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董赤宇王志强 湘潭市移民局近十年来取得了辉煌成果,得到了省局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赏。最近我们采访了湘潭市移民局局长舒志平,舒局长很是低调,他对说:“湘潭市移民局近10年取得的成绩,应归功于市委、市...
董赤宇 王志强![]() 湘潭市移民工作取得的成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湘潭日报曾大篇辐做过二十多篇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不同反响,深受群众好评。很多移民对移民局的工作都伸出大姆指称赞:“湘潭市移民局是我们移民的贴心人。” 一、湘潭市的移民总体水平将达到当地村民中等水平 库区移民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做出了大公无私的牺牲。党中央、国务院没有忘记他们,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17号文件,对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进行后期帮扶。我市移民部门认真落实这一政策,使库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市移民局局长舒志平介绍,“十二五”期间,政府对库区的支持会继续,库区的发展步伐会更快。到“十二五”末期,库区移民总体生活水平将达到当地村民中等平均水平。 2006年以来,我市移民部门围绕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严格按照政策对移民身份进行核定登记和认定;其次,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库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改扩建;第三,库区产业开发、生产项目有了规模性的发展;第四,对库区移民进行了有系统的智力培训;第五,解决了库区一些突出的生产生活矛盾问题;第六,通过避险安置,库区移民尤其是住房困难的家庭,住房条件大为改善;第七,全市移民系统机构进一步健全,队伍更加完善。 舒志平介绍,湘潭市“十二五”期间移民项目规划基本出台。这一规划的总目标是,规划项目4231个,总投资6.46亿元,受益移民44.58万人次,增加移民收入6673万元。将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库区出入道路通畅;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并且通过移民智力培训使每个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以上生产劳动技能,为移民创业致富和劳务输出创造条件。规划还对基本口粮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生产开发、生态移民、无房户建设等做出了详细安排。舒志平充满信心地说,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市广大库区的面貌会进一步改观,移民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二、湘乡市移民项目扶贫取得实效 自2006年国家后扶政策实施以来,湘乡市移民局童国平局长团结带领全局一班人,深入各大库区开展调研,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尊重移民群众意愿,以改善移民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解决温饱问题为重点,以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为手段,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大力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取得明显成效。 z 据有关部门统计,四年多时间湘乡市移民局共计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交通、沼气池等基础设施项目1534个,投资7444.86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赢得了移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得到了国家水利部、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湘乡市移民局精心规划,严格管理,周密实施,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管理上,严格遵循“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和“移民资金必须用在移民身上”的原则,建立了项目管理台账,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坚决做到不启动无计划的项目,不拨付无项目的资金。在项目实施上,根据湖南省移民局颁发的《水库移民工程管理办法》和湘乡移民工作实际,出台了《湘乡市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实施细则操作执行。成立专门班子齐抓共管,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主动邀请监察、审计、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的预决算、招投标、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形成合力。项目实施全过程坚持阳光操作,实施前实地进行现场勘测,竣工后竖立工程碑和公示牌,对项目内容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三、全市移民直补到人资金逾1.1亿元,近11万移民受益 近年来,我市根据省后扶领导小组要求,严格执行水库移民后期帮扶政策,切实做到了符合政策范围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政策范围的一个不进,将后扶指标核定到各个县(市)区,共涉及全市5个县(市)区62个乡镇(场)的1212个村,共涉及近11万人。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发放直补到人资金11037.58万元。在后扶政策的拉动下,我市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大为改观。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这次后扶政策涉及到我市近11万移民,其中:湘乡市涉及22个乡镇632个村80603人,其中直补到人43832人;两者结合6292人;项目扶持30479人。湘潭县涉及21个乡镇490个村28104人,其中直补到人和两者结合14093人;项目扶持14011人。韶山市涉及7个乡镇32个村204人,全部为直补到人。雨湖区涉及3个乡镇16个村46人,全部为直补到人。岳塘区涉及7个乡镇17个村36人,全部为直补到人,高新区涉及1个乡镇3个村5人,全部为直补到人;九华示范区涉及1个乡镇22个村151人。全市移民后扶人口扶持方式中直补到人和两者结合64659人占59.24%,项目扶持44490人占40.76%。在人口核定过程中,湘潭市移民局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事求是做好移民扶持人口的核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移民人口的异动变化情况,确保扶持人口“不错、不重、不漏”。到去年为止,湘潭市人口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圆满完成。 该市移民后扶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下拨到县财政局实行专账管理,由国库集中支付局统一拨付,确保了移民后扶资金在财政直接监管下安全运行。移民后扶直补到人资金由财政部门通过乡镇财税管理信息网络,以“一卡通”的形式按季度将资金及时发放给移民,各移民户均以户为单位开设了一个移民后扶直补资金账户。按照人均600元的扶持资金额度限额编制,从2006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年底全市共完成发放直补到人资金11037.58万元,直补到人资金兑现率100%。 据市移民局局长舒志平介绍,在后扶政策的激励下,我市库区的基础设施大为改观,产业开发步伐加快,智力培训大大加强,移民生产生活大为改观。如湘乡市毛田镇榔树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全村700多人有100多人是修水府庙水库移的民。后扶政策后,该村2008年就硬化了8公里长的村道,2009年整修了4口大山塘,砌护了500多米的水渠。按村支书陈秋明的话说,这几年来榔树村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出行方便了,种田不干死禾了,山上准备开发油茶增加收入,村民的日子是一天过得比一天顺。 四、全市库区基础条件大大改善,当地移民群众安居乐业 走在湘潭县中路铺镇移民村金石村,虽然两旁楼房不移,且地形相当偏僻,但宽敞的水泥路进组入户,村民进出,其便捷通畅程度不亚于镇上、县城里。这几年来,在移民后扶政策的拉动下,我市库区移民所在地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湘乡市和湘潭县是我市两个库区移民大县。2007年以来,湘乡市移民局以改善移民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解决温饱问题为重点,以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为手段,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完成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交通、沼气池等基础设施项目1534个,投资7444.86万元,改造整修村组道路704条895.84公里;桥涵9处;自来水2处;机井91口;蓄水池1个100立方米;水库1座15万方;大山塘200口338.51万方;渠道465处502.95千米;提坝16处4.44千米;提灌站31处装机容量599千瓦。已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正逐步发挥效益,部分村组的交通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这几年来,湘潭县共计安排移民后扶项目400多个,投入项目资金3541万余元,修建排灌站19处677KW,涵闸10座,硬化渠道114处91.5千米,修整堤坝9处8.9千米,硬化山塘146口;新建村道195处414.7千米,公路桥6座,硬化乡村道路75处72千米;农电改造20条57.2千米;土地开发152.3亩;新建沼气池700口。基本解决了2万多库区移民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的问题。 湘潭市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局长舒志平介绍,当年修水库时,库区移民从国家、集体的利益出发,让出自家肥沃的土地和交通便利的房屋,往山上等偏僻的地方搬迁。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曾困扰了库区移民几十年。经过4年多后期帮扶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市库区的基础条件大大改善,当地移民群众基本上能安居乐业,静下心来过日子和发家致富了。 Tags: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