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形同虚设 新华社发据新华社8月30日电 每到暑期,很多游泳场馆就进入客流高峰期。但是,一些地方游泳池水质引发游泳者身体不适甚至中毒,能否“安心一游”成为民众关心的问题。“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余氯含...
![]() 形同虚设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8月30日电 每到暑期,很多游泳场馆就进入客流高峰期。但是,一些地方游泳池水质引发游泳者身体不适甚至中毒,能否“安心一游”成为民众关心的问题。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余氯含量超标是多数游泳池安全事件的“杀手”,换水消毒“偷工减料”、健康“把关”形同虚设。 有的水质合格率不到两成 对游泳场所的卫生监测主要包括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大肠菌群、尿素、细菌总数等6项。按标准,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尿素含量低于3.5毫升/升,细菌总数小于1000个/升。 近期,多地卫生部门对游泳场所进行了检测。广州市卫生部门7月24日发布的2015年广州市游泳场所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全市412间游泳场中,有21间不合格。武汉市7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136家游泳池中有9家不合格。 从各地公布的数据看,余氯超标或偏低是最主要的问题。如贵阳市泳池水质余氯含量不达标占比近8成。 去年,天津被爆出有市民到健身会所游泳后中毒住院,事后游泳池检测出余氯超标。武汉市汉口一家游泳馆20多名泳客出现胸闷、呕吐等中毒症状,被送往医院治疗,卫生部门抽样检测发现泳池余氯含量是国家标准的2倍。 尿素含量是另一项容易不达标的指标。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市9家不合格的游泳池中,有7家尿素超标。 健康“把关”形同虚设 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等相关规定,游泳池必须每天更换新水,而更换的比例通常在5%至10%。但有游泳池经营者对记者透露,一些泳池每周更换整池水的比例不超过1%,能一个季度换一次水的游泳池已经算不错的。 记者调查了解到,现在不少游泳池采取溢流式循环过滤,其原理是将泳池溢出来的水收集到水箱中,再用循环泵把水抽到沙缸里进行过滤之后重新放回游泳池。虽然毛发等杂质会被过滤掉,但细菌含量等无法降低,而尿素必须换新水才能降低含量。 一些游泳场馆在消毒上也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个1000立方米的游泳池使用的消毒剂、沉淀剂等各种消毒物料,一个月的费用要1万元左右。市场上各类消毒剂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为省钱,一些经营者就选用廉价消毒剂,消毒效果难以确保。 记者在广州、杭州、武汉等多地游泳馆发现,绝大多数游泳场所在门口显眼处贴有“严禁体癣等皮肤病、红眼病患者入馆游泳”等提示,但大多数健康“把关”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