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频道,民生频道,湖南民生新闻网,民生新闻网,民生湖南在线,民生湖南网,湖南民生网

当前位置: > 社 会 >

“中国好人”覃道周:和农电结缘很有成就感

时间:2015-11-10 16:54来源: 责任编辑:
1月16日晚,覃道周在石门县壶瓶山镇给居民维修照明线路。本报 徐行 摄 “湖南屋脊壶瓶山,上山要比登天难。隔着山谷能对歌,见面握手走半天。”这是壶瓶山千岩万壑、峰回路转地貌的真实写照。 省电力公司常德电业局石门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扎根山
  核心提示:1月16日晚,覃道周在石门县壶瓶山镇给居民维修照明线路。本报 徐行 摄 “湖南屋脊壶瓶山,上山要比登天难。隔着山谷能对歌,见面握手走半天。”这是壶瓶山千岩万壑、峰回路转地貌的真实写照。  省电力公司常... “中国好人”覃道周:和农电结缘很有成就感

  1月16日晚,覃道周在石门县壶瓶山镇给居民维修照明线路。本报 徐行 摄

    “湖南屋脊壶瓶山,上山要比登天难。隔着山谷能对歌,见面握手走半天。”这是壶瓶山千岩万壑、峰回路转地貌的真实写照。

  省电力公司常德电业局石门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扎根山里,守护着遍布“湖南屋脊”沟沟坎坎的供电网络。这是他的工作。

  和所里的农电工们一起,利用巡线、维护等机会,为山里群众捎带物品,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他工作之外的工作。

  1月15日,虽是晴天,隆冬里的壶瓶山冰雪未融,寒气刺骨。这天,是覃道周为石门壶瓶山镇苏家铺村76岁的“空巢老人”吴吉祥送米的日子。一大早,跟随覃道周前往。

  40来公里路程,一路颠簸,蜿蜒前行,居然耗了近2小时。

  “伢儿,这么冷的天,你又给我送米,难为你了。”一进门,老人顺手取来一条毛巾,为覃道周擦汗。这暖融融的情景,就像一家人似的。

  “给大家做点小事是应该的,不过是举手之劳”

  2007年1月1日,壶瓶山供电所成立,覃道周出任所长。在与当地百姓的接触中,他看到的实情是,几乎所有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尽是老人和儿童。

  基本生活品上不去,山上的物产出不来,看着这些无助的百姓,覃道周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苏家铺村,处在壶瓶山山腰。这里地势险要,气候无常,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看见,吴吉祥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电话叫,电工到。这些年来,不管是家里用电出了问题,还是生活用品短缺,只要一声招呼,覃道周都会给我们办妥。”老人像数落家珍一样,给我们讲述“电骡子”的动人故事。

  覃道周在一旁听了,笑着摆摆手:“给大家做点小事是应该的,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正是这些“小事”,温暖着山区百姓的心窝。

  2010年初,农历腊月二十七,青林村神水溪60多岁的“空巢老人”叶安珍等米下锅。春节快到了,家里却没米了,老人急得要命。覃道周得知情况,立即打电话给供电所南坪班组。农电工吴俭买了10公斤大米,骑着摩托,顶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走了整整5个来小时,将米送到老人家。

  剩头村,是中国最后一个麻风村部落,至今仍有24位治愈后的老人住在这里。跟着“电骡子”,走进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说起覃道周,老人们赞不绝口。安着假肢、夹着双拐的78岁老人李昌枝动情地说:“我老家在衡阳,来到这大山里有45年了。家里亲人很少来看我,但覃道周不到一年就带着农电工上山3次,和我们一起过节过年。每次来,都给我们背来吃的、穿的和用的。前不久,又帮我们换了新被褥、新床单。”说到这里,老人泣不成声。

  在留守儿童眼里,覃道周就是他们的“父亲”。大棚村贫困学生胡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生活异常艰难。2009年,覃道周将她定为帮扶对象。还有一个叫王灏的男孩,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母亲也患有红斑狼疮,高额的医疗费用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覃道周得知,默默地担当起帮扶这个孩子的责任。

  在覃道周感召下,供电所12名党员每人都主动对口帮扶一个家庭困难学生。

  南坪小学校长田玉武感慨地说:“这些农电工的收入也不高,但他们关爱贫困老人、儿童的义举,令人敬佩。”

  寒来暑往,任所长6个春秋,覃道周和同事们把温暖洒在壶瓶山上。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他们累计为群众捎带货物超过10万公斤。

  大棚村留守老人吴志强说:“覃道周和农电工们为我们做的好事,堆起来就是一座山。”

  “看到电灯亮了,我心里最高兴”

  壶瓶山供电用户有1.4万户。这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66座,大小溪河23条。在这样的环境里,要确保线路畅通,覃道周和同事们可谓吃尽了千般苦,历尽了万般险。

  至今,人们记忆犹新。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灾,导致壶瓶山区的南北镇白竹山村和壶瓶山镇楸木峰村10多根电杆折断。当时山上积雪深达2米,抢修人员根本无法进山,100多户群众在黑暗中过了半个来月。

  覃道周心急如焚。农历正月十五这天,他带领农电工兵分两路,冒着冻雨,强行开进两个山村。半个月连续奋战,困了就躺在包谷梗上打个盹,饿了就着雪水啃方便面,硬是将折断的电杆一根根竖起来、断了的电线一条条拉起来。

  回忆当时情景,农电工周长勇挽起裤腿,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疤痕告诉“这都是牛虱子叮咬留下的纪念。当时既没法洗澡,更没有药物,身上那个瘙痒简直没法形容!特别是啃了半个月方便面,现在一闻到那个气味就要作呕。”

  今年元旦前夕,一场罕见的冰雪再次降临壶瓶山。山上东山峰管理区北区一条低压线被覆冰压断,覃道周带领抢修队员赶去,用了2个多小时才排除险情。

  这时,南北镇操军坝村又告急。该镇操军坝村一条一千伏高压线被厚厚的覆冰压弯,与一条低压线相触,造成短路,导致壶瓶山江坪管理分区和整个南北镇5000多户群众断电。夜幕已降临,摩托车无法在冰冻的路面行驶,覃道周毫不犹疑驾驶着电力“110”抢险车,小心翼翼行驶在陡峭的山路上。赶到险情点时,已是晚上8时多。

  来不及休整,覃道周和抢修队员忍着饥饿,在漆黑的夜空里摆开“战场”。他们用一根16米长、碗口粗的竹子作工具,1个人稳住竹蔸,4个人抱住竹竿,还有3人从不同方向照明,用竹子敲掉裹在高压线上的覆冰。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覃道周和队员们忍受着刺骨的疼痛,艰难地将100多米长的电线上的覆冰一点点除掉。当电闸合上,刹时千家万户燃起了明亮的灯,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覃道周说:“看到电灯亮了,我心里最高兴。”

  顶酷暑,冒风雨,卧冰雪,无数个日夜,覃道周和电工们早出百鸟前、晚归日落后,完成了所有电路改造升级,为当地百姓点亮了千万盏明灯。

  据用电信息统计,壶瓶山供电所年销售电量由2006年350万千瓦时增长到2012年的1090万千瓦时。由于电力有保障,6年来,当地新建大小茶厂120多家、电烤烟房280多个、冻库4个,当地百姓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这辈子和农电结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覃道周年轻时有机会成为一名公务员,可他凭着对农村电力工作的热爱,成为了一名农电员。

  在一本工资簿上,为他算了一笔账:除去“五险一金”和每月200多元摩托车补贴,已从事农电工作21年的覃道周,年收入只有4万来元。覃道周人到中年,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还要帮扶贫困群众,要花钱的地方多得很。收入不高花钱多,是什么精神使他如此挚爱这片土地,如此热爱农电事业,如此关爱山区百姓?

  他坦率地说:“我是大山中长大的,深知农民的艰辛,农村就是我的根,这辈子和农电结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23岁的农电工郑沅说得更直白:“我们这些人都来自农村,我们的父母同样留守在家。将心比心,为这里的百姓多做一点小事,替他们的儿女多尽一点孝道,我们心里感到踏实。”

  2011年,壶瓶山供电所被评为“中国最美供电所”。2012年,覃道周登上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

  【短评】

    平凡成就高尚

  伟 锋

  覃道周扎根大山,守护着遍布“湖南屋脊”沟沟坎坎的供电网络;还利用巡线、维护等机会,义务为山里群众排忧解难。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平凡的行动、执着的付出,赢得百姓交口称赞,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带米、送货、帮困。用覃道周的话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举手之劳要长期坚持并非易事;更何况,这些都是覃道周工作职责之外的,但他默默地坚持下来了。这是平凡中的高尚。

  护线、保电,是平凡的。但在地势险要、环境恶劣的壶瓶山,要确保大山深处1.4万多户居民正常用电,很不容易。无论酷暑严寒、哪怕踏冰卧雪,覃道周克服千难万难,也要让山里百姓家里的电灯亮起来。这同样是平凡中的高尚。

  平凡之举,富有强大的感召力。受覃道周影响,壶瓶山供电所12名党员主动对口帮扶一个个家庭困难学生,每位职工都主动参与组成支援服务队,为壶瓶山的百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平凡中见伟大,无声处显精神。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还是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只要真正发自内心去做,踏踏实实去完成,日积月累,同样可以成就伟大、高尚。

 

Tags:中国 好人 结缘 很有 有成 成就 成就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