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云南讯(记者 祝阅武 李慧芳)“云之故乡”——云南云县。云县的云,近而低垂,为你演绎出一幅幅美丽缥缈的立体丹青。在夏日的云县,你一定会感受到云雾中穿行的玄妙。在云雾缭绕着的山野间,你会看到一片片或方或长的滇龙胆草种植田挂在山坡上,如田园诗般,抒发着云县生物药材“治”贫的豪迈!
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国银 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90%国土面积在山区,90%农民生活在山区、半山区,山区农民主要以种植玉米、苦荞为主,因气候冷凉,粮食单产底,单靠传统种植业难以解决温饱问题,村民开始上山采挖野生中药龙胆草出售作为生活补贴,但如此下去野生草药越采越少,而农民的收入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为保护野生药源,自2003年起,云县开始尝试人工驯化种植龙胆草的科学试验,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不同海拔、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方式的种植实验,对龙胆草种植模式作积极地探索。 解决三农问题,是验证改革开放成果的试金石。面对需要整体脱贫的云县农民,云县的父母官是有良知的。
一个产业从萌芽状态到发展壮大,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尤其是,使习惯于一家一户传统种植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更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 云县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开始以龙胆草为主的生物药材人工种植驯化、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并取得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成效的创业实践。在“十二五”时期,云县对发展生物药业总体规划目标是30万亩,其中,龙胆草种植面积达28万亩,发展以续断、石斛、滇红花、魔芋、重楼、桔梗等生物药材基地2万亩,到2015年末,总面积达31.69万亩,总收入达10.2亿元。进入“十三五”以来,云县发展生物药材提速加快,结构新增,基地面积相对稳定,加工企业稳步增加。从县发展生物产业办2016年末收集统计情况看,云县生物药材中首选木瓜传统产业,既是食品又是药材。全县12个乡镇有白花木瓜基地6万亩,年产木瓜(鲜)10000吨左右,可为农民创收1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是“云县茅粮酒业集团”和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公司。二是滇龙胆面积17万亩,其中,2016年面积中采挖后现存14.64万亩、采挖产量5302吨、产值达21208万元(平均价40元/公斤)。在10多年来的巩固发展中,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县科协、工信、农业、林业、生物产业办协助下,与乡镇、村对接联系,分别在茶房、大寨、涌宝、茂兰、漫湾等乡镇建立合作开发基地,申报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4个,入社农户31000户。 周国银具有典型的彝族青年形象,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1971年3月,周国银出生于云南南华县五顶山乡夸者村,父母世代为农。 “家里人中最大的官是当护林员的哥哥,由于家里特别穷,我13岁初中一毕业,就走向了社会,没钱读书。我们村62户人家,其中有两个贫困户,我家是其中之一。我出去打工后,一直想再回到学校读书。我便回村报考高中,尽管以全校前三的成绩考中,还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放弃了。父亲在我五岁时因病去世。”周国银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世。 为了生存,周国银摆过地摊,开过小馆,做过水泥生意,干过包工头,开矿等不一而足。付出血汗的同时,周国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此后,他拥有两所函授大学文凭,外加他读透了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龙胆草,富民草 经历苦难的人更具有怜悯心。 2001年夏天,在一次偶然的野游中,看到大山深处一户穷困人家,一年的收入仅仅几百元,很是可怜。于是,周国银拿出钱来资助这户人家,让他采当地的中草药滇龙胆草进行野生驯化。谁知,他的这一善举,在几年之后也让他走上生物药材开发产业之路上。近几年,他把自己挣的钱近亿元投入到中草药种植上,仅临沧一地就投入4832万元。
2006年,周国银进入临沧云县,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开发滇龙胆种植。至今,临沧市范围内共建设滇龙胆万亩基地3个,7万亩以上连片1个,连片建在云县漫湾核桃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茶山河、烈士碑和茂兰锡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洞洼子、大旧水塘;茂兰李映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小光山地带。4万亩以上连片基地1个,连片建在茶房乡响水亮山、大龙塘、虼蚤窝山和涌宝芭蕉箐、大寨箐门口、新民地带;1万亩以上连片有4个基地,凤庆县旺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万峰村。建设千亩连片滇龙胆基地22个,云县6个,分别是:云县后箐彩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县爱华中梁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县栗树元宝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县大寨文朵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县晓街夹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县幸福利农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临翔2个,分别是:临沧市庆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临翔区野生药材研究种植协会;凤庆县旺丰专业合作社名下大寺乡;沧源县单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永德乌木龙乡。从2009年开始进行产业性开发,时至今日,在云南成立5个种植公司和一个管理公司,公司高层有67人,技术专业人员286人,公司以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为主。目前公司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1万亩,涉及七个地州,31个县,种植农户17万多户,约68万人口,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1268户,约120000人。
茶石花(左二)接受记者采访 周国银说:我公司在临沧以种植滇龙胆、滇黄精、续断、红花、白及、滇鸡血藤为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已超过33万亩;楚雄州以种植滇龙胆、续断、白及、红花为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已超过22万亩;保山、大理、红河、普洱、丽江等各市区种植滇龙胆、续断、黄精、半夏已超过28万亩之多。公司并在临沧市、云县、凤庆建设滇龙胆推广种植示范基地20000亩,续断5000亩,滇黄精1000亩,滇鸡血藤200亩,同时建设了两个良种培育基地(滇鸡血藤、滇黄精、续断),在云县漫湾核桃林烈士碑、茶山河,云县茶房亮山种植22000亩的大叶滇龙胆新品种(耀阳1号)、在凤庆县培育1000万株滇鸡血藤及3000万株滇黄精。据公司对市场多年的调研和了解,滇龙胆每年市场需求量是8—10万吨,可种植总面积500万亩以上,单品种可打造百亿中药材产业;滇黄精市场需求超过50万吨(食药两用品种),可种植总面积2000万亩以上,单品种可打造千亿中药材产业;续断每年市场需求量15万吨左右,可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单品种可打造30亿以上中药材产业;还有几个万吨以上附带品种,也可以打造百亿中药材产业。这些都只是加工前现在市场价的预算,如通过初、深、精加工后,在耀阳药业种植区内所种植的品种,可达到3000亿以上中药材产业,能真正形成现代高原特色循环经济体中药材产业。
李正学(中)与记者交谈 自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以来,对高寒冷凉区域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改变。其实,这就是在对农民进行帮扶脱贫。在耀阳17万种植户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1268户,约12万人,截止2016年底脱贫14000余户,脱贫人口达57000人;与此同时,我公司还分别为杨善洲基金会捐助400万元;为30个专业合作社共修垫路基27公里;为17个专业合作社建小水窖总共47个;分别为31名留守儿童资助每人500元;为五顶山中心学校捐助6.2万元用于购买电脑、课桌等教学设备;为五顶山初级中学捐助6万元用于购买桌椅;并给予五顶山初级中学考取楚雄一中的考生捐助每人3000元;高考考取一本的,每人捐助3000元;二本每人捐助2000元;为五顶山政府建灯光球场绿化捐助10万元;对120多个村委会和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家属重病给予1000元慰问金,红白喜事给予500元。我们就是这样帮扶已坚持了十年之久。周国银说。 辉煌的事业,是由人来建设,史诗是由人来书写。记者踏着泥泞湿滑的山路,在云县茶房乡文乃村采访了几户中药材种植专业户。 51岁的李正学是彝族人,与19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儿子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李正学患有严重胃病,无法外出务工,属于因病致贫,父子俩依靠几亩薄田度日,年收入仅有五六百元,生活难以为继。2009年,李正学在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县利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开始尝试小规模的龙胆草种植,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辛勤劳动,种植规模扩大到8亩,目前全家年收入近万元。翻新修建了房屋,日子好了起来。
段文芳(左)与周国银谈工作 茶石花,女,43岁,彝族。全家四口人居住在约五十年房龄的老屋。2009年,茶石花在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帮扶下种植龙胆草,2013年开始扩大规模,目前已扩大到120多亩,仅龙胆草种植一项就使家庭年收入达到七万元左右。茶石花有远见,深知受教育的重要性,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逐年改善,夫妇俩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不遗余力。目前,儿子和女儿分别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工程职业学院。茶石花说:“感谢耀阳药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的帮扶,让我一家凭借自己的劳动,用一棵棵看似毫不起眼的龙胆草,不仅使自家摆脱了贫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还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是中草药种植托起了全家的未来和希望”。 39岁的熊丙彩,被誉为文乃村的好媳妇。目前,她独自一人种植龙胆草100亩左右,家庭年收入达到五万元。鳏居的公公由她和老公负责赡养,熊丙彩不仅勤劳能干,更因孝顺老人在当地传为美谈; 55岁的文乃村村民石兴彩,丈夫世后,她凭借种植15亩的龙胆草,将女儿送进了临沧市财校,毕业后已工作。目前,全家人均年收入在四五千左右。
李子成(右一)熊丙彩(右二)石兴彩(右三)与记者交谈 云县惠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文芳介绍说,该合作社主要种植龙胆草以及云南白药重要成分之一的重楼。目前龙胆草种植面积超过1130亩,重楼种植面积为27亩,涉及种植户248户,重楼每亩可实现经济收益高达80万元。 2004年,龙胆草人工种植由云县茶房响水村村民小试成功,李子成随之以2400元一公斤的价格购买了40公斤进行种植,开始村民只是观望,胆大的跟着买一两二两零星试种,经过一轮(两年半周期)种后收获,经济效益可佳,每亩收入平均都在6000元以上。 李子成说:在我的带动下,农户也跟随我大面积种植龙胆草,我便以理事长的身份成立了云县利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加盟了临沧耀阳药业公司。耀阳药业公司给予我们组识宣传,技术培训,种子,苗,肥的补肋,使种植技术更加成熟。如今,我们的合作社发展农户786户,3120多人,已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并带动周边高寒山区农户普遍发展,形成了高寒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我们合作社的滇龙胆种子远销云南各县,有政府和公司的支持,我相信我们的合作社会发展得更好。 在我们的采访中,石兴海可是个名人,他因带动农民种植龙胆草致富,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全国劳模石兴海(右一)接受记者采访 石兴海是云县茶房乡响水村村民,曾经是一名村医。2000年,他想要把山上野生龙胆草进行人工驯化种植,把这一名贵中药材有效保护起来,让村民通过种植能够增加点收入。 2001年深秋,他带领一家7口上山采集龙胆草籽,由于资源早已毁坏,一家人早出晚归半个月,才采集到龙胆草种子半市斤。用采集到的龙胆草种子,他在自家13亩贫瘠的山地上进行人工种植龙胆草,2003年首次收获龙胆草有了2万元的收入。 随后,村民纷纷向他讨要种子和讨教种植龙胆草的方法,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一个由石兴海担任会长、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协会应运而生。2005年,石兴海种植的龙胆草收获种子20千克,当时市场价格为每千克2400元,为扩大生产,他出售种子10千克,剩下的一半无偿扶持协会会员和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响水村村民开始走上了一条靠种植龙胆草致富的路子。 如今,石兴海和他的产业协会加盟到耀阳药业旗下,在云县12个乡镇88个村民委员会发展种植龙胆草面积达17万亩,形成了一个新兴生物药材种植产业,年产值连续4年突破5亿元。由于产业前景好,如今,省内外的商家纷纷到云县投资种植,无形中,龙胆草这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在石兴海的带领下,村里大批农户通过种植龙胆草走上了富裕之路,响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末的368元增加到2016年的近万元,中药材种植户人均收入达6640元。200多户靠种植龙胆草致富的村民盖起了砖混小洋楼,全村拥有农用车、拖拉机、微型车,摩托车、轿车500多辆,响水村因为种植龙胆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生物药材怎样精准扶贫? 同样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云县药农以实干精神诠释着“发展是硬道理”。 周国银和他的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十余年的生物药业种植,离不开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云县县委、政府给予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的大力支持。 周国银认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高度重视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地方政府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导致工作开展难度大。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政府无法调控市场,无法落实企业对产品回收价格的保障,绝大多数农民不敢盲目种植和养殖,怕产出后无人回收,最终赔本还要欠账;地方政府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5万元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贷款,贫困户基本都不具备贷款条件,银行不给予放贷,就一户几千块的产业切块资金,无法支撑贫困户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自身劳动力价值认识比较薄弱,基本属于慵、懒、散的人群,政府人员多次沟通、组织发展产业,落实精准扶贫项目,但这些人都是以依靠国家政策、依赖政府不求上进,反正国家不会让我饿死的心态面对政府人员;政府和很多企业对农民的估计不足,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他们,从而使政府开展工作难度大,企业不愿意接近农民,但想发展产业的农民需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农民所种植的经济作物产品政府和企业无法给明确回收保障,让种植户自产自销,有时还销不出去,所以对农民的打击很大,难以形成产业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农民对种植技术、管理技术、采收技术基本是盲区,乱用化肥、农药,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所以产品质量在市场上达不到标准,只有一些私营小企业购买,所以产品销售比较慢、比较难。
全国劳模石兴海(左五)与记者及工作人员合影 周国银说:耀阳药业种植中药材十余年,对以上问题摸索出一条政府、企业、农民、土地紧密型的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模式,以政府引导、企业经营、专业合作社和村委会组织、农民主体、基地带动示范的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农民增收模式。通过公司这么多年的种植经验,对贫困户应采取:“扶贫先扶志,扶贫引方向,因户施策扶产业。”公司对名下专业合作社产品采收时高出单期市场价15—20%回收,既提高药农收入,又规范了销售的中间环节,避免因销售商参差不齐而导致市场混乱,影响公司外在形象;饮片厂将采取合作社基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公司管理,成为企业的股东,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按股份制企业运行原则返利,公司税后利润40%返于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其中10%作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费用,这样农民每亩地纯收入可达到6000—8000元。 目前,耀阳药业十余年的经验和国内多家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和多家药企合作订单农业,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如省内一心堂、白药集团等药企,省外广药集团、方盛药业等药企;公司帮助三五个自然村为一个整体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专业合作社培训1—2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省、市相关技术部门合作,对基地进行测土配方、重金属农残超标检测、地理标识认证、每个产品省级市场认证、商标注册、知识产权认证、良种培育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及新品种基地建设,并对每个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规划种植适宜中药材品种,实现收益最大化;耀阳药业每年对药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了解他们实际情况,从思想意识上启发产业发展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让他们到意识到:拒绝贫穷,开创富路。他们的领头羊就是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中人人监督我,我监督人人,不乱用化肥、农药,不乱采乱卖,以优质、高产为目标的一个组织群体;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种苗款及腐殖酸有机肥、有机农药暂为垫付,对非贫困户各种款项暂收50—60%,其余的暂为垫付,回收时扣除公司垫付成本,在此期间,公司对接保险公司对种植户的种植品种保险保驾护航;当今是互联网时代,首先让一些农民的思想脱贫,增强不能再让老人受罪、小孩痛苦的观念,有效发挥种植和养殖效益最大化,对土地产生效益依赖,形成民惜地、地养民,充分利用各种产业发展条件,发挥产业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做到精准脱贫。公司让专业合作社成为公司股东,根据专业合作社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确定专业合作社的在公司的持股比例,这样公司、专业合作社、非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是一个紧密性的组合,不管在任何岗位和任何区域做事人人都觉得是在做自己的事,同时在做自己的事,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工作热情,使各环节节节相扣,才能实现损失最小、利益最大。这就是周国银经验式的总结。
耀阳药业公司以“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为宗旨,以“推广普及、夯实基础、滚动发展”为公司经营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经营、基地示范带动、村委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为生产”的生产模式,使政府、企业、非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的土地有效的组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农民的劳动价值,土地价值、林下经济发展价值。提高亩产增收,把关产品质量,可形成单品种大产业的多品种产业发展模式,在公司发展产业的村委会和专业合作社区域内公司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实际情况所可种植中药材,作规划报备政府。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农业推动工业,工业生产品牌,品牌拉动农业的高源特色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打造农业产业4.0,创造农业产业“华为”模式。周国银说。 云县生物药材的明天 一个产业从萌芽状态到发展壮大,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尤其是使习惯于一家一户传统种植业的农民走上合作化、组织性和计划性较强的种植经营之路,更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 在谈到云县“十三五”发展生物药材规划的话题时,云县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主任左成林指出: 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为充分发挥我县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物药业,推进生物药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根据云县“十三五”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县生物药业发展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近期和远景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云南重要的生物药材种植基地、初精加工基地和临沧市生物药材交易中心”的发展目标,抓住国家实施“一路一带”战略和云南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科技驱动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推进标准、调优品种、培育龙头、打造品牌为抓手,规范生物药材种植,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巩固提升“云药之乡”品牌建设,将生物药业培育成云县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2.坚持传承保护,突出特色为原则。3.坚持以开放合作,集聚发展为原则。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到2020年,全县生物药业总产值达8亿元。到2025年,全县生物药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2.基地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道地药材、食药两用药材、植物提取物和新资源食品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建设1个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个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中药材GAP种植基地达1个以上,成为云南重要的生物药材种植基地。3.企业培育目标。到2020年,全县从事生物药材初、精加工企业达到5户,其中营业收入过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户,注册商标2件,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认证1个。 四、规划布局 根据云县生物药业现有产业规模、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集聚优势资源,突出产品特色,结合万元山、万元田、万元人“三万”工程实施,进一步优化生物药业功能布局,重点建设3个生物药业产业带。1、山区特色生物药材产业带。2、低热河谷优势生物药材产业带。3、坝区设施农业生物药材产业带。左成林介绍说。 耀阳药业公司可在十三五内形成中药材供给工业,工业生产品牌,品牌拉动种植基地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打造本土百亿道地药、民族药、产业链格局的知名企业,实现政府有税收、企业有利润、药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临沧生物药材产业新局面,临沧即将迎来生物药业新的春天! 对此,周国银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