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绿色”、“环保”成为报刊头条宣传的口号,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从家装建材到食品包装,什么东西,只要一沾上环保的边,立马身价倍增。环保制品的畅销也带动了原材料的身价飙升,红薯、马铃薯等都成了环保...
近年来,“绿色”、“环保”成为报刊头条宣传的口号,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从家装建材到食品包装,什么东西,只要一沾上环保的边,立马身价倍增。环保制品的畅销也带动了原材料的身价飙升,红薯、马铃薯等都成了环保的原材料,“每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不得癌症”,红薯在这位风靡大陆的台湾博士林光常的鼓吹下,着实风光了一把,据查,自从林博士来湖南宣扬了一场“红薯防癌论”,湖南的红薯一周之内价格上涨了三倍。随着林博士的判刑入狱,林氏红薯论暂时偃旗息鼓,张氏、王氏、李氏们的红薯论却时不时又浮出水面。
近日,有一家以红薯为原材料的包装材料公司上马了,公司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直接利用农作物鲜薯和农业废弃物谷壳通过特定的工艺制作而成,是一种可食的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时无任何毒副作用,遇热还会产生一种高密度脂蛋白保护人体心脏。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一、储藏问题,众所周知,红薯马铃薯等块根块茎类的作物一旦发霉,极易致癌,因此,如何储藏红薯,并保证在储藏过程中防止霉变是该公司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二、保质期问题,该公司宣称产品保质期为常温下15个月,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一旦过了保质期,这种所谓的可食材料会变成什么?使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 三、从产品申报专利的时间来看,该公司于2007年8月提出申请,2009年7月获得国家认可,但是以此专利为由头的科技公司早在2008年9月就已经注册,颇有点先斩后奏的意味,欲将专利快速装化为生产力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在批量化生产之前是不是应该进行样本测试,所谓的高密度脂蛋白到底是什么东西,仅仅是理论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就匆匆上马生产是否操之过急? 四、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公司宣称,该产品的废弃物可直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这其中潜在的问题是,通过媒介大肆宣传,人可能会接受这种可食包装材料,那牲畜会不会呢?人如何给牲畜“做工作”,让他们也接受这种也许营养丰富却口感怪异的食物?再者,即使牲畜勉强接受了,那么,这种新型饲料的成本增加必然要转嫁到牲畜身上,这样养出来的牲畜又将价值几何呢? 环保不是一路绿灯的挡箭牌,政府在审批这类凭借环保发明购地设厂的项目时,也应该擦亮眼睛,多方调研,加强监督,不能为环保是从。 诸如此类,问题多多。我们鼓励环保发明创造,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发明与批量化生产、投入市场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何科学利用发明创造,以人为本,让发明创造真正为人类服务而非人类受控于发明创造,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万不可揠苗助长,操之过急。 (作者:柯士家) Tags:莫让 让发 发明 明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