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摘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与输电线路的运维质量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偏辟山区的架空输电线路,由于受地形地貌等特殊条件的限制,隐患无处不在。因此,提高偏辟山区架空输电线路的运维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
【摘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与输电线路的运维质量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偏辟山区的架空输电线路,由于受地形地貌等特殊条件的限制,隐患无处不在。因此,提高偏辟山区架空输电线路的运维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提高 偏辟山区 架空输电线路 运检质量 我国采用的电压等级有380/220V、6、10、35、66、110、154、220、330、500、750、1000kV,其中154 kV为非标准电压等级,66 kV和330 kV为限制发展电压等级。 35 kV及以上的电力线路称为送电线路,其中35 kV~220 kV线路称为高压送电线路,330~1000 kV线路称为超高压送电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一般起源于山区,穿越高山峻岭,竹海丛林,跨径长,地形地貌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尤其是偏避山区复杂地形等特殊地段的巡视与检修工作难度更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些地段方园十多里都找不到一户人家落脚休憩,忍饥挨饿不说,还得担心深山野兽伤人。由于受小专责的影响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巡线员工自带砍刀劈路只是一种管理理念,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维修巡线道,唯一的办法就是钻。因此,树、竹、笋砍伐季节的每一次特巡工作,总要惹一身的毛虫灰。阴雨天气穿着套靴雨衣查线时,雨水和汗水交错在一起,浑身没有一根干纱。在人的生存本能作用下,难免会产生一种三步并作两步行的工作作风。巡视不到位,巡视中留有死角的现象在所难免。翻阅历年来输电线路发生的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因树竹碰线,外力破坏等人为责任引起的障碍约占33.9%。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偏辟山区输电线路的运检质量势在必行。本文作者通过20多年偏避山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工作经验,总结了一系列提高偏辟山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质量最可靠、最有效、且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方法供各线路运行人员参考。 一、 强化责任 加强人性化管理 外线工作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可询,多跑多看多巡查。架空输电线路一般起源于山区,穿越高山峻岭,竹海丛林,多数线路都是跨地区运行,地形地貌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生产主管部门,应积极想办法改善外线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外线员工职业病(胃病、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提高外线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巡视到位率。在山区,一座山,一基塔,平均海拔640m,因为巡线道不通,望而止步,绕道而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应该强化责任,加强监管,积极推行奖罚分明的激励措施,规范员工行为。如:在各专责范围内设置一些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障碍或者标志,通知巡线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发现,限期处理或取回标志。障碍(缺陷)标志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证明工作人员的巡视到位率; 2、能够证明运行人员工作时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化巡视要求,认真检查了设备所必须检查的部位;3、能够证明运行人员对所辖设备的熟悉程度(状况);4、能够证明运行人员工作时是否配备了随身携带的工具、材料等。5、利用数码技术,对各杆塔通道进行拍照存档,各班组长再根据各专责提供的影像、图片资料和缺陷报表,制作成电子影像资料,在每月的运行分析会上,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展开图文并茂的现场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在加深各专责对所辖设备健康状况熟知程度的同时,也能让其他专责能够相互了解全线设备的运行状况,正确编制应急预案。对可能存在的设备隐患和外部隐患地段,应不定期的进行数据更新。然后,由各专责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消缺处理。对于周围环境好,无树竹威胁、无鸟害、无洪水冲涮、土壤电阻率低且接地电阻良好的高山铁塔,可以每个季度巡视一次。有效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节省成本开支。6、激发一线员工潜能。班组长应根据各专责定期提供的数码影像资料,不断完善电子影像台帐,组织全体班员集体参与业绩考评,让绩效考核在员工中发挥实效。 二、 克服错觉 消除设备隐患 传统的巡视工作,除了故障巡视外,一般都是沿地面进行。每到一基杆塔后,按照正常巡视的要求开展工作。如:初略检查一下杆塔基础是否有蹋方、基础积水,排水沟是否通畅,基础四周是否有取土挖砂、土石方爆破等。杆塔本体及部件有无丢失、生锈、歪斜、变形。各连接部件是否完好。杆塔三牌是否清晰、醒目、齐全。导、地线是否有断股、散股、及异物。弧垂对地限距是否符合运行标准,防振锤是否完好或位移。导线是否有舞动跳跃及鞭击绞线等现象。绝缘子有无破损、闪络烧伤及钢化玻璃绝缘子是否有自爆或绝缘子串是否有严重偏移正常位置。接地装置是否完好、水泥杆是否有掉块、露筋、裂纹以及拉线基础是否稳固,有无锈蚀、松驰、断股和受力不均匀现象。通道内有无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竹及违章物等。然后拍个照, 在巡线记录本上简单的作个记录,就算完成了对该基杆塔的巡视工作了。表面看来,这似乎完全符合正常巡视的要求了,巡线已经到位,而且还有据可查。如果仅凭上述检查内容就算合格的话,那我们就犯了大忌。不是说我们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也不是安全意识淡薄,不是巡视冒到位,只是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也是我们所有运行人员务必共同探讨与应对的第二个问题——错觉。 错觉是一种潜在的信任危机,是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克星,是事故隐患的温床,必须引起设备主人的高度警觉。错觉产生的原因如下:一是专责长期不变,运行人员自以为对设备心中有数,每次站在同一角度观测树竹对导线的距离,给运行人员提供一种安全假象;二是巡视方式和巡视角度长期不变,容易产生错觉。如:高山独塔、大背档、大跨越的档距,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弧垂下方既不能直视又无法修筑巡线道的地方,粗略看上去树木稀少,且对地距离又够。可能树竹快要碰线了,依然熟视无睹;三是仪器仪表及泥土於积引起错觉。如:接地装置,由于土壤的酸碱度较高,地下金属部分腐蚀十分严重,接地摇表测试阻值又合格,可能接地网快要锈没了,依然给运行人员提供一种完好无损的假象,最终遭遇雷击跳闸等故障。同时,所有分立式杆塔,拉棒在於泥中长期侵蚀,在完好外表的掩饰下,即使地下部分已经完全锈断亦很难发现,一旦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倒杆断线事故的发生。因此,假象最容易给人以错觉,给设备安全带来无穷的隐患,务必引起我们巡线人员的高度警惕。平时,多辛苦一点,多走点弯路,对隐蔽工程进行不定期的开挖抽查,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之一。2003年12月,某220kV线路157#水泥双杆,前后拉线均在水田,一水牛靠在拉线上擦痒,结果该拉棒被牵出田泥而断落,幸亏农民发现及时,设备权属单位补救及时,避免了一次特大倒杆断线事故的发生。 三、 创新方法 提高运维质量 山区输电线路山高路险跨度大,地形地貌极为复杂,运行维护十分艰难。“六防”(防雷、防汛、防山火、防树竹碰线、防鸟害、防外力破坏)工作是运维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春夏交替期间防树竹碰线工作,由于外线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下。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创新工作方法,是提高设备运维质量的有力保障。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设备运维质量呢?一是扩大群众护线网络。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这里有无数的热心群众,尤其是那些热爱电力事业的群众,我们要广泛把他们利用起来,对他们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逢年过节去看望慰问他们,让他们感恩电力企业,主动为电力事业作贡献;二是利用传媒宣传法律法规。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是供电企业开展电力基础建设、加强电力设施保护、规范供用电管理、维护供用电秩序等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电力企业务必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做好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三是沿线设置温馨提示。时下,老百姓对电力设施的的保护处于一种麻痹状况。在输电线路保护区内祭祀扫墓,违章建筑,烧窑、烧荒、挖砂、取土、爆破,钓鱼,大型机械施工等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外力破坏隐患层出不穷。有效提高老百姓的安全防患意识的办法就是在沿线交通要道及人员密集区不定期的设置温馨警示标语,让老百姓在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又能保护好了电力设施的安全。四是转变工作作风。行话、官腔,已不再适应新时代下的农民。尤其是在线路通道清理过程中,我们要多为老百姓着想,切勿打腰桩,砍后一声不吭地走人了事,政策允许补偿的尽可能的给予补偿,毕竟老百姓是靠山吃山。五是加强全员综合能力培训。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尤其是一线员工,经常与地方老百姓打交道,言谈举止代表的是企业文化,因此,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是树立良好口碑的关键。六是拒绝埋头苦干。架空输电线路的运维与检修工作不是种菜,讲的是经验和技巧,需要的是安全和稳定。对那些地形地貌较为的复杂的低矮杆塔及其大背档,既不能直视,又不方便设置导线弧垂观测道,且经常绕道而行的个别特殊地段,应适时展开登杆巡视。正确估测最大计算风偏、最大弧垂后导线对树竹的静空距离,找准观测点,及时发现并修剪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竹。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四、 发扬三千精神 确保绿色走廊的畅通 输电线路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具有一条能够与之相匹配的运行通道,用我们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线路的防护区,即线路走廊。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是一项直接与地方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工作,输电与配电虽然是同一个系统,仅有高低电压之分,但他与配电的根本区别就是线路长,牵涉面广,大多数输电线路都是跨地区运行、维护。地方老百姓是得不到一丁点实惠的。因此,我们要做好防止树竹碰线,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关于加大输电线路防护内树竹砍代力度》的执行过程中,相对难度要比配电线路大得多。因为谁都清楚:电力是商品,用电要缴钱,老百姓积极支持国家电力建设是理所当然,但谁愿无偿承担输电线路经过地段每年数以万计的树竹砍伐损失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质量的难度就更大了,如何让老百姓能够舍小家顾大家,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呢?这对我们的一线工作人员是场大的考验。20多年前,我们的巡线人员是背着衣服和工具,走到哪里,吃在哪里,睡在哪里。与地方老百姓的交道打得多,感情也比较好,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工作也好开展。尽管设备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的本体缺陷,经后期的技改完善,运维成本相对较低。通道砍伐也相对容易多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老百姓的法制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漫天要价的现象日趋严峻,给设备运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务必深入山区农村,发扬三千精神 做好地方群众的思想工作,合情合理又合法地开辟出一条绿色走廊来。那么,什么是三千精神呢?所谓三千精神是指: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言万语。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经验告诉我们,线路的维护质量,与地方百姓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遇到维权户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换位思考。要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多站在维权户的角度想想,忌用行话或官腔,因为官腔行话只会让老百姓更加反感。要想他人之所想,用真心打动他们,毕竟人非草木。我们要相信“乡情”,相信“情”字的力量。如果第一次谈不好,我们可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次数多了,和他们熟了。成为朋友了,所有的问题就可迎迎刃而解。 五、 加强工作协调 做到线地结合 长期以来,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都是按传统的方法进行,虽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尤其是对山区输电线路树竹的砍伐与老百姓利益处理得不够妥当。巡线人员对线路树竹砍伐多数是定在4、5、6月份树竹生长旺季,而这个时候砍伐的树竹正是咱老百姓最忌讳、最憎恨的,“春竹夏木”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春天的竹子,夏天的树木,不能做正用,放在家里容易被虫蛟,做不得家具,起不得屋(楼房)最大最好的树竹都不值钱。只是春天砍伐线路防护区内的竹笋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至于说树木的砍伐在时间上是可以做一些调整的,危及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不可能在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年内长成大树。只要早发现,早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树竹碰线事故的发生的。所以,我们在如何正确处理地方群众关系,尽可能减少老百姓损失,调整线路树木砍伐时间(正常树木砍伐时间为立秋后即可进行)是缓和百姓矛盾最有效的突破口。在能够确保线路安全的情况下,望大家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关爱,用心交往,以诚相待,我们的工作将会更加顺利,输电线路定能更加稳定,更加安全。 (作者:湘潭电业局检修公司 吴明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