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春节期间,一些从外地回怀化过年的市民,将在打车时遇到的不和谐现象,总结为“怀化打车三大怪”。近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春节期间。 第一怪:逾期仍有“涨声”响 春节期间,怀化城区... 春节期间,一些从外地回怀化过年的市民,将在打车时遇到的不和谐现象,总结为“怀化打车三大怪”。近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春节期间。 第一怪:逾期仍有“涨声”响 春节期间,怀化城区客运出租实行临时运价,表外加收4元,时间为1月30日零时至2月4日24时,2月5日零时恢复原价。但很多出租车司机从1月27日就开始加价收费,延至2月7日甚至延续更长时间。 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家住香洲广场附近的梁女士出门上班,路上冰雪还未消融,路滑难行。由于怀孕了,出于安全考虑,她拦了一辆的士。 “师傅,我去太平桥。” “15元起步。” “没搞错吧?平时到太平桥就6元钱。今天已是初八了,你们还在涨价?”梁女士不满地对司机说。没想到司机回答道:“我们不是因为过年涨价,而是今天下雪了。” 当天,记者在怀化城区就出租车“趁雪打劫”进行采访,在市委附近先后拦下14辆的士,其中有6辆的司机称“起步价10元”、4辆称“起步价15元”,只有4辆打表正常收费。 第二怪:“驻点经营”不打表 在怀化火车站出站口及汽车南站出站口,停着很多的士“驻点经营”,一旦有旅客出站,的哥都会围上去拉客。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些车基本只跑两条“专线”,且不打表。 1月27日,在深圳打工的市民张翔回家过年。走出火车站,由于携带较多行李,他想打车回家,这时几名的哥嘴里不断地喊着“南站”、“东站”等地名走上前来。张翔对一名的哥说:“我到湖天桥下市场。”没想到这名的哥回答:“不去。”张翔接连问了几名的哥,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 走到站外,又有一名的哥上前来问张翔去哪里。“湖天桥下市场。”“30元。”这次,的哥没有拒载,但说出的价格让张翔一呆。这位的哥说,他一般只跑南站和东站,看到张翔行李太重才“好心”载他。张翔一番讨价还价后,给了25元。 接到乘客反映,记者先后到火车站、汽车南站暗访。在火车站,记者打车去汽车南站,的哥叫价15元不打表,但必须“拼车”,最终一辆车坐了3人才走。到南站后,记者询问在此“驻点经营”的的士司机,问了3人,他们均表示不打表,往火车站每人15元,往市内其他方向为20至30元不等。 第三怪:“被拼车”成潜规则 “很多的士不管车里有没有坐人,都会亮着‘空车’灯,一旦路上有人招手,的哥不问车上乘客意见,就私自停车揽客,顺路或稍微绕点弯能到的都会让其上车,一不小心就‘被拼车’了。”家住怀化市委附近的易军说。 2月14日中午,记者来到太平桥。由于是下班高峰期,很多的士上坐着乘客,但无一例外都亮着“空车”灯。有的士停下来,问记者去哪里,记者说去银湾小区,的哥示意记者上车。“可车上已经有人了啊。”记者说。“没事,顺路。”的哥说。 上车后,记者问:“我们这个属拼车,应该是两个乘客分摊费用吧?”的哥回答道:“那肯定不行,你付你的,他付他的。”这时,车里另外一名乘客说:“那你至少得先问我的意见吧?既然你随意让我们‘拼车’,我们就要分摊车费。”的哥说:“还没有过分摊车费的先例,这是规矩。” 记者反问:“规矩?是哪个部门规定的?”的哥沉默不语,到目的地后,坚持分开收费,记者只好如数将车费付给他。 记者随后在街头随机采访,一些受访市民表示自己也有过“被拼车”的经历。市民小陈说,自己多次“被拼车”,但钱从没少付过,“被拼车”都成了“潜规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