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4年12月19日,《湖南日报》曾以《闯入艺术理论界的一匹黑马》为题,整版篇幅报道了湖南省湘潭市著名诗、书、画、印全能作者萧建民先生,时隔半年,传来捷报。萧建民先生又一本70万字的理论专著《西泠八...
![]() 肖建明先生正在创作
陈曼生云:“诗书画印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理论研究之余,萧建民尤好书画,篆刻。他的画作,时常透露出几分天真、几分率意,几分捉摸不定的心思。总能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让人感觉到他的心灵与画中的野禽对话。他的绘画取法于八大、青藤、白阳之间,又佐以现代的表现手法,将现代诗里那种似懂非懂的朦胧意境,通过绘画与诗歌有机地结合。让画去感染人们的视觉,让诗去触动人们的心灵。如《寒春图》,几根藤蔓,几点墨痕,一条直立的石头上露出一个长嘴的鸟。他题款云:“春在寒山之外/瘦得东一点西一点。”《落红图》,一只狂怪的水鸟,看着天空即将飘落的树叶。他题款云:“有时候/看天空的眼神单纯一点/空中有物无物/并不重要/保持一种常被人嘲笑的姿态/让心去体会曾经失落的错觉。”廖廖数语,空灵而厚重,将传统的水墨花鸟加上现代诗情,或表现画中某种意趣,或感悟诗外那些错觉,没有过人的才情,难得此中三昧。看细节、看笔墨,可看出这些年来,画家艺术手法之多变,既采用了传统国画的笔墨,层次分明,有线条点染之美,又有西画的透视、肌理和质感、光彩之美。他总喜欢游于繁简之间,繁到密不透风,简到一笔之中见性灵,正是他探索着多种绘画语言融合,多元的审美共建,他总能出奇不意地给人带来几缕清风,给人一种美的启示。 萧建民先生的书法以篆书见长,取法于三代之间。篆刻主攻秦汉古玺小印,他的小印无论从印石上选择,还是内容上定夺,均有灵光显现的一面,如《空观》一印,从斑驳陆离的印文中,透出先楚祭祀文化的信息,边以现代画入款,诗书画印融于一炉,即丰富了篆刻的内涵,又大胆地尝试着多种艺术的融合,他的印集中此类的创作比比皆是,难以取舍。让我们通过他的印作去管窥萧建民先生艺术全貌。 (作者:董赤宇 沈富阳) 肖建明先生篆刻作品欣赏:
安静:1.4×2.8×5.4厘米
长寿:1.2×1.2×9厘米
欢喜:1×1×10厘米
空观:6×6×18厘米
梦石2.1×3.1×7厘米
天趣1.6×1.2×6.5厘米
瓦斧集:1×3.2×5.7厘米
万象在旁:2.5×2.5×4.5厘米
无畏
夕阳下:2.4×2.4×7厘米
心画0.8×0.8×4.5厘米
玄之又玄1.1×1.1×5厘米
醉墨:1.2×2.5×5.4厘米
肖建明艺术简历 萧建民,字九麟,号梦石。1968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书协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近十年来致力于书法理论和紫砂文化的研究,力求以中国的诗美学结合西方心理学对中国的书法、紫砂造型艺术进行深度剖析,作品多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及文博单位收藏。主要作品有:印集《建民印痕》十卷;现代诗《融雪斋诗草》一卷(洛夫题);书法理论研究专著《陈曼生研究》、《西泠八家诗文集》、《伊秉绶研究》、《西泠八家年表》等。 2004年 参与撰写、编辑中华书局出版的《齐白石辞典》。 2005年 《成仙成佛且成人——试论陈鸿寿其人其字其壶》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 12月,获湘潭市首届艺术成果提名奖。 2006年 《陈鸿寿仕途任期考》发表在《中国书法》2006年10期。 12月,《陈鸿寿室名别号考》发表在西安碑林院刊。 2010年 《陈鸿寿生平考略》发表在《西泠印社》第26辑。 同年,《黄易的金石之癖对阮元的影响》发表在《西泠印社》第27辑。 2013年 六十万字《陈曼生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国内著名图书馆永久保存。 8月,编辑紫砂研究专著《陶冶性灵》。并着手创作紫砂作品“壶乐图”系列,力求以壶的造型画鱼,其意暗合庄子语:“子非鱼焉之鱼之乐。”作品在青岛金石博物馆、宜兴陶瓷博览中心展出。北京紫砂博物馆收藏。 12月,客北京紫砂博物馆,为北大高级茶文化研习班,主讲《陶冶性灵——陈曼生》。同讲者著名学者于丹、紫砂工艺美术大师邱玉林。 2014年9月,为宜兴阳羡茶博物馆撰写论文《百年修得共船渡——曼生壶与阳羡茶》 2015年6月,七十万字《西泠八家诗文全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2015年7月,完成了《伊秉绶诗词校点》、《西泠八家年表初稿》。 2015年8月8日,江苏宜兴陶瓷城博览中心举办“相和曲”十一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