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分享到 8月4日中午,郴州桂阳县仁义镇圳头村,一根因缺水导致生长变形的玉米。当地已持续50天高温无雨,全县26个乡镇共有25.38万亩农作物受灾。旱情发生后累计有22万余人次投入抗旱工作,抗旱保灌农...
![]() ![]() ![]() ![]() ![]() ![]() ![]() 8月4日中午,郴州桂阳县仁义镇圳头村,一根因缺水导致生长变形的玉米。当地已持续50天高温无雨,全县26个乡镇共有25.38万亩农作物受灾。旱情发生后累计有22万余人次投入抗旱工作,抗旱保灌农田面积达20万余亩。三湘华声全媒体 李丹 陈昂 罗泽勤 摄影报道 华声在线8月4日讯 昨日,部分地区迎来久违的雨水,持续的高温总算“低头”。但是省气象台预计,短暂清凉后,省内高温将再次爆发,5日至9日,省内高温蔓延,高温强度加剧,37℃以上的高温范围明显扩大,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40℃;10日后,副热带高压北抬东撤,湘西、湘南高温减弱,其他地区还将维持37℃左右的高温。 省气象台预计,8月上旬,高温少雨天气将会持续。目前,长沙市气象部门已做好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有机会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来救旱。 ■三湘华声全媒体 李琪 实习生 廖为 长沙三大区域可能短时停电 今夏用电第十次达“峰值”,城区非核心路段路灯将间隔开启 【城东片区】 马王堆、湘湖市场、高桥大市场周边、树木岭及劳动路沿线 【城中心片区】 五一大道从沿江大道至芙蓉路沿线区域 【城西片区】 溁湾镇、枫林路从高叶塘至溁银桥沿线区域 华声在线8月4日讯 461.3万千瓦!连日酷暑,不断被刷新的除了最高气温,长沙最高用电负荷近日已突破了预期中455万千瓦大关,这是今年入夏以来第10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今日,从国网长沙供电公司了解到,虽然整个电网运行平稳,无主设备过载现象,但因持续高温,长沙电网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局部重载、过载情况。局部超载、过载主要集中在城东、城中心以及城西的部分主干道沿线区域。为确保主设备可靠运行,避免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长沙供电公司将通过线路停电调电方式进行负荷倒转,进行负荷平衡,对线路和设备进行降温。 “调电期间,将对以上区域的局部地区、部分时段供电造成短暂的影响。”长沙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邓铭表示,负荷倒换会导致短时间停电,请市民予以理解支持。 ■三湘华声全媒体 杨艳 实习生 刘妞 刘舒扬 限电措施 部分路灯将间隔开启 市政景观灯适时关闭 长沙市有序用电办公室负责人希望市民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晚上9点到11点这两个高峰负荷时段,能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大功率电器,将空调调至26℃以上。 同时要求高能耗企业、相关商业客户主动节电,让电于民。而城区非核心路段路灯照明也将采取间隔式开启,市政景观和楼堂馆所等照明在高峰负荷期间适当关闭。 城区用水激增,长沙供水能力富余 高远程地区将夜间增压保用水,市民遇供水问题可随时拨85133333 华声在线8月4日讯 高温在创纪录,用电在创纪录,长沙城区用水也在创纪录。从长沙水业集团了解到,由于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今夏旺季供水期间长沙城区日供水量基本保持在165万m3/d以上, 7月25日单日最大供水量更是达176.6万m3/d,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高温天气下,供水故障也频频报警,特别是地势低、管网较陈旧、人口集中的片区,因为居民用水需求量大,送水量大,管网压力也就特别大,水管爆裂的事故频频发生。 由于目前用水压力非常大,水业集团加强了对市政管网运行状况的监测及管网巡查力度,彻底排除隐患。组织精干维修力量24小时待命,及时做好维修工作。 水业集团同时表示,长沙城区现有日供水设计能力为225万m3/d,供水能力相对富余,请市民不必担心。 【水质保障】 水质检测机构将密切关注原水动态,加大自来水检测密度,认真贯彻班组、水厂和公司三级检测制度,确保水质合格率达100%,让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 【供水保障】 长沙市水务局表示,对部分高远程地区在用水高峰期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市政将会采取夜间增压送水、闸门调节等措施进行调度,也建议水压受到影响的用户尽量避开用水高峰期蓄水、错峰用水。市民如遇任何供水问题,可随时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85133333反映。 停水通知 香樟路沿线明日将停水 为配合长沙城际铁路工程建设,长沙供水有限公司将于8月6日9:00至7日9:00进行香樟路改管并网工作,届时香樟路(韶山路—万家丽路)沿线两厢、井圭路(曲塘路—木莲冲路)沿线两厢地区将停水,临近地区水压、水量将减小,请用户做好储水准备。 ■三湘华声全媒体 张颐佳 实习生 全超 ![]() 24小时 监控灾情 截至8月初,全省107个县市区1179万亩农作物受旱,近129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367条溪河断流、347座小型水库、9.34万处山塘干涸。旱情发生后,省民政厅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24小时灾情报告制度。3个工作组已分赴衡阳、邵阳、怀化、益阳等地核查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三湘华声全媒体 李琪 实习生 廖为 老唐叫唐光明,48岁,邵阳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如今他是望城区格塘乡三桥村柯柯蔬菜基地的“农民经理”。 老基地800亩,新基地500亩,他是这1300亩土地的“指挥官”。 8月4日 星期天 晴41℃ 望城区格塘乡柯柯蔬菜基地 5:00 老唐如往常一样自然醒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急醒的”。这是老唐掰着指头数的第36个晴天,失望的是,仍看不见一丁点下雨的迹象。大儿子结婚了,女儿嫁人了,他带着老婆就住在蔬菜基地里,和他一样拖家带口来到这的外地农民还有28个。 洗漱完毕,他招呼大家下楼去吃早饭,准备下地开始一天的活计。 5:40 大家都准备好了,“凉茶都灌满啊,藿香正气水都带上。”老唐扯过一条湿毛巾搭在肩上,扣一顶草帽吆喝起来。 他开车载上7人一组,分散到两个基地。他说:“本来还有22个本地农民的,可天太旱了,没那么多事做,他们都没来了。” 6:00 老唐踏进一个大棚,指着几层保护的秧苗说:“这是香瓜的苗苗,我们基地就只保住这点啦,现在早晚两个人轮流挑水浇灌,得保住啊!”他蹲下,沿着大棚从这头走到那头,细心地扒去杂草,理理歪倒的秧苗。 8:00 太阳完全露了脸,气温升高,老唐已是满身汗水,他捡起一个大泥块,又用力摔回地里,然后用锄头背使劲碾碎说:“我从小就在地里打滚,年经时到广东帮人种了18年的地,回湖南种地五六年了,没看见过这样的大旱。” 这是个半机械化的农场,老唐开着打土机把旱地刨碎:“先把田里除草、运肥、翻挖都做好了,只等下雨就立马种。” 晒了一上午,老唐脸上、身上又红又黑,衣服没一处干的,有些地方还浸出了盐分。 10:30 工人陆续返回蔬菜基地,“现在上午提前1小时开工,提前1小时休息,下午从2:00推迟到3:30再下地,7:00收工。”吃过午饭,劳累了一上午的队员鼾声开始此起彼伏。 16:00 太阳晒在身上针扎似地疼,一览无余的田间无任何遮阴之处,一片已结了小果子的西红柿枯死在支架上。老唐指着老基地说:“秋天、冬天该播的种子都买回来了,800亩啊,正是种秋季蔬菜的好时节,可天干得没法播种,现在只剩130亩地在尽力保存着。” “这叫紫冠菜,销量极好的野菜,种子要150元一斤。”老唐每天下午都到这里,这是基地的拳头产品,也是他的心头肉,“这菜往常一次种2亩,分批种4次8亩地,25天可收。”可现在守住的不到8分地了,他长叹一口气说,“再旱这点也保不住了。” 这个蔬菜基地全年有80个品种的瓜果蔬菜,除了定点的18家直销超市,还供给长沙23个学校、企事业单位。 16:30 营销部拖菜的车来了,老唐说:“正常年份,一个月要产6万-8万斤蔬菜,可现在两万斤都不到,这天怎么还不下雨啊!”这是他今天不下十次地无奈仰头望天。 17:00 大家挑着提桶陆续聚集到鱼塘边,这两口不到一亩的鱼塘是这里仅存的水源了,“附近的小河沟全部断流,这是春天蓄下仅有的水了。”大家开始浇灌仅存的蔬菜,可一瓢水下去,田头依然白花花地咧着嘴,仿佛从没被浇灌过。 19:00 大家都收工了,可老唐的心依然在田头,一边吃着晚饭一边念叨:人工每月每人2000元,现在加了150元的高温补贴,机器开起来就是个“油老虎”,吃住水电,生活开销不低于1万元。播到地里的种子、撒下的化肥,细细一算,就算我们拼命挽回损失,一个月最少也亏5000元以上。 20:00 天开始麻麻黑了,老唐又不自觉地回到田间,即使只在田埂边蹲着,他也觉得安稳些。 23:00 老唐会到田间再去转一圈,仿佛希望它们能和他一起坚持,把这个旱天熬过去, “哎,明天怕是第37个晴天吧。” ■三湘华声全媒体 张颐佳 实习生 全超 杨沁沁 寻找“甘霖”的打井人 每天喝10斤水,衣服结满盐碱 高温下,他们每天要连续干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要喝五六公斤水,衣服结满盐碱。他们整日与轰隆的钻机声为伴,只为在地下深处为干旱中的人们寻找“甘霖”。他们是烈日下的打井人。 一个月打了5口井 8月2日,湘潭,依旧晴热无雨。 清晨6时许,家住湘潭县锦石乡的刘国辉早早起来,他骑上摩托车,接上住在附近的搭档刘师傅,来到几十里外的排头乡仁陂村,忙碌的一天又这样开始了。 40多岁的刘国辉是专业打井师傅,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年四季在外打井”。如今,他在仁陂村打井有一个月了,每天一早从家里出发,傍晚回家,“我们在这打了5口井了,一口井一般都要打到四五十米深才能出水,最深的打到了100多米。” 衣服结满盐碱 钻机是打井的主要设备,震耳的轰响声中,高高的钻杆上下抽动,一点点往地下钻……才忙碌了一会,汗水湿透了刘国辉全身,“每天要喝五六公斤水。” 刘国辉说,打井之前先要搞勘查,在村民院子附近找地下水源。用钻机一天能打十多米深,打一口井一般要一周左右。这里的岩层很厚,施工难度大,所以费用高,打一口井要一两万元。 在主人家吃过中饭,刘国辉和刘师傅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后,接着打井。一天下来,他们干了近10个小时,衣服上结满了一圈圈的盐碱。 “我家也种了点田,打井收入跟打工差不多。如今,你说干什么不辛苦?”刘国辉说,眼下干旱得很厉害,打井虽累,但看到有人能用上井水,他觉得值。 排头乡政府介绍,旱情发生以来,全乡所有干部取消休假,全力抗旱。为发动群众自主抗旱救灾,他们正按1000元/口的标准以建代投,组织群众打机井。目前,全乡已打机井45口,缓解了部分人畜饮水的困难。 ■三湘华声全媒体 刘晓波 毛栩 Tags:湖南 高温 范围 扩大 大局 局部 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