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海鑫集团是山西最大民营企业,也曾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时间回溯到1987年,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以集资的40万元在山西省闻喜县建起了一家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在李海仓精明的管理和运作之下... 海鑫集团是山西最大民营企业,也曾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时间回溯到1987年,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以集资的40万元在山西省闻喜县建起了一家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在李海仓精明的管理和运作之下,海鑫集团几乎是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不断扩张,形成了在闻喜县东镇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型钢铁集团,2001年底,拥有总资产30亿元,经济规模跨入全国钢铁企业前20名。 转折点起始于2003年1月22日,当时年仅48岁的海鑫集团掌舵人李海仓在自己的集团办公室遇刺身亡。28天后,李海仓之子—不满22岁的李兆会被迫从国外中断学业,回国接掌海鑫集团。 儿子和父亲有很大的不同。据在海鑫集团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绍,李海仓精明能干,眼光长远,又善于和各种人交往,在世期间,和当地官员经常来往,把政商关系处理得头头是道。 而李兆会则不然,这个不满22岁的小伙子具有“留学”背景,虽然执掌海鑫集团却似乎并不喜欢实业,而热衷于资本市场。 有当地海鑫集团的工人表示,李兆会成为董事长后,鲜见他到工厂巡视,倒是李海仓的五弟李天虎显示出企业管理的才干。在叔侄俩发生矛盾之后,李天虎被赶走,海鑫的局面更加每况愈下。 李兆会在十年间投资了不少股票,唯一的亮点是民生银行,其他的基本乏善可陈。十年间,李兆会买过民生银行(600016.SH)、兴业证券(601377.SH)、光大银行(601818.SH)、山西证券(002500.SZ)等股票,入股民生人寿、银华基金等金融机构,还在二级市场涉足新能泰山(000720.SZ)、万向德农(600371.SH)、益民集团(600824.SH)等股票的买卖。 “李兆会那么年轻就执掌海鑫集团,完全是他爷爷做的主。”一位当地企业界人士称。李家兄弟6人,李海仓排名老三,是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一锤定音,理由是“子承父业”,庞大的企业交到了李兆会手上。 停工前的最后一年多,李兆会已经不再信任他的叔叔们,而是安排他的妹妹李兆霞管理海鑫集团。“不这样安排倒好,这样安排最终让海鑫集团彻底倒下。”这位当地企业界人士称。 有人士称,实际上,在海鑫走下坡路期间,很多“亲近”的人都在忙着为自己赚钱,没有人再顾及企业利益,而这种情况在李海仓和李天虎执掌时是不可想象的。 最终海鑫集团倒下了,成为家族企业传承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地不少企业界人士感叹,如果当初海鑫集团传给李海仓的兄弟而不是涉世不深的儿子,企业情况可能就不会这样。 从另一个侧面,钢铁行业经济环境的恶化也成为加速海鑫集团倒闭的原因。 2014年钢铁行业就已经进入寒冬,2015年依旧如此。据中钢协统计,1~4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70亿元,同比下降15.76%;实现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增亏14.54%。其中,主营业务实现利润-137.8亿元,同比增亏117.41%;亏损面为45.54%,比上年同期扩大5.94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2013年就进入低潮期,海鑫倒下直接原因也是因为银行抽贷,”兰格钢铁网钢铁行业分析师牛国升分析,“银行正因为钢铁行业吸收资金过猛,最先开始从钢铁贸易商抽贷,后来又对生产商抽贷。”牛国升认为,海鑫集团的问题首先是管理问题。“钢铁集团倒下,目前主要因为两类问题,一类是自身管理不善,另一类是因为2009年以后扩张速度过快。钢铁企业如果原来存在较大的管理问题,在低潮时危机就更容易暴露出来。” 海鑫的悲歌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国家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模式匹配,海鑫如今的命运具有教训意义;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家族企业的代表,海鑫在权力传承方面遭遇的困境,也足以值得中国民营企业作为前车之鉴。 海鑫的悲歌,如果能警醒中国的民营企业,其悲也可喜。 一线调查 建龙集团成海鑫钢铁接盘热门候选 从去年3月开始停工停产的海鑫集团即将迎来重组方。 一年半以来,位于山西运城闻喜县东镇的海鑫集团总部迎来了多家有意愿收购考察的企业,但是面对海鑫集团的巨大债务和人员安置压力,多家企业已经被“吓退”。有迹象表明,目前有意愿接手并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只有建龙集团一家。 据当地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双方谈判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果达成协议,海鑫集团将剥离全部债务,由建龙集团注资重组。这意味着虽然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可以保留数千名工人的工作岗位,保证财政税收,但是对于债权人而言,都要面临等待和不确定性。 消息人士还表示,海鑫集团的债务申报总额为233.6亿元,但是经运城中院的裁定,确认的债权总额为176.5亿元。 就本报调查了解到债务等细节的情况,记者曾向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发出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债务剥离 “建龙集团的人在海鑫已经待了半年,讨论重组问题,目前双方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一位接近海鑫集团李氏家族的人士称。 今年5月28日,海鑫集团在公司的湖心岛上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债权人大会,据称一千多名债权人以及海鑫集团职工、工会代表参加了大会,当听说经过整理的海鑫集团负债超过233亿元,而账面资产只有60多亿元时,一些债权人忍不住当场痛哭。 去年7月,海鑫集团曾公布负债104.59亿元,集团账面资产100.68亿元,而今年5月的资产整理数据表明,情况显然严峻得多。“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对5月份公布的数据非常不认同,现在他已经离公司而去。”这位人士称。 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消息,第三方机构对海鑫集团的资产评估有两次。根据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截至2014年11月12日,海鑫集团经审计后的总账面资产为59.66亿元,而根据此后北京中天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评报告,截至受理日,海鑫集团基于假设清算条件下资产评估价值为42亿元,比第一次更少。 消息人士还表示,共有950多家债权人申报了债权,海鑫集团的债务申报总额为233.6亿元,但是经运城中院的裁定,确认的债权总额为176.5亿元。以运城中院的数据为依据,即便采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截至去年11月12日的评估数据账面资产59.66亿元,海鑫集团债务仍然高于实际资产116亿元。 这些债权中,有一部分是有财产担保的,还有的为税款债权和职工债权,其余为普通债权。以海鑫集团特定财产优先偿付后,普通债权总额为155亿元,牵涉890家债权人。 “根据和建龙集团的协议,债务将被剥离,建龙集团负责海鑫集团的职工安排和投入资金重新生产。”上述人士称。 据一位知情者私下透露,双方对于海鑫集团庞大的普通债券,当地政府和重组方考虑的方案为,对于债权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全额清偿,超出15万元的部分,按照3.81%的清偿比例予以清偿。 “职工债权5亿多元加上税款债权5亿多元将全额偿清。”这位知情人士称。 据悉,运城市方面正极力促成建龙集团对海鑫的重组,即将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力争债权人支持重组方案。为此,山西运城市高度重视,市长、常务副市长以及多名副市长都将参加和债权人的谈判。 “重组方案看来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闻喜县东镇的一位地产界人士说,他提到山西省主要领导即将到闻喜县东镇视察,为此东镇的道路正在清理,这在当地看来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因为海鑫集团是东镇最大的企业,东镇6万人口中,海鑫集团的员工高峰时就有一万人。 “目前海鑫方面对进出公司的职工刚下发了为期3个月的进出证,以前的证件没有期限,这说明重组方即将进驻,海鑫原公司管理人员将退出。”一位尚在海鑫集团上班的工人称。他表示,在去年3月停产以后,海鑫集团留守人员大为减少,原来员工8000多人,留守只剩下500人左右,现在更少,估计可能只有200人。 有当地人士称,闻喜县负责人曾经在不久前的会议上表示,海鑫集团要在9月的最后期限完成重组。“如果没有一定把握,应该不会这样承诺。”这位人士称,现在,离9月的期限已经很接近。 重组考虑 虽然当地政府急于促成海鑫集团的重组,不希望该集团破产清算,但是双方的谈判显然比较艰难。“建龙集团的人这周刚刚离开,可能是回去商谈最后的细节。”一位在海鑫集团上班的人士表示。 据透露,根据初步拟定的协议,海鑫钢铁集团成为整合的核心,海鑫国际钢铁、海鑫国际线材、海鑫国际焦化和海鑫实业等四家公司被整合进海鑫钢铁集团。随后,海鑫钢铁集团注册资本从13.5亿元调减为0元,同时建龙集团以控股子公司吉林建龙为主体,认缴对海鑫钢铁集团出资额25亿元,由此海鑫集团成为吉林建龙的全资子公司。整合完成后,海鑫集团原始出资人不再享有海鑫集团的权益。 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海鑫集团现管理人与建龙集团签署的协议,建龙集团要为海鑫集团重整提供偿债资金支持。吸收合并完成后,海鑫钢铁集团将更名为山西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将先启动生产建材产品,争取在2016年年底启动板材生产线。为适应新的生产,建龙集团还需要在环保、工艺等方面有所投入,为海鑫集团进行升级改造。 有接近重组的人士表示,建龙集团已经针对重组对海鑫集团进行了全面的资产清查和账务整理,但是仍存在疑虑。 “一个是希望在海鑫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中各个工商、税务部门能够配合,不再产生更多费用,另外产生的重组收益,希望当地政府能够豁免税收。”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称。这位人士表示,建龙集团方面认为海鑫集团负库存高达38亿元,将会涉及增值税清缴和滞纳金收取问题。另外重组后会带来20亿元的重组收益,涉及所得税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建龙集团为河北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创建于1999年,注册资本10亿元,注册地址在北京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二区4号楼。 2014年,该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列17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第79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3位。2014年建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52.4亿元,利润总额11.66亿元,总资产规模达到807.09亿元。 业内分析师表示,尽管建龙钢铁在国内钢铁企业中体量不算大,但是在民营钢铁企业中却名列前茅,仅次于沙钢、日钢和宁波钢铁等几家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