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0年,龙山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落实惠农政策,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19.4亿元,同比增长5%;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完成增加值6...
2010年,龙山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落实惠农政策,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19.4亿元,同比增长5%;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完成增加值6.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同比增长10.87%。 优化产业结构。该县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巩固水稻、烟叶、百合、三薯(红薯、木薯、马铃薯)、柑橘等支柱产业。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9.96万吨;生猪出栏23.2万头、存栏22.91万头;牛出栏0.86万头、存栏牛4.25万头;羊出栏5.43万头、存栏4.22万头;家禽出笼82.2万羽、存笼60.56万羽;水产放养水面达1.2万亩,网箱养鱼1470口,水产品总产量3220吨。全县优势农产品基地稳定在50万亩以上。23个乡镇落实烤烟种植面积5.1万亩,收购烟叶12.03万担,超计划3万担,实现烟叶收购值8960万元。14个乡镇落实百合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值突破4亿元,销售效益创新高。该县柑橘总产量达9万吨,目前销售形势和价格看好,橘农增收已成定局;蔬菜、畜牧水产、三薯、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来势较好,特别是销售形势不断趋好。 改善生产条件。该县水利水电项目完成了总投资1020万元的三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投资200万元的“四水”治理工程;完成了投资253万元的山平塘清淤工程;完成了投资232万元的石牌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完成了投资300万元的现代农业优质稻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764万元,实施了38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5万人饮水问题;完成了小河二级生态电站主体工程。同时启动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落水洞电站进场道路开始施工。全县扶贫项目争取财政扶贫资金3300万元,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百合连片开发”项目,扶持百合基地28500亩,开展技术培训3万人次,新建百合水稻连作基地1500亩,开展大棚百合试验50亩,支持两户百合加工企业新建百合加工生产线两条。该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识别贫困对象66724人,项目扶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15个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和6个乡镇机关建设主体工程;林业项目启动实施了张家界森林公园外围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项目,造林项目完成54910亩;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个,完成投资1692万元,新增耕地面积5100亩。 落实惠农政策。该县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去年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47项1.66亿元;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全县土地流转规模达3.99万亩以上。同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理”,规范项目资金拨付和管理程序。全县60岁以上享受新农保待遇人员达64143人,发放养老金4716万元。另外还健全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29601人纳入低保;1101户农民住上危房改造项目新房;已建乡镇敬老院33所,实行集中供养1290人。全县新农合参加人数达441493人,参合率为92.5%,累计补偿5700万元;建设农家书屋7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该县进一步落实防灾措施,签订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2010年,该县发布气象短信720余万人次,设立人工影响降雨作业点8个;发布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1600份4期;提前谋划防汛工作,认真落实防汛预案、值班制度、防汛物资,使多次强降雨的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作者:陈长雄 唐恢红 来源:团结报) Tags:去年 农民 人均 纯收入 收入 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