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基层】瑶山金银花之路 本报 张斌陈治电 近日,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水栗凼村的华佳移民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一组数据吸引了的注意:加入专业合作社后,当地农民已种植金银花5000多亩,转移劳动力25...
【在基层】瑶山金银花之路
本报 张斌 陈治电 近日,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水栗凼村的华佳移民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一组数据吸引了的注意:加入专业合作社后,当地农民已种植金银花5000多亩,转移劳动力2500多人,年产良种金银花苗木1500万株以上,产值近亿元。种植金银花的村民们高兴地说,这要感谢黄守华引导大伙儿发苗木财。 黄守华就是这个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年近半百,原是娄底市新化人,柘溪水库移民。上世纪60年代,因柘溪水库修建,他跟随父母举家搬迁,落户于隆回虎形山瑶族乡。起初,不甘贫穷的黄守华也种植金银花,但收入并不高。 原来,金银花和其他经济作物一样,如果没有好的销路,还是卖不上好价钱。经多方考察后,黄守华认为,金银花已通过药理鉴定,隆回成为中国金银花之乡,虎形山花瑶景区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为生产高质量的金银花旅游产品提供了契机,金银花市场未来将一片看好。 他多次同乡农技站的技术员一起,组织村民学习金银花种植新技术,并请来省市县专业技术教授和专业人员办实用技术讲座10多次,使全村的金银花栽培由普通金银花逐渐向良种金银花转变。在县移民局的支持下,他发动当地移民于2010年成立了华佳移民金银花合作社,自己带头开发荒山1000多亩,跨县承包山地1200余亩,并承包金银花苗木场地3个,带领村民走嫁接苗木销售之路。合作社当年就种下金银花 3000多亩,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经营。 市场对路,昔日的荒山坡地如今正变成“绿色银行”,良种金银花种苗远销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四川和本省怀化等地,金银花每年帮助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村民谭茂林以前仅有1亩多良种金银花苗木,通过这两年种植试验,今年他又种了3亩多,种苗价格好的话,收入可达40多万元。谭茂林满脸上喜气洋洋:“这条路总算是走对了。” 邻近的村民看到合作社的红火,也纷纷加入合作社,单靠种植良种金银花苗木发了家的就有200多户。草原村的伍先余是当地最大的生产户,年收入高达20万元以上。 黄守华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开通了华佳金银花商务国际网站,并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未来还准备联合组建金银花合作物流中心。 Tags:昔日 日荒 荒山 山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