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龙坳村鸿运琉璃厂内,创始人廖红正蹲在一堆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里。从今年4月琉璃厂创办以来,他已经记不起多少个日夜在这些罐子堆里度过了,但是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没有疲惫,只有坚定:“回到家乡创立鸿运琉璃厂,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
廖红出生在龙坳村一个清苦的农民家庭,全家的生计都靠父母种的一亩三分地,艰苦的成长经历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心。13岁他就离开家乡,独闯广东。小有积蓄后,他便马上在家乡创办日化店、酒厂、养猪场、服装超市、针织厂等,为家乡100余名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
2022年,廖红在外经商时偶然了解到,琉璃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美的琉璃制品让他萌生了回乡创办琉璃烧制厂的想法,并且这个想法很快有了实现的可能:一来村里租金便宜,有足够的场地;二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带动家乡发展,可谓一举多得。随后,廖红奔赴江苏等多地学习琉璃烧制知识,机缘巧合中,还找到了3名龙坳村在外有琉璃烧制技术的老乡。于是4人一拍即合,决定携手回乡干一番事业。
![]()
经过充分的前期筹备,今年4月初,廖红引进相关烧制设备,并招聘10多名监测户,开始琉璃制品烧制工作。“烧制琉璃是个细致活,需要经过23道工序,至少15天的烧制和打磨。”廖红说,琉璃厂成立之初,由于大家经验相对不多,设备安装、模型选定等很多事情必须亲自处理,马虎不得,因此回乡当“大老板”的廖红可不像乡亲们想象的那么风光,而是每天都灰头土脸地泡在厂里。“我很小就离开家乡了,一直在外漂泊没有归属感,如今我回来了,并且带着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这让我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廖红说。
琉璃厂的成立,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附近许多学校组织老师、学生前来参观琉璃烧制生产线。清塘铺镇中学校长和廖红沟通后决定,在清塘铺镇中学设置琉璃制品展台,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非遗走进课堂,并利用课外时间带领感兴趣的学子到龙坳村生产基地参观、考察和体验,感受传统琉璃制造的魅力。之后,长沙等周边县市区到鸿运琉璃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小时候我在村里受了不少乡亲们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
![]() 据村干部说,廖红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好人,早在2006年,他就加入了全国首家农村“3·15”志愿者维权联络组织,并且资助了家乡3个孩子上学。琉璃厂成立后,他更是承诺,盈利后每年给全村80岁以上老人分红。“现在我们厂主要生产家用摆件、茶罐、佛教工艺品、车摆件等产品,来参观的游客都非常喜欢,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直播间,希望我们的琉璃能够销往全国甚至海外。”看着眼前干劲十足的工作人员,廖红信心满满地说,目前鸿运琉璃厂正在扩招员工,员工收入也可望有较大幅度增长。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原载:《益阳日报》8月31日第A02版
作者:刘馨予 廖文亮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