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易学院湖南分院院长 郭富国郭富国先生近照 摘 要:养生的至高境界《三通一平》。养生必先养心!养生的具体措施为排浊气。排(汗)毒和拉伸人体经络。本文所述《三通一平》养生操的锻炼。每日坚持不仅能检测...
中国易学院湖南分院院长 郭富国
![]() 郭富国先生近照 摘 要:养生的至高境界《三通一平》。养生必先养心!养生的具体措施为排浊气。排(汗)毒和拉伸人体经络。本文所述《三通一平》养生操的锻炼。每日坚持不仅能检测自己身体每天的健康状况,还能增强和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更能对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养生;三通一平;养生操 据统计引起现代人死亡率排前列的一些病症有,如: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脑溢血、脑血栓、冠心病、癌症、糖尿病并发症,肝硬化、肾衰竭、肺衰竭。还有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常易发生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病症,以及现代人常发的、肥胖、肩颈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我认为,究其根源还是平素缺乏养生保健的意识和正确方法,接下来我从问题导向即养生之道和方法导向即养生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剖析。 一、“三通一平”是养生理念的基本原理 说到养生,各人自有感受不同,方法也多种多样。古来就有“丹道养生”和“辟谷养生”,饮食药膳养生,现代时髦的和古之就有也为现代人推崇的养生方法如:气功、太极拳、瑜伽、书画养生等等。目地无外乎试图达到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让人身这个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相适应。以求得健康长寿!先贤一致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身心双调,并强调养生必先养心,根据先贤的思想,我通过多年反复的推敲,八年前创立了这个《三通一平》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操。所谓“三通”属养身范畴。 一是经络要通。《内经》云:“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即人身上有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每一经与人体的某一脏腑相配,人的五脏六腑只要哪一个脏腑出现毛病,必会影响到与它相对应的经络,经络不通,则该经络上的某一个穴位点必会出现酸、麻、胀、痛、肿的不良反映。所以经络必须要通达。 二是血管要通。人体靠血液流通为人体系统输送养分与排出代泄作用。当下的《三高》等症,多是血管运行出现了问题。所以血管一定要通行无阻。 三是出口要通。这出口又分为三:一是大便出口,二是小便出口,三是汗的排出口。这三个大出口就是人的三大关窍。有一个不通,有一点不舒服就说明人身体出现了毛病。 所谓“一平”属养心的范畴,即心态要平衡。《内经》灵兰秘典论第八明确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所以养生必先养心!宁静而致远,心平气和,保持心态平静。不去想那些人力所不及的东西,超越自己能力的过分要求和欲望。不然都会引起人思绪变化心中不满。 二、“三通一平”养生操章节及要领说明 做本养生操之前15分钟一定要先喝一杯白开水,约300毫升左右。选择一个空气清新流通的地点。也需要藏风,不要被强风吹背。 第一节 甩手护肝肾。立正,然后左脚左移与肩同宽,身体下蹬5-15公分,双脚指成虎爪抓地,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以腰部自然扭动的力量带动双手臂甩动叩击拍打肝、肾、脾区前腹部36次(即九的倍数下同)。 第二节 仙女梳头。站式如前,双手臂由两侧慢慢向上划圆,逆式深呼吸9次。再以双手手指指面从发际向头后按摩。吸气时要慢并做到一吸三提(提腹、提肛、提阴)呼气时尽量放慢。 第三节 仙猿展臂。左右腿可根据手臂甩时的动作成左右弓步式。以手臂垂直、放松,行与胸平行的360度的大旋转。带动肩、背肌肉、韧带前胸部位、双胁的伸展运动。先右手后左手,先顺后逆两侧各18次,甩后用另一只手拉腕将被甩手臂连同该侧背部的膀胱经拉伸。 第四节 按摩五穴(合谷、内关、足三里、膻中、太冲)。找准穴位,轻重适度,时间6-9分钟 第五节 乾坤转动。站式取高位马步。以头的转动带动双肩乃至全身转动,头部以360度旋转,顺逆各九次。接着以双掌面摩擦双耳36次(这个动作可缓解男性前列腺炎,甚至治愈)。鸣天鼓36次,撼乾坤36次。动作为双掌心按住双耳,手指护住头后部以掌的开合轻轻迫击双耳为鸣天鼓。接着以双手指护住后脑用双食指压在中指上,用力向下弹压。 第六节:太极旋转:站式由马步随身形变化成朴步,。双掌手指交叉而握,转腕36次,再以手的转动带动腰的旋转。其动作特点如同太极图与其S曲线的运行。眼随手的旋转而转。旋转9次之后,双指交叉平举过头向上托起,同时向后弯腰保持18秒,然后双掌向下与地平行。双腿保持站立状。此为双手托天理三焦(即理上、中、下三焦之气),然后向前弯腰所谓双掌平地展三阴。(既将腿部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及膀胱经完全拉伸)。 第七节 敲击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角处的瞳子髎穴,止于足部的足窍阴穴。从头至足贯穿身体上下的左右两侧,敲击胆经侧重在裤缝线的两侧。 第八节 玉兔蹬腿:双臂侧伸与肩平,掌心向上,单腿站立先弯曲再向侧后用力蹬腿36次,然后换腿再蹬36次,本动作可锻炼人小脑的平衡度和反映灵敏度。 第九节 叩击大椎。按摩腹部,双脚略比肩宽叩击时随双手臂的大幅上扬而双脚跟抬起,双手掌同时叩击大椎穴18次。随后取马步,以双手掌重叠,按摩以神厥为中心的四周,顺逆各36次。然后存气于下丹田,收式。 三、“三通一平”养生操中的养生之道 第一节 意在养肾: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且肝肾同源,筋骨相连,肾精盛骨髓充。肝藏血,血盛则筋脉受养,屈伸灵活。腹部又为脾胃之所,腰部前有神厥,后有命门,都是人身的重要大穴。腰周的“带脉”,为调理女性月经及妇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经络。她象一条带子缠在腰,有总束诸脉之功。所以,甩手叩击腰、腹部好处之多,更是简便易行。 第二节 意在调养肺、脾、降胃气:肺主气,司呼吸固表。《内经》又云:人有四海: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膻中为气之海,胃者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脑为髓之海。头为诸阳之交汇之处,头顶的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等也是人身大穴。以手指面按摩头上这些穴位和颈椎部,可改善脑微循环,健脑养髓。逆式呼吸可使行经腹部的九条经脉和各脏腑起到天然的按摩作用,让“四海”受宜。 第三节 意在养阳,增强免疫力:背部是人体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地,为人一身阳气所在。有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肾俞、命门等保健要穴。也有报道称背部为外焦区,人之所以生病与外焦区关系最密切。 第四节 重点护心:“内关”属心包经,从胸走到手。历代医家均视内关为治疗心胸的要穴。因此对心肺之疾有特效,按摩内关与“膻中穴(”任脉八穴之一的气会穴,又是心包经募穴)可预防心梗。对手心热、肘臂疼、腋下肿有良效。“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更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也为长寿第一要穴。常按摩可降血糖,治痛风,对肌萎缩和高血脂有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此穴,对胃肠蠕动有力,对脑细胞机能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对血液系统,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均有双向良好调节作用,能提高免疫力。“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安神定志,更能平和肝气。 第五节 意在调压健脑:《内经》云:肾开窍于耳。《易经》云:离属火主心,坎属水主肾,取坎填离则成水火相济之象,则心肾常相交,所以心与肾原本就是相通的。心肾相交人聪慧。鸣天鼓有调压、健脑、聪耳、明目之功,能有效的预防和缓解老年人耳聋耳闭症状。振撼乾坤可促进大脑及蛛网膜血管微循环,预防大脑蛛网膜出血等功效。 第六节 以上肢运动推动诸经运行:撅指动作能舒筋通络,调理脏腑,健脑、防治高血压、冠心病。人体有6条经络通过手指(母指肺经、食指大肠经、中指心包经、无明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和心经)。 第七节 意在平肝利胆:《内径》云:“肝主筋藏血,肝与胆相表里”。胆主生发之功,只有胆气生发,一阳升起,身体的阳气就会陆续上升,特别初春之后,使全身阳气都随之生发,这就是胆经的重要作用。敲击胆经,可预防胆囊、胆结石、失眠等方面的疾患。 第八节 稳固下盘 锻炼小脑:双腿也有6条正经通达。古语云: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其实这也是人的膀胱经衰老了。临床医学证实,脑溢血时,首先反映的是腿不能伸,头裂痛。玉兔蹬腿是诊断大脑出血与否的关键。左腿不能伸是右脑出血了。右腿不能伸则是左脑溢血了。凡血压太高的人,须密切关注此点。若腿不能蹬了,且有头裂痛,首当考虑脑部有淤血。 第九节 上下贯通全身运动:大椎穴为阳穴之海,位于人体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的连接处。它是连接颈椎与胸椎的关键点。叩击大椎可舒畅人体八脉之首的督脉之气,促进背部双腋,大脑的血液循环。同时随双脚尖的踮起,使小腿后部的肌肉收缩。据测定:此时,挤压血管时产生的血液流动量大于心脏每博输出量,可减轻心脏负担,防止下肢静脉曲胀。足跟又是盆腔反射区,对女性的卵巢、尿道、子宫及男性睾丸、前列腺等均有极好的保健功能。神厥穴是连接先后天的分离穴,是长寿大穴。中医讲先天不足后天补,按摩他可增强人后天脾胃的调补功能,特别对老年人脾胃不舒与便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医圣孙思邈《千金要方》云:诸病皆因气血雍滞不得宣通。所以,本养生操的拍、打、叩击、推拿主要是遵循人体经络走向,疏通经脉,让气血得已宣通,百补不如通,通则不痛,通则不病。 四、结束语 拍打叩击疗法是我国传统优秀的自然疗法之一,它通过对体表相关部位经络和穴位的拍叩刺激,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上的变化,从而达到养生、防病、治病的效果。通过每天清晨20-30分钟的养生操的有氧运动,促使人体的八大系统,五脏六腑及经络体系得到锻炼和检验。《内经》云: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来源:第七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2013年5月17日至5月19日在长召开)《精选论文集》第127页至129页 Tags:三通 三通一平 养生 生理 理念 基本 基本原理 原理 中的 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