画展的都是名家大家,还是等画好些再拿出去展示吧,这样一等就等了十多年,至今为止还未举办过一次画展。可喜的是,今年六月份,北京有个画展,刘云飞正在积极地准备作品参展,相信这场艺术的盛宴必将非常精彩。 刘云飞先生也是个极低调性静之人,追求传统文人简洁而悠闲的生活情趣,一路走来都是平平淡淡,除了画画没什么业余爱好,也从未参加什么社会活动,更不爱应酬,他脑子里想的就是画画,除了上课外,和外界也没多少联系。这辈子刘云飞就专注在绘画这件事上,所以他还是想在山水画上能有所成就,为后人留下一点什么。年轻时想成名成家,想通过画画获得物质上的保障,但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霜洗礼之后,功利之心已经被磨灭殆尽了,现在的他深感平淡就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刘云飞的画虽未展出也没拿过什么大奖,但是凭借他的勤奋与才智,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常有人慕名向他求画,其作品多次被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及知名人士收藏。为了让自己画艺有所提高,刘云飞在网上开通了几个博客,平时觉得满意的作品就拍下来放在博客上以供大家欣赏指正,从博客上的如潮赞誉来看,其画之艺术水准绝对不低。 谈及修养、境界,刘云飞认为:“山水画家脚虽离不开大地,心却要能超越天上的白云”。我们也衷心祝愿刘云飞这等厚实诚宽之人,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潇风 孙文静) Tags:志存高远 山水 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