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杨国平 速度:见证湖南发展 2009年12月26日,随着三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从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长沙迎来高铁时代。3年后,京广高铁开通,长沙到北京只要6个小时。 2013...
![]() 杨国平 速度:见证湖南发展
2009年12月26日,随着三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从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长沙迎来高铁时代。3年后,京广高铁开通,长沙到北京只要6个小时。 2013年,长沙地铁2号线将开通,长沙经济版图将再次刷新。 2014年,长株潭轻轨将开通,长株潭30分钟经济圈形成。 这是一种速度,是长沙发展的速度,也是湖南发展的速度。 见证了这个速度的湖南人都会为此而骄傲。有一个人,或许比许多人有更深刻的感受,他就是湖南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作为武广高铁和长株潭轻轨的投资建设者,湖南发展集团实实在在成为了“四化两型”建设的助跑者,“湖南发展”的开拓者。 湖南发展集团的发展速度同样辉煌:自2002年担任发展集团主要领导以来,杨国平以助推湖南“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建设为己任,一步一个脚印,将一个起步仅有1亿元资产、8名员工,经营模式单一、社会知名度不高的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员工200多人,辖全资、控股、参股企业40多家,经营范围涉及土地、矿业、水电、铁路、钢铁、纸业、化工、工程机械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国有大型投资企业集团。 2012年11月13日上午,党的十八大代表、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郭开朗在北京湖南大厦——“湖南人在北京的家”看望了参加十八大的湖南代表团全体基层代表。作为湖南大厦的投资者建设者,杨国平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开拓:组建“发展集团”
2002年初,杨国平走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一步。 当时,随着湖南省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成为了国企脱困的首选之路。但在国企土地资产的资本化过程中带来的高额土地出让金交缴却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成为阻碍改革的症结。为降低改革成本,加快推进改革步伐,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湖南省土地资本经营有限公司(发展集团前身),时任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土地局副局长的杨国平毅然“下海”,担起了组建公司和主持工作的重任。 该公司经省政府授权成为全国第一例代持国家股权并以企业身份参与国企改革的企业,首开先河承担了助推中央在湘及省属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企业初创千头万绪,而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在外界眼中,杨国平动真格办大事的特性是其“厉害”之处,有着攻坚克难的将帅气魄。其实杨国平对公司管理与发展战略更有一套新思维,在他看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要求的应该是非常直接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使投资者在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经理人市场欠缺。资本市场尚未达到建立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所要求的规模、范围和精细程度,资本市场解决委托代理的各种机制交易成本高,最终影响了市场型治理结构的效率。杨国平认为,在中国目前的转轨制度环境中,组织型治理结构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可以使管理者对经营绩效负责;可以克服证券市场的短期性;可以协调企业的长期投资。 杨国平迅速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企业领军人物的角色转变,开展了团队的组建和业务的梳理,确保了公司快速起步并有序运作。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杨国平提出了打造大型现代化投资集团的构想。2009年,湖南省土地资本经营有限公司增资更名为发展集团,承担了湖南“一化三基”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投融资主平台的重要职责。 2010年,杨国平提出了以“两型”社会建设投融资为主体,以土地、矿产等资源为主的产业经营和以上市、基金等为主的资本运营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引领企业向着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 近10年来,湖南发展集团先后参与并支持了华菱集团、长丰集团、湖南有色、长沙锌厂、湘乡铝厂、长沙铜铝材厂等41家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或战略重组,帮助其摆脱困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企业参与中央在湘及省属国有企业改制改革之先河。 截至2011年10月底,发展集团总资产108亿元,净资产60亿元,较2002年同比分别增长了38.6倍和55.4倍。 湖南发展集团的高速发展证明,杨国平或许已经找到最合理的管理模式,这个现代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助跑:湖南“四化两型”建设
要成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助跑者,首先要有攻坚克难的将帅气魄,更要有高屋建瓴的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的管理能力。 武广高铁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对推动珠三角产业向湖南快速转移、打造湖南省2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路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关键阶段的湖南而言,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显得尤为迫切。当前,国家铁路建设思路调整,鼓励以地方为主开展铁路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探寻铁路建设筹资和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杨国平说,“我们选择投资高铁既是湖南发展集团的战略考虑,更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 2005年6月,该工程正式开工。湖南发展集团承担了武广客运专线(湖南段)606.29公里(占全线里程一半以上)征地拆迁投融资的重任。 杨国平开辟了湖南铁路建设的新模式,他不断开辟融资渠道,合理安排资金计划,经过4年多时间的精心谋划,筹资36.27亿元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为部省合资建设铁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促进湖南省境内铁路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完成了这件当时很多企业都不敢做的事情。 2009年12月26日,随着武广铁路的全线通车,湖南从此进入高铁时代。其间,他发起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湖南省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打破铁路建设由国家单一投资的格局,开辟了湖南省铁路建设“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局面。 随着武广高铁项目的成功运作,杨国平又将目光投向了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着力打造继电信同网后三市融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2009年,发展集团代表省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各出资50%资本金,合资组建了湖南城际铁路公司,负责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建设、经营、管理。 2010年9月,工程正式开工,静态投资达233.2亿元,发展集团需筹资近60亿元。工作中,他克服了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和国家宏观政策对政府融资平台调控的困难,确保了公司注册资本金出资到位和首期工程建设资金的按期拨付。 杨国平还发起筹备设立国开发展“两型”基金、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营造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多元融资格局。 2011年8月和国开金融公司合作成立了湖南省首家金融机构与省内大型企业合作出资在湘设立的基金公司——开元发展湖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合作募集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40亿元的国开发展“两型”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湖南省区域内的城市综合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湖南省拟上市企业及优势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设立后将撬动上千亿社会资金投入,有效突破我省“两型社会”建设融资瓶颈。 经报湖南省政府同意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发展集团正筹备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全国第一家“两型”产业投资基金——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将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湖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化团队管理”的要求搭建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两型”项目和“两型”产业,服务我省“四化两型”建设。 无疑,在湖南“四化两型”经济建设这一仗中,杨国平知难而上、果敢刚毅地完成了任务,为湖南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杨国平心中的大事,每一件几乎都与湖南经济建设大局有关。 2006年10月,杨国平投入4亿元现金参与财富证券有限公司的重组工作,发展集团成为财富证券公司第三大股东。重组后的财富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到21.36亿元,成为全国31家规范类券商之一,也是湖南唯一一家由省政府主导重组成功的证券公司,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宝贵资源。 为提升湖南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成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发展集团投资2.5亿元参与了占地面积52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61117平方米的北京湖南大厦的建设任务。2010年5月8日,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湖南省在京没有接待场所的问题,对展示湖湘文化、宣传推介湖南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湖南有近百个经政府批准的商业性煤炭探矿权不能转为采矿权,成为维稳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隐患”。杨国平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湖南发展集团耗资3000多万元承担了11宗政策性收购矿业权任务,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起到了初步的稳定作用。 此外,杨国平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参与发起设立了湖南担保公司、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组建吉祥人寿保险公司、湖南省稀土产业集团、湖南华晟能源有限公司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成就斐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泰格林纸集团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资金困难时,他筹资4亿元帮助其渡过难关、扭亏为盈,解决了几万国企职工的就业问题。 娴熟掌舵这些重大项目的经历,让杨国平为发展集团找到一条清晰并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他清楚,在时代风起云涌之际,更关键的,是要拥有主动应变的心态与洞悉趋势后的决断,唯其如此,方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真正把握企业的未来。 复活:金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恢复上市
在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杨国平一直尽心尽力。 2012年6月15日,对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停牌两年、重组四载的金果实业终于在资本市场重见天日,并完成脱帽摘星和股票简称的变更。从此,ST金果不再,湖南发展取而代之。 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国平表示,对复牌后的股价充满信心。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之一是公司业绩,去年我们实现净利润8290万元,这对公司股价来说都是积极因素。杨国平说,公司将着力打造具有“两型”特色的产业布局,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盈利,迅速成长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骨干企业和具有投资价值的优秀上市公司。 湖南金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因公司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亏损,自2010年5月10日起暂停上市,如不重组,将面临退市风险。 湖南金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衡阳市食杂果品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及土特产经营为生的上市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金果实业在当时积极挖掘“双轨制”仅剩的创利机会,积极向市场经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依照市场经济机制经营,奠定了公司最初的经营基础和原始资本积累。1993年金果实业公司股份制改造成功,变集体所有制为股份制,直至后来的挂牌上市。 金果实业经历了股改——定位——上市的成长阶段之后,已进入一个健康的发展循环。但是,从2007年开始,湖南金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几年亏损,虽经湖南经建投、银泰投资、湖南电子信息产业、中加矿业等企业多次操控、重组,但都毫无起色,公司摇摇欲坠,面临在A股市场退市的风险。 此时的金果实业这样一个烫手的芋头谁敢轻易来接?谁又真正能为金果实业寻找到新的出路? 在资本深渊里苦苦挣扎的金果实业,无力自救,只有等待救赎。2009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站在“保壳维稳”的高度,要求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金果实业着手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杨国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操刀人”。 临危受命时,金果已挂ST牌,连证券机构的专业人士都认为,重组金果希望渺茫。杨国平冷静地探索。他清楚地认识到:要面临的这场金果危机,就好比是两根稻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能是救命的一根稻草,谁知道金果实业会不会涅槃重生? “1993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得到了基本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的方向。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作为国有投资型企业的湖南发展集团,让金果复活,本身就具有标本性意义。”杨国平阐述接手金果的理由时这样说。 众多人都在兴致勃勃地揣测,杨国平究竟会带来怎样生猛的改革? 对于杨国平而言,多件资产重组的案例让他成为这方面真正的行家,他的知识面广泛,对各项政策的执行都胸有成竹,熟悉资本市场的脉络。他依托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迅速组建专职机构和团队,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反复讨论完善方案,积极奔走协调汇报。 2009年,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金果实业着手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根据金果实业、发展集团、湘投控股(湖南湘投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三方共同签署的《湖南金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协议》,金果实业将其所有的除蟒电公司47.12%的股权以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业务及附着于上述资产、业务或上述资产、业务有关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出售给湘投控股,同时向发展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拥有的剥离全部负债及公益性资产后的株洲航电枢纽经营性资产。 时隔一年之后,这个来自于高层的决策成为拯救金果的强心剂,那些游离的资金在这样的鼓动下完成对实业的救赎。2010年12月24日金果实业重组成功,保全了金果实业的壳资源,杨国平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这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此次重组,金果实业置换出了盈利能力较弱的电子信息资产,植入了盈利稳定的株洲航电枢纽水力发电资产,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水力发电综合经营。金果实业重新上市后,更名为湖南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的湖南发展于2010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完成了2496万元净利润。2012年初,公司公布了2011年度沪深两市首份年报,实现净利润8290万元,同比增长232%。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探索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下步发展,全力进军盈利能力强、前景可期的城市综合运营领域。 首次重组成功后,杨国平并没有就此停步,他深知重组只是刚刚起步。他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水电业务的基础上,又开始力图选择“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水务、环保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和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市场规则将其打造成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骨干企业,构建连接资本市场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桥梁。 魅力:“本色做人,干净做事”
在杨国平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本色做人,干净做事”这样一幅字,这是他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杨国平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他倡导设立了“资助贫困大学生基金”,连续5年资助湖南郴州市的贫困学子,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助他们圆求学之梦。 2008年初冰灾中,发展集团捐款50万元定点支援郴州抗冰救灾,得到了湖南省赈灾募捐办的表扬。在“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杨国平率领发展集团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开展了多次爱心捐助活动,并派公司员工奔赴四川理县抗震救灾第一线,开展慰问活动。2012年6月,发展集团组织员工赴湖南邵阳市邵阳县九公桥镇完小开展“快乐课桌”行动,捐资助学行动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长沙晚报、中国教育报等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公司正在与湖南贫困地区对接爱心助学活动,他希望以此来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一系列善举彰显了一名当代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展集团在他的领导下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杨国平到底具有怎样的个人魅力?我们试图搜索他的相关新闻,但他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的次数却寥寥无几。“杨总是一个低调的人,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就是带病工作的时候也不会轻易让人知道”。杨国平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受过良好教育,80年代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的杨国平,拥有着正统的价值观。他笑言,他的生活很简单,风雨几十年,简言之进了“三张门:校门——机关门——企业门”,在他身上有着典型的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特性,更有“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 谈到领导力,杨国平相信,虽然有天生的一些素质,但大多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这样处理的,是工作中逼出来的”,这些素质如何培养?就取决于学习能力、执行力和领导力,“只要你具有这种愿望和能力,那么到任何岗位都会成功”。 这样一位懂经济,懂资本运营,善于资源整合的传奇人物在湖南经济建设中风生水起,他领导下的湖南发展集团正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人物简介
杨国平,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湖南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湖南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他把一个起步仅有1亿元资产,8名员工,经营单一、无人知晓的国有企业,逐步发展成了资产规模超100亿元,员工200多人,辖全资、控股、参股企业40多家,涉及土地、矿业、水电、铁路、钢铁、纸业、化工、工程机械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国有大型投资企业集团。他先后组织实施了投资建设武广铁路湖南段和长株潭城际铁路、重组金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国开发展湖南“两型”基金及支持泰格林纸等国企重组改革、参与建设北京湖南大厦等对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了发展集团在全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投融资主平台作用。 (原标题:杨国平“四化两型”建设的助跑者“湖南发展”的开拓者) Tags:杨国 国平 平四 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