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制图:赵方博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不少市民手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消费预付卡。这些预付卡避免了现金交易的麻烦,还能享有一定的折扣,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然而,由于预付卡是先付款后消费,一旦商家经营不规范,往... 制图:赵方博 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不少市民手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消费预付卡。这些预付卡避免了现金交易的麻烦,还能享有一定的折扣,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然而,由于预付卡是先付款后消费,一旦商家经营不规范,往往容易导致消费纠纷。 案例 消费余额还有2800元,车行却一夜“跑路” 2014年6月11日,市民苏先生向晚报投诉,他在河西滨江路市国安局旁“爱车港”车行办理了一张3000元的消费卡,卡里还有2800元的余额,但车行却关门歇业了,商家不知去向,什么时候重新开业也不能确定,2800元至今未退。 2014年6月21日,市民方女士向晚报投诉,她在石峰区清石广场的金典发廊办了一张1000元的会员卡,卡里还有600元余额,但如今发廊老板却不见了,原来的店面也被转让出去。 2014年8月,攸县消费者杨女士在当地明阳小区附近一家刚开业的美容院接受“体验式”免费美容。体验过程中,美容师向她推销会员卡,预付1680元,每次消费可打七折,再额外赠送价值668元的洗护礼品。抵不住大幅折扣礼品的诱惑,杨女士当即办了张会员卡。去年12月,杨女士再次去美容时,发现美容院已经转让给别人做饭店。 今年1月份,家住攸县富康花园的王女士在当地大巷路的某美容美发店办了预付卡,一次性充入2000元。3月12日,王女士再去这家店却发现,店门紧锁,老板和员工都不见了踪影。想到年卡中还有800多元没消费,她向12315进行投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月至今,仅由晚报报道过的“预付卡跑路”事件至少在6起以上,涉及上百位市民。由预付卡引起的消费纠纷,则至少有8起,涉及洗车行、理发店、健身俱乐部等。 陷阱 “豪华新店”“单价低廉”成预付消费“吸金大法” 市民之所以青睐预付卡,最主要是因为有折扣,但事实上,部分预付卡可能只是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有媒体曾引述业内人士的说法称,新开店以豪华的装修、低廉的单次价格、较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然后疯狂发卡,疯狂敛钱。等发卡到一定量后,钱收足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开溜,卡上的金额就成了利润。 “觉得蛮实惠,反正经常要去。”在一家美容美发会所办了预付卡的凌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办了卡,每次到美容会所消费,工作人员都会不停地推荐她买新的美容产品和套餐。“有一次,我只想花50元简单剪一下刘海,结果最后却花了500多元,消费了一系列套餐。”刘女士说,因为是通过预付卡消费,不用付现金,当时很爽快,回家后才后悔不已。试图去退卡,却被商家告知,卡里的金额只能消费,不能退。 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副主任许辉英介绍,预付式消费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价格优惠,但背后也存在着风险。使用预付卡出现纠纷,消费者可向管辖区域内的工商所及12315进行投诉。但如果店主“跑路”,工商部门无法对双方展开调解,消费者的预付费用将难以追回。“如果出现‘跑路’情况,工商部门也可调取商家的注册登记信息,便于消费者进一步维权。”许辉英说。 警示 不可因商家优惠大而盲目购买充值 预付卡屡现“跑路”风波,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时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经营者信息 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前应当仔细查验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核对其企业名称与宣传资料标注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尽量选择规模比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企业,不可因某商家优惠幅度较大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2.结合实际需求购买 办理预付卡后,一定意义上消费者也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因此购买预付卡前,消费者应考虑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按照实际需要来办理,切莫贪便宜购买过多或充值过多。另外,消费者尽量不要办理服务年限较长的预付卡,以免商家携款潜逃带来损失。 3.签订书面协议 一些商家在宣传时夸大其辞,一旦办卡消费后,服务大打折扣,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时,保留其提供的文字广告,任何口头承诺都应以书面形式保留,并要求对方加盖公章,同时保留好发票。 4.保留相关证据 对一些金额大的消费卡,消费者要做好备份,即每次消费后让商家签字确认,注意核对余额。一旦商家发生违约行为,消费者可根据相关证据追索相应赔偿,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投诉。(记者 邱峰 通讯员 胡劭 尹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