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人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但在王广霞身上,时间却发挥了美工刀的特性,将一个只身外出闯荡的懵懂女孩,雕琢为成熟、干练的企业高管。“打工妹”10年成高管初中毕业后辍学,是王广霞心里永远的遗憾,但之后的坎坷和... 有人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但在王广霞身上,时间却发挥了美工刀的特性,将一个只身外出闯荡的懵懂女孩,雕琢为成熟、干练的企业高管。 “打工妹”10年成高管 初中毕业后辍学,是王广霞心里永远的遗憾,但之后的坎坷和磨练却成了她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读初三时,一贫如洗的家里难以承担王广霞和哥哥两人的学费,看到哥哥成绩优异,懂事的她主动提出让哥哥继续读书,自己早点出去挣钱。她瞒着家人来到桃源县劳动服务公司,报名、参加体检,找到工作后依依不舍地道别了家人,开始了“南漂”生活。 初涉世事的她,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每天除了做好手头的活,就暗自琢磨怎么提升技术、增加收入,为家里多寄点钱。不管再苦再累,只要有时间闲下来,她就在宿舍里看书学习,充实自己。尽管起初只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员工,但王广霞从不看低自己,她相信“平凡的岗位也能拥有精彩人生”。 在打工的第一站:中山宝元技术部,王广霞虽然年龄小,却因为表现出众受到重视,逐步走上管理岗位。2004年,她已经是部门主管。后来,她又放弃研发中心安逸的岗位,投身辛苦的现场管理工作。有人说她傻,她却说:“我从中学会了融入、忍受、坚强,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很快,王广霞再次被委以重任,开设宝宏锐步内销工厂。她负责的宝宏内销厂投产1个月就开始盈利,缔造了业内奇迹。开门红没有让她满足,而是不断探索如何让管理更精细,如何让公司有钱赚、员工有收入。2006年,已经稳步发展的宝宏,在王广霞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创造了更可观的业绩,受到高层赞扬。 牵红线返乡引资来 已经是宝元宝宏内销厂当家人的王广霞没有安于现状,从朋友处得知福清福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招聘常务副总,便决定去试一试。 看到年轻的她,老板认为她不可能胜任千人工厂的常务副总,甚至产生了放弃面试的念头。但看过简历,发现她在宝元一干就是十几年,且在同一集团连续升职,老板的态度立马发生转变。在面谈时,王广霞和福星老板就企业管理聊得很投机,老板当即确定她为常务副总的不二人选,放弃了其他应聘者,并为要连夜赶回中山的她买了机票。 很快,王广霞离开奋斗了17年的宝元,来到福清福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工作勤恳、管理能力强的她很快在福星站稳脚跟,取得了老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 2012年回乡探亲,王广霞发现家乡建起好大的工业园区,引进不少企业,许多农民也不再愿意外出打工。如果在家乡办个鞋厂,能吸纳不少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也可以解决公司用工紧缺的问题。萌发这个念头的她,连夜拿回了桃源县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向老板提出建议。仅一次桃源之行,王广霞的老板就果断决定租下枫树乡一个占地30余亩的闲置厂房,并委派她担任分公司副总经理。在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下,2013年8月,拥有16条针车线的福星桃源分厂正式成立,吸纳近600人就业,员工月平均工资超过2500元,工资高的有6000多元。许多员工都知道,他们能有这样的就业机会,是搭帮王广霞。 回到家乡大展拳脚的王广霞,工作得更有劲了。她尽力丰富企业文化,想让员工在厂里找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2013年国庆节,王广霞在老板的支持下,为员工举行晚宴,开展抽奖活动,温馨、热闹的节日场景令人至今难忘。 王广霞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要成功,一要勤思苦练,二要敢想敢做。创业就像堆积金字塔,知识和经历是塔的基石,眼光和胆识是钢筋水泥,拥有了这些资本,总有一天会将事业堆到塔顶,成就一座属于自己的辉煌“金字塔”! (市财政局社保科副主任科员、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处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团成员 李兰) 王广霞,女,35岁,桃源县漳江镇万寿桥村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闯荡多年做到企业高管,2012年促成供职企业在桃源成立分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 (常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