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经 济 >

王东京从寒门学子到经济学教授的完美蜕变

时间:2015-11-13 18:35来源: 责任编辑:
从寒门学子到经济学教授的完美蜕变——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文/ 潇风 王亚利 王东京 湖南安乡人,《中国经济观察》主编,现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制与资
  核心提示:从寒门学子到经济学教授的完美蜕变——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文/ 潇风 王亚利 王东京 湖南安乡人,《中国经济观察》主编,现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寒门学子到经济学教授的完美蜕变 ——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  文/ 潇风 王亚利   王东京从寒门学子到经济学教授的完美蜕变       王东京 湖南安乡人,《中国经济观察》主编,现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制与资本市场等问题的研究,著有个人专著《国际投资论》、《大潮剖面》、《聚焦时政》、《经济学笔谭》、《为什么会涨价》、《中国的难题》、《中国的选择》、《中国的前景》等近20余部。   漫漫求索路     自古以来,湖南多文人,湖湘文化广为人知。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媒体指出:湖湘文化的士人气质却让湖南很少出经济学家。不过日渐崛起的湖南也出了不少杰出的经济学家,王东京就是其中之一。若从1979年上大学算起,王东京加入经济学界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前的王东京对经济学可谓一无所知。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的王东京生活在农村,家里非常苦,常常吃不饱饭。那时候的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可是王东京的父母却目不识丁,无法为他的学业做指导和建议。他所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地学习。终于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他成功考取了中南财经大学(即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
  可以说,王东京选经济学做职业完全是无心插柳、误打误撞的结果。那时的他以为学经济就能挣钱,所以考经济系就成了首选。另外,王东京在上大学前曾在乡下当过会计,算盘打得非常好,用他的话说是:自以为有点学经济的基础。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就这样,他懵懵懂懂地踏进了经济学的门槛。     “所幸的是,我运气算不错。”王东京谈起母校如是说。那时的中南财经大学虽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名校,但学术氛围却非常好,经常举办学术讲座。王东京进大学不久,系主任杨怀让教授就给全系师生作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报告,就是这个报告让王东京如梦初醒,他马上意识到经济学并非他原来想象的记账算账那样简单,而是专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学校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光是校内的老师经常做讲座讲学,像张培刚、谭崇台、许毅、刘涤原等校外名家也是学校的常客。老师们从各个角度向学生讲述经济学,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学风格,不仅令学生们视野大开,而且让他们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过去了,有些讲座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王东京说。
  母校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讲座,就是考试了。“那时候考试很严,老师要求背的书很多。”虽然严格的考试方式,累得学生苦不堪言。但正因为如此严厉的制度,让王东京在受益匪浅。“幸好当时年轻,加上我有点过目不忘的本领,这样大学四年,书的确背了不少。今天我写论文引经据典得心应手,其实就得益于那几年背书下的功夫深。”王东京如此调侃道。除了考试需要记忆的那些书,王东京在本科生时代就系统地读完了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等大师的名著。那时候,学富五车的谷远峰教授对这个虚心好学,进取心强的湖南小同乡格外看好,给予他诸多指导。
  经过大学四年的熏陶,王东京已经真正地迷上了经济学。四年后,他又在本校开始攻读硕士学位,继续研究他所喜爱的经济学。在这里,王东京遇到了硕导王时杰教授,王时杰教授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可谓入木三分,不仅谈吐风趣,而且讲起经济学来总有举不完的例子,能让复杂的经济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有朋友笑称王东京现在的演讲风格就有点像王时杰教授。     1988年王东京投入中国人民大学宋涛教授门下,继续经济学的研究。宋老乃国内经济学界泰斗,治学严谨自不必说。从他那里,王东京除了学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学者的道义与责任,这也让他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高度。1991年王东京毕业,获博士学位。随后宋老鼎力推荐其进中央党校教学。1992年以来,王东京任中央党校省部级学员班、地厅级学员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委书记培训班的经济学主讲教员,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学、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专题。同时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讲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专题。2010年1月,王东京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开始了教学管理工作。2012年4月5日出任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
  王东京的学习经历是从校门到校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两门学者”。看似平淡加简单,但这份平淡中却渗透了从农村孩子到著名经济学家完美蜕变的酸甜苦辣。就像大海,表面风平浪静,而在其底部却暗涌浮动。   孜孜研究功     在学术研究方面,王东京一直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制、资本市场与企业等问题的研究。王东京做研究起步得比较早,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在“学报”发表论文。他的学术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从上大学到博士毕业,研究重点在基础理论方面。这个时期的论文大多发表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以及大学学报上。1992年进中央党校后,由于要给高中级干部授课,于是他不得不走出书斋,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基层调研,其间写过不少研究报告与“内参”。1997年起,他开始为报纸写专栏,相继在“中国经济时报”、“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风窗等报刊”等刊物上发表专栏文章,并保持每周发表一至两篇的频度,至今未间断。到现在他所撰写的专栏文章有近八百篇,发表论著字数近千万。虽然这些年王东京的论文争议不断,但博导宋老一直鼓励他坦然面对、坚持讲真话。他也不断的勉励自己继续在经济学领域研究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王东京曾多次赴国外进修,不过他自觉收获不大;后来每年的出国考察,也只是走马观花。作为中国学者,王东京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潜心研究国内经济问题。对做学问,他一贯坚持三条:一是反复读经典;二是跟踪权威学术期刊;三是密切关注现实。常读经典可温故知新,因为随着阅历的逐步丰富,读经典的感悟也会不同;跟踪期刊是为了把握学术前沿;而关注现实,则可避免学问空对空,且为教学提供素材。“在中央党校工作,调研条件得天独厚,故多年来我写文章一直奉行‘眼见为实’,未经实地调查,绝不贸然下笔。”     近年来王东京撰写出版的《聚焦时政》、《大潮剖面》、《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与官员谈中国经济》、《与官员谈经济政策》、《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史》、《与官员谈现代金融》、《与官员谈财政税收》、《与官员谈中国改革》等个人专著,以严谨的思维,精彩的文笔,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经济社会的清晰框架,在国内广大党政官员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出版的《中国的难题》、《中国的选择》、《中国的前景》等系列著作现也热销于市场。这些文章充满学理魅力和思辨张力,同时又妙趣横生,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与此同时,王东京教授直击经济热点,关注民生,以经济学家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济现象,在其博客上围绕“为什么会涨价”、“延迟退休不必强行”、“ 政府为何总喜欢征地”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由于贴近群众生活,网友纷纷点击阅读。王东京在新浪、网易、搜狐三家的博客专栏的点击量已近300万。   悠悠师者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王东京在党校已经任教20年了,这么长的教龄,可说是在校内外讲课无数,久经“沙”场。但时至今日,每逢上课王东京却仍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甚至在上课的前一晚肯定会睡不安稳。谈及在党校任教,王东京说道:“做党校教员不易,讲课难,要讲好课更难。”相较于高校,教员没有现成的教材,而是讲授专题,题目根据经济的发展总在变,且讲义需得教员自己编写。但党校学员不仅学历高,且长期在第一线摸爬滚打,阅历丰富,甚至有的还直接参与政府决策。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怎会没有压力呢?可是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面对压力和挑战,王东京摆正姿态,不断的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努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因为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后盾,看现实问题才能深刻,讲课时才能成竹在胸。
  不仅如此,为提高教学质量,王东京经常与学员进行交流。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东京在了解他们的困惑之后,对症下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学员反映某些教员讲课过于重视理论,而脱离实际,上课时经常是雾里看花,不明就里。王东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坚决杜绝这种现象在自己的课堂里出现,他以弗里德曼、科斯这样的大师为榜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深受学员们的好评。
  2010年5月12日,中央党校举行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提出:要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李景田常务副校长则倡导党校带头。谈及文风,王东京如是说:“党校教员要改进文风,至少做到三戒:一戒空对空;二戒就事论事;三戒人云亦云。”
  所谓“空对空”,是特指用文件解释文件。有些教员讲课时从文件到文件地讲授,对所有的文件都是停留在文件本身,浅尝辄止,没有说出文件的理论支持,亦没有联系实际情况,分析案例。这样的讲课不仅让学员听起来单调乏味,也没有解决学员的疑问。
  所谓“就事论事”,是指学员讲现实时缺乏理论参照与历史参照,动不动就是“我认为”。某些教员急于联系实际,讲课缺少理论基础或历史比较做支撑,“乱”开处方。这也让学员非常苦恼,他们想学的是如何用理论分析实际,解决问题,而不是某个具体问题该如何解决。简而言之,他们要的是思路,而不是答案。
  所谓“人云亦云”,是指教员缺乏独立思考,讲课很少有新话。某些教员对问题的研究不够透彻,缺乏理论勇气,怕讲错话,他们坚信跟着专家和领导的话讲是决不会错的。于是教员开始充当传声筒,而学员则听得如丈二的和尚。     人贵自知。王东京在经济学界拼搏数十年,却始终保持低调谦和的态度,不敢说对经济学有何贡献。王东京说道:“不过扪心自问,自己还算一位勤奋的学者。”从前几年撰写的“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等系列丛书,到近几年的《中国的难题》系列,王东京的著作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了购买热潮,但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写一本供党政官员阅读的教科书。
   “此计划工程浩大,而平日事务缠身,何时动笔不好说,但迟早一定会写。我想,最晚在退休前应可大功告成吧。”在此,我们真切的希望这本著作能早一天问世,让读者能早一天阅读。

Tags:王东 东京 京从 从寒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