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莫风奇,女,土家族,现年49岁,大专学历,1986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湘西州花垣县团结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用真诚投身“爱心公司” “边城爱...
莫风奇,女,土家族,现年49岁,大专学历,1986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湘西州花垣县团结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用真诚投身“爱心公司” 2005年9月,莫凤奇主动要求从城镇小学到边远的农村吉卫民族小学支教。一天,班上的学生龙仙得了病,莫凤奇要送她去医院检查,龙仙说上医院要花钱,坚持回家服草药。尽管她说明“钱由我出”,可龙仙还是不去医院。她只好翻山越岭把龙仙背回了家。像龙仙这样,因穷不上医院,因穷不能上学的事情,她发现了许多。她为此经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为了好的心态,她自己安慰自己“莫愁”,后来她干脆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mochou”( 莫愁)。从此,她便开始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为穷困的孩子买书包、买本子、买衣服…… 莫凤奇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农村贫困学生的遭遇深深的扎伤着她的心。其实,她的家境也不宽裕。爱人是下岗工人,公婆都是70多岁的农民,公公患有脑震荡疾病,神志不清,有时走路竟然不知归途;婆婆疾病缠身。莫凤奇除了孝敬好两位老人外,想得多的则是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 2007年5月,她与爱心协会负责人联系,利用节假日,四处奔波,走访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对象,寻求资助人士。仅在2007年一年,她就成功举办了“边城爱心杯征文比赛”等爱心活动,筹集资金30000余元解决了20多名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用良好的成绩赢得了加入边城爱心协会的“门票”,深为所有的会员敬佩。当年底,她被公选为“边城爱心网”花垣站站长。 用心血编织“爱心网络” 达成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的“结对救助”却是一件难事。爱心人士在实施救助都有特定的条件。有的女士喜欢救助长相漂亮且成绩好的女孩子。而作为“爱心经营者”的莫凤奇,手头汇集的则是一些急需救助的困难男孩的资料。怎么办呢?莫凤奇只好重新走访困难学生的家庭,把他们的家庭困难现状用相机记录下来,发给爱心人士。一次,她把一男孩的家境照片发给爱心人士“小蕙”,“小蕙”接连看了几张照片之后对莫风奇说:“你别发了,我看了就要哭,就救助这个男孩子吧。” 用友情服务“爱心客户” 有时,贫困学生急需要钱生活开支,而资助人士又还没有把资助款汇到。于是,她就东筹西凑,先给学生垫付,时而800,时而2000。在走访特困家庭时,往往把临时 “走访”改为了临时“捐赠”,没有钱,她四处联络会员即时凑钱。有时竟把当月的工资全部拿了出来。一次,她到保靖县长途走访,恰遇此事,囊中空空,又累又饿,骨质增生病也发随之发作,她只好要同学小熊出钱解决买药、晚餐问题。 莫凤奇也有自己的痛苦,但她却把痛苦压在心底。在经营爱心的旅程中寻求着快乐。 吴超、吴磊兄弟俩是花垣县团结小学的学生。他们的父亲凭着一双盲眼摸着为岩场搬石头、双目失明的母亲在寒风中为家人洗衣的场景,令莫凤奇伤感不已。莫凤奇经过多次联系,达成了“小慧”、“兰英”两位爱心人士对他们的帮助。每期为他们兄弟俩给予800元的生活补助。逢年过节,两位爱心人士还托莫凤奇把压岁钱、衣物等转交给兄弟俩。由于上门走访的次数多了,两位双目失明的家长在离30多米远的地方竟能识别出莫凤奇的到来,并早早打出“莫老师,你好!”的招呼。吴超的父母努力地睁着先天失明的眼睛,泪流满面地对莫凤奇说:“我们知道你的名字,但看不清你的样子。下辈子,若是明眼人,我们要把你看个够!” 龙海燕,单亲家庭,随母生活,母亲长期生病。龙海燕是花垣边城高级中学的学生,因为家境困难,在上高二时就打算放弃学业。由于莫凤奇等即时为她联系下了一位姓肖的企业家对她实施了资助。结果龙海燕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实现了自己当教师的理想。 左慧玲,热爱美术,因为家庭特困时常为无专业学习用具发愁。为了让她发挥特长,莫凤奇一边为她寻求资助,一边找其谈心,教她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一位网名为“锋”的爱心人士在多次收到莫凤奇的求助信息后,给左慧玲汇去了2000元。后来,因为左慧玲不断地给“锋”写信,汇报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谈抱负、谈理想。“锋”认为她懂礼貌、有出息,之后又给她汇去了4000元,她买学习用具的钱从此不用发愁了。 2013年3月,在莫风奇的努力下,江苏徐州某炮团在花垣长乐小学成立了“太行劲旅班”,战士们对该校的15名贫困学生实施了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的结对长期帮助。 爱心传播美名扬 (作者:孙圣端 石慧 彭霞) Tags:爱心 托起 贫困 学生 生的 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