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左燕燕)10月7日,湖南省永州双牌县纪委发布了关于9月30日湖南双牌县“车震门”一事的调查结果。经查,车震门事件的当事人是双牌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纪检组长何晓明和他的妻子蒋某,事...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左燕燕)10月7日,湖南省永州双牌县纪委发布了关于9月30日湖南双牌县“车震门”一事的调查结果。经查,车震门事件的当事人是双牌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纪检组长何晓明和他的妻子蒋某,事件缘由是两人在结婚纪念日的“触景生情”,并称网帖反映的并非道德败坏问题。 9月30日,网友“主审法官”在红网永州论坛发表题为“双牌县委书记看了此事有何感想”的网帖,并贴有一男子衣衫不整站在车前的照片。该网友还指出照片的拍摄地点为双牌县泷泊驾校训练基地,当事人某中学何姓副校长,与一女子车震,标题问“县委书记对此事有何感想”。 网贴曝光后,车震门事件迅速在网络传播,并引发网友热议。随后,双牌县纪委携县教育局纪委成立调查组,对网帖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9月28日,是何晓明和妻子蒋某结婚24周年纪念日,晚饭后夫妻俩开私家车到泷泊驾校转转看看,由于该校是何晓明担任驾校校长的工作之地,也是他们夫妻原居家之地,而该驾校不久将要拆除改建为县委党校,两人触景生情,就想在这个特殊地方和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亲热一番,刚准备亲热时,被人拍了照,并于2014年9月30日发帖到红网论坛。 对于事件性质,官方认为:网帖反映的问题并非道德败坏问题,而是夫妻情爱之事,故特向网友澄清真相,以辩视听。并对何晓明夫妇不分场合地“亲热”予以了批评教育。 通告称:县纪委欢迎实事求是的举报,加强对干部作风的监督,但反对不明真相、混淆视听的乱举报乱发帖,对那些无事生非、混淆视听的言行,公安机关将予以依法处理。 此事件中网友拍摄照片并公布在网络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隐私”?北京市中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许荣表示:“虽然事件当事人是合法夫妻,但发生地点是公共场所,拍摄照片上传网络,就不存在侵犯隐私的性质。” 新闻加点料新闻连连看 慈溪政府人员被指与不同女性“车震” 广东遂溪一交警“车震”现场被抓 评论解析 搜狐快评:“夫妻车震”应促网络举报反思 网友说两句 @侦察兵:既然是夫妻,“车震”就是私密空间,组织上有何可批评的呢? @枫阁:这年头,还有这么恩爱的夫妻,虽然公共场合行为要检点,但我为他们点赞。另外,这点破事还有什么可隐瞒,别动不动显得你自己很有质疑能力。 @古鲁:应该惩罚偷拍的人,在国外双方直接在法庭上见! “夫妻车震”应促网络举报反思近日,湖南永州发生了一件很能勾起大众荷尔蒙的事:有网友在当地论坛曝光某学校副校长与一女子玩车震,还配了男子衣衫不整的照片。在大多数人那里,权力是一剂春药,尤其还“有图有真相”时,一个充满“道德败坏、勾引良家、权色交易”的大片,仿佛像真实的纪录片一样,在无穷的想象与围观中,迅速传播开来。直到官方组成的调查组给出剧本结局:那是人家两口子触景生情的水乳交融。一部貌似波谲云诡的悬疑反贪片,原来就是一部普通人情深意切的爱情片而已,这个乌龙摆大了。 虽然在室外车震在不少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妥,但毕竟是在夜间自己的车中,还不是典型意义的公共场所,难说多么违背了公序良俗。可当事人的现场照片却被贴了出来,实实在在地被网络游街了一次。 这一事件,令人想起12年前轰动一时的“夫妻看黄碟”事件。当时,是代表公权力的警察,伸入私宅,侵犯人权。它引发了一场“公权与私权边界何在”的大讨论,深刻影响了社会的进程。今天,私权范围内的事,一旦再有公权不当或非法介入,势必会引发舆论强烈反弹。 而现在,侵犯他人私权的,则换为个人,换为风靡多年的“网络举报”。 12年前,警察最终道歉了,12年后,“网络举报”也到了应该自省的时刻。 最近几年, 公民网络举报、曝光公职人员的不当言行乃至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在反腐鏖战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在反腐这一目的正确、目标宏大的旗幡下,万万不可忽视手段与方式的合法,要知道,魔鬼在细节中,多少罪恶正是在高大上的旗幡下翻云覆雨,多少悲剧也正是忽视了程序的正义而自饮苦酒。 在进行了无数的公民反腐案例启蒙后,那些长传冲吊式的粗糙打法,应该逐步改进,引入先进的理念,包括曝光权与监督权如何相得益彰、弱者的武器与伤及无辜如何平衡、公民权利的使用和自我约束如何统一……厘清与规范它们的边界、关系,是法治升华和生根的必需。 网络举报当然不需要像警察、检察官一样,将所有事情都查的清清楚楚才能动手。但网络举报,也要遵循信息发布的基本原则,不能全然不在乎信息的真实性,也不能全然不在乎举报是否会给他人带来不当的伤害。 以曝光权与监督权的关系为例,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达使得曝光丑恶成为举手之劳,另一方面却是曝光常有刻意扭曲、随意滥用,结果是无辜被伤及、他人合法权益受损。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不但伤害了无辜者,更伤害了网络举报本身。在可预料的数年内,这一形式肯定还将为中国继续肃清贪腐,但如这一形式本身公信力消损,会导致公民的监督权受到消弱。假使那个副校长真的有问题,这一次错误的乌龙,也会给他穿上“避弹衣”,人们难以再相信关于他的“流言飞语”了。 在正义的目标下,曝光的手段、方式等过程也须“吃一堑长一智”,不仅要利用好法律、技术,更要善用。无法肯定的就绝不说肯定的话;无法确认真伪的就尽量不“以假乱真”;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更当谨言慎行。对假恶丑的鞭笞,最好的方式是有理有据,既要行使公民正当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明白权利的边界,做到精确打击而不伤及无辜。 弱者的武器与伤及无辜、权利使用和自我约束,这都是民众从臣民、草民走向法治公民的必修课,不因占据道德和舆论高地而无所克制的使用权利,懂得守界、节制、不伤害他人权利,公民越是善用法治的原则理念行使权利,越容易通过个体努力将越界的权力赶回去。 12年前,国人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且从此深入人心:公权有边界,不能随意侵入私权领域。12年过去了,我们理应更加成熟,升华公民私权意识:不仅公权力不能随意侵入私权领域,私人也要尊重其他公民私权的边界。相信一个以法治、理性为基础的权利时代,更容易驯服权力,将权力关进笼子,也更能让每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文/马九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