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图(湖南民生在线记者 孙圣端 通讯员 向继云 汪祖宝 龙卫东)“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蒙蒙细雨,专程来到古丈县双溪乡中心完小看望全校师生”。这是2012年5月30日中... 文/图(湖南民生在线记者 孙圣端 通讯员 向继云 汪祖宝 龙卫东) “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蒙蒙细雨,专程来到古丈县双溪乡中心完小看望全校师生”。这是2012年5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发的一条重要新闻。电视画面中与温总理亲切握手并向总理介绍学校办校经历的中年男子就是湖南古丈县双溪乡完小的梁慧聪校长。
梁校长正在向温总理介绍学校的建设
梁慧聪校长1981年2月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扎根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了农村教育,把地处偏僻的双溪完小办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乐园。 双溪完小现有教职员工32人,有学生356人,其中留守学生280人,占学生总数的近80%;寄宿学生为320人,占学生总数的89.9%,学生中99.8%为土家族和苗族。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在沿海地区打工,春节才能回家和孩子们团聚住上几天,有的为节省路费甚至几年没回过家,孩子们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深感孤独,是梁校长带着老师们用爱心呵护了他们的成长,使双溪完小成为了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面旗帜。 (一) 2005年秋,古丈县率先在双溪完小实行“一乡一校”集中办学试点。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梁校长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特点,从低年级学生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护理为重点出发,落实学校各项管理责任。增设生活护理处,配备一位分管副校长,一位专职主任,四位护理老师,两位生活老师,一名门卫,一位兼职校医,对学生实行封闭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制作了各种公示栏、学生档案名册、日常事务交接表,实行“二栏”、“三档”、“四册”、“五表”、“六卡”管理,做到各项工作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针对生活护理、校医、门卫等岗位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分别制定了相关岗位管理目标,做到管理到岗,责任到人,保证了留守儿童在校24小时处于教师监护之下,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内课外、就餐睡觉均有教师按岗位实施全过程管理。制定和由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实施的教师岗位职责、教学常规要求、后勤工作管理方案、工作目标奖惩评价等各项规章制度,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可行性和严肃性。 针对集中办学的特点,在强化学生安全和护理工作的同时,学校突出“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坚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教师工作目标管理方案,确立教研教改课题,落实组织职能,建立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值周、教师值周、行政值周的学校日常管理模式,倡导“教风、学风、班风”的养成,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改进班主任和教学人员工作待遇等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学校管理逐步走了上规范化,教师创先争优意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气势雄伟的双溪小学校园一角
为了更好地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通过营造教研活动氛围、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制度保障、确立研究方向、提高科研实效等措施和方法,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和教改活动。在学校推行了“一周一课一研”(每周一堂公开课、教研课)教研工作制度。在教研活动中将评课与评分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确立了骨干培养、部分提高、整体促进的教研工作模式。积极争取课题申报,使教师专业水平在课题研究中全面提高。教研教改活动,他率先垂范,组织、参与并主动为老师上教研课、示范课。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者。他参与和主持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研究》课题,荣获州级二等奖。在他的带领下,双溪完小教研氛围十分浓郁,教师们逐步走上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之路。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有效促进了“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双溪完小成为州级“学习型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集中办学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校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管理者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更多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他把个人利益和快乐与学校的利益、师生们的快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针对学校艰苦的办学条件,筹集资金两百余万元,改善办学环境,先后新建了学生食堂、学校综合大楼等。
(二) 至今,双溪完小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心旷神怡,高雅的人文环境给人以遐想。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温馨舒适的宿舍楼,折射着关爱与期望;功能用房、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均跻身于农村小学的前列水平,各类图书、杂志、语音、多媒体教学设备先进,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在校园实现了全覆届。2012年还兴建了“爱心活动室”。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在这里享受着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来学校检查工作的省、州、县领导,对学校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 (学校的学生正在练苗鼓)
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组织学生收看中央台《新闻联播》,鼓励学生参加音体美兴趣小组、苗鼓队、腰鼓队。学校还将后山的10亩茶园作为勤工俭学基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采茶并学习管理茶园,通过劳动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梁校长的倡导下,老师们还当起了学生们的“代理家长”。每个“代理家长”照管几个留守儿童,除了代管学生的零花钱外,还详细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思想状况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开展辅导和教育。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得到了妻子无怨无悔的理解和支持。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慈爱有加的师长,走进教室、寝室、食堂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对待学校的留守儿童更是关爱有加,成为广大留守儿童的贴心人和守护神。在教职员工心中,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兄长和朋友。全校三十多名教职工的家事难事他都装在心里,把老师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老师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他常说:老师工作苦,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为老师服务,替老师着想!学校没有更多的钱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他就定期组织开展各项师生活动,篮球赛、拔河赛、校外野炊等等,通过活动让大家增进友情,凝聚力量。尽管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比不上城里老师的待遇,调离工作岗位的老师总是依依不舍,外乡镇的教师却主动的要求调进双溪学校来工作。 在梁校长和老师们的爱心呵护下,双溪完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都是100%,280名留守儿童没有一个家长陪读。学校多次在全县教育目标管理评比中荣获第一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各级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了双溪完小办学所取得的成绩,梁校长本人多次被评为州、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好的学校取决于好的管理。梁慧聪校长走到哪里,哪里的学校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2012年5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双溪小学看望学校的留守儿童时,在校长达五十分钟的行程里,梁校长自始至终陪伴着总理,向总理汇报学校的工作,观看学校的校园建设。和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代表共一百多人向总理诉说心声。温总理和在坐的师生、学生家长代表谈话时说过他常说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至今,总理的来校已成为该校全体师生的自豪与荣耀。将鼓舞和激励双溪小学的教师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耕耘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用爱心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