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湖南民生在线讯(通讯员 龙术娥)无悔选择,奉献幼教。在保靖县苗族聚居的葫芦镇,葫芦小学幼儿教师石元香用真情大爱,谱写了一个个爱生、护生的故事。她用32年的最美年华,坚守着幼教事业,亮丽着一位幼儿教师的... 湖南民生在线讯(通讯员 龙术娥)无悔选择,奉献幼教。在保靖县苗族聚居的葫芦镇,葫芦小学幼儿教师石元香用真情大爱,谱写了一个个爱生、护生的故事。她用32年的最美年华,坚守着幼教事业,亮丽着一位幼儿教师的人生风景。 1980年,高中毕业的石元香,因家境贫困,学业中断,留在家里务农。1982年春节后,石元香得知中心小学招聘老师,她带着村民们沉甸甸的希望,走向了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1982年春季,石元香担任了六年级的语文老师。1983年,县妇联要求各校开设学前班,招收学龄前儿童。能歌善舞的石元香,又因一堂优美的音乐公开课,得到了当时幼教专干彭美翠的认可,将她纳入了幼儿教师的队伍。随后,学校派石元香去吉首市幼师进修一年,就这样,石元香与幼教结缘。 如何与学龄前的孩子打交道?如何对学龄儿童实施教育教学? 带着这些困惑,石元香开始自费订阅幼教报刊杂志,晚上,便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白天,石元香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幼儿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经过两年的摸索,对学龄前的儿童教学,石元香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石元香非常注重对苗族幼儿语言的培养,她用自己总结的语言培养方式方法,对语言发展滞后的幼儿进行辅导。1992年,她利用笔记记录的内容,撰写了论文《浅谈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被选入全县教育教学经验论文集。 “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心的教育。”石元香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她自己动手整过门窗,修理过损坏的桌椅。大部分的双休日,她把精力花在了制作下周的教玩具上。在中心小学任教的12年里,石元香动手制作了教玩具40多种,500余件。 1993年,石元香调往葫芦镇中心小学任教。得知石元香调去其他学校的石洪芝,哭闹着不愿去学校上课。原来,石洪芝的母亲因病去世,6岁的石洪芝与智障的父亲相依为命。来上学前,石洪芝头发凌乱,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石元香了解情况后,便担起了石洪芝“妈妈”的“职责”。她每天帮石洪芝洗脸,梳头,周末帮石洪芝洗澡,洗衣服,有时候会留下石洪芝在自己的宿舍里吃饭。 一个学期下来,石元香对石洪芝的照顾无微不至。一位失去母亲的女孩,在学校里,被老师照顾着,宠爱着,在享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享受母爱 葫芦小学的幼儿分布在附近的村及自然寨里,最远的村离学校有4公里,山高水险,道路崎岖。每当有恶劣天气之日,便是石元香老师接送孩子忙碌之时。 1996年5月的一天,石元香像往常一样冒着倾盆大雨去杉木寨接孩子入学。在回校路途中,一个孩子一脚踩空,跌下了几米高的陡坎,并随着泥水滑向水流湍急的溪里。这时,石元香不顾眼前的危险,抛开斗笠蓑衣,箭一般向孩子冲去。当她在溪边截住下滑的孩子时,才看见自己的手上、脚上划破了几道血口子,殷红的血和着雨水往下滴。顾不上捡起被风吹远的斗笠蓑衣,石元香背起受伤的孩子就往镇上的卫生院跑。几天后,孩子痊愈了,石元香却因高烧不退,被同事搀扶着送往了医院。 真心付出,才能无怨无悔。石晓雪、龙梦娟、罗云凡、龙芳芳等一批家庭贫困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时时处处受到石元香的帮助。 这些年来,石元香帮孩子们垫过学费,送过文具,衣物等。2002年春季,学生龙建生迟迟不见来报名入学。石元香跋山涉水,来到了龙建生家里进行家访。 原来,龙建生的父亲因癌症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5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几兄妹面临着辍学的困境。石元香当即把100元钱塞到了龙建生母亲的手上,嘱咐她赶紧去学校给孩子报名。 第二天,母亲带着龙建生来学校报名,也带来了一封委托村干部写的感谢信,还将自己家里仅有的五条酸鱼要送给石元香。石元香满怀喜悦的把信收下了,但是酸鱼,石元香无论如何也坚决不收。石元香告诉孩子的母亲,把酸鱼给孩子吃,或者是拿去集市卖了,可以换些零钱。出于善意的拒绝,让孩子的母亲泣不成声。 石元香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幼儿特别关爱。她常常收集着亲朋好友孩子们的衣服,洗干净,叠整齐,看到哪个幼儿需要,便给他一两件。石元香还不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救助困难学生,这些年来,她给学生资助的现金已经超过了2000余元。 石元香对孩子的爱,洒在了苗寨的山山水水。可是,对自己的家人,石元香又心怀愧疚。 石元香年逾古稀的老父亲,患有脑血栓久卧病榻已经有两年了,身为女儿的她,却未能有几天伺候在身旁。2000年3月,石元香的父亲病情加重,家里频频捎信催她回家。当时,石元香正忙着给新入学的幼儿进行智力测试,第二天又有调教任务。她忍着揪心的痛楚,噙着眼泪,从家门前路过,踏上去了县城的班车。当她从县里捧回调教优质课获奖的荣誉证书来到父亲病榻床前时,看到却是父亲刚刚离去的场景。摸着父亲尚有余温的干瘦躯体,她跪在父亲床前,撕心嚎哭:“爸,原谅女儿……” 石元香年逾古稀的老父亲,患有脑血栓久卧病榻已经有两年了,身为女儿的她,却未能有几天伺候在身旁。2000年3元,石元香的父亲病情加重,家里频频捎信催她回家。当时,石元香正忙着给新入学的幼儿进行智力测试,第二天又有调教任务。她忍着揪心的痛楚,噙着眼泪,从家门前路过,踏上去了县城的班车。当她从县里捧回调教优质课获奖的荣誉证书来到父亲病榻床前时,看到却是父亲刚刚离去的场景。摸着父亲尚有余温的干瘦躯体,她跪在父亲床前,撕心嚎哭:“爸,原谅女儿……” 这些年来,石元香曾多次获得“省先进幼教工作者”、“州幼教骨干教师”、“州爱心教师”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考核被评为“优秀教师”。 32年的坚守后,退休之日渐近了。石元香仍然还是可亲可爱的“孩子王。”她的容颜依然美丽,她的岁月依然美丽,她的音容笑貌,烙印在苗寨的炊烟中,烙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