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扶贫开发投入1.3亿元助农增收
时间:2015-11-15 20:04来源: 责任编辑:
1月14日,笔者从龙山县扶贫开发办获悉:2005年以来,该县按照两年一轮的整村推进扶贫,已圆满完成了180个建整扶贫整村推进村的扶贫任务,先后派出558名干部驻村扶贫,组织归集各类帮扶资金达1.3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20个,帮助贫困村
核心提示:1月14日,笔者从龙山县扶贫开发办获悉:2005年以来,该县按照两年一轮的整村推进扶贫,已圆满完成了180个建整扶贫整村推进村的扶贫任务,先后派出558名干部驻村扶贫,组织归集各类帮扶资金达1.34亿...
1月14日,笔者从龙山县扶贫开发办获悉:2005年以来,该县按照两年一轮的整村推进扶贫,已圆满完成了180个建整扶贫整村推进村的扶贫任务,先后派出558名干部驻村扶贫,组织归集各类帮扶资金达1.3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20个,帮助贫困村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两轮建整扶贫整村推进,全县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1.19万人,2.5万低收入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该县大力实施村部、人畜饮水、村间道路硬化、沼气能源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使长期困扰群众的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等“七难”障碍得到缓解。开展以“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庭院、建新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全力破解交通“瓶颈”,投入4546万元,新修、整修了村级公路498.3公里,投资2128万元硬化村间道路850公里458.9万平方米,投入785余万元对179个省定贫困村村组道路进行维修管护,使村民通路质量得到提高;大力推进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各类水利工程996处,修复加固河堤214.6公里,新整修水渠374公里,在115个整村推进村实施人饮工程466处,新铺设水管579千米,新修蓄水池2245立方米,整修水井334口,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6459亩,解决4.2万人和2.6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大力实施农村生态能源项目,新建沼气池10759口,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完成扶贫建房12247平方米,解决了887户1774人的住房困难,在35个贫困村新架和改造高低压线路344千米,实现了95%的贫困村稳定通电;新修、整修村部68栋,健全了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安装“户户通”电视接收装置1230户。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该县围绕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烤烟、百合、辣椒、桔橙柚、百合、反季节蔬菜、两薯等八大优势资源,大搞基地开发,实行规模经营,并按“一村一品”要求,狠抓了产业结构调整。拉动龙头订单企业投入贫困村资金3亿余元,共创办两薯基地15万亩、魔芋基地5200亩、百合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辣椒基地2.5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50元;依托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水平。从改良引进新品种、免费技术培训、改良种植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新引进的优良皇葛、红薯、木薯、哈密瓜试种成功,开始规模化生产;新引进高产辣椒品种试种成功,亩产量高达2000公斤,比传统辣椒高产50%;百合高山育种和高山种植取得成功,缓解了品种老化、品质降低的问题;比耳脐橙椪柑通过实施综合改造,已被国家商检部门认定为出口基地;采取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实施“科技兴果”、“科技兴粮”、科技兴菜”工程。充分发挥该县农产品三大系列八大资源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协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创办特色规模经济基地33万亩,建设大型养殖场667个,发展规模养殖户2554户,新建葛粉、砂石、两薯等加工龙头企业88个。组建养牛、养羊、养牛、蔬菜种植等产业协会2200个,推广新技术149项,引进良种33个。对农产品加工和购销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初具规模的农产品种养基地225个,扶持种养加工大户9760户。 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活血”上下工夫,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29人,调整村支书29名、村主任5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69名,发展新党员147名,培养建党积极分子576名。加大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村级干部的培训力度,共培训116期143人。发挥党员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的作用,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新的党建扶贫路子,建立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的“支部+协会+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把农村大户、经济能人引进“双培双带”活动中,党员通过在大户、经济能人和贫困户中间牵线搭桥,发挥纽带和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在物质、技术、劳力等方面向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引领892名贫困村党员创办党员经济示范样板基地94个。全县结成致富链4400个,涉及农户6680户。组织贫困村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共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难题1200多个,办实事好事2162件。 注重社会事业建设 培养新型农民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对贫困村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8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了1至2项增产增收新技术,在服务新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投入劳务技能培训资金896万元,培训青年农民9791人,就业率达95%,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先后选送贫困村科技骨干354人参加了省农大、省农校和安江农校举办的种养业科技培训班;利用田间课堂、现场参观、巡回指导、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办法,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林、畜技术员举办了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95期,参训农民达5.7万人次,发放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资料6.5万册,创办科技生态示范样板96个。以“阳光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大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坚持“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农民各类培训班787期,培训农民7898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1万份,使贫困村9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1至2项非农致富技术。强化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就业供需衔接,扩大定单输出,实现贫困村劳力转移48533人;开展了“千人扶千户、干部结穷亲”和一人包一户农村贫困户、帮扶一名特困户的“双联济困”扶贫活动。组织实施“希望工程”、“苗圃行动”、“巾帼扶贫”、“春蕾行动”、“光彩事业”等扶贫工程,近3000名党员干部帮扶2800名农村贫困户、包扶1500名特困户。共向贫困户捐献现金78.5万元,化肥475吨,衣物14231件,种子8625公斤,种苗15万株,救助失学儿童2582名。
(作者:李 盾 李志勇 来源:团结报)
Tags:扶贫 开发 投入 亿元 增收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