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位于海拨1000多米高的高寒山区永顺县松柏镇兴棚村,因交通闭塞,气侯恶劣,生产条件严重落后,群众生活相当艰苦,时至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还不足2200元,是国家级的贫困村。正因如此,不少男性青年为找对... 湖南民生在线讯(记者 孙圣端 通讯员 罗远程 张琳)位于海拨1000多米高的高寒山区永顺县松柏镇兴棚村,因交通闭塞,气侯恶劣,生产条件严重落后,群众生活相当艰苦,时至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还不足2200元,是国家级的贫困村。正因如此,不少男性青年为找对象成家而深感头痛。几年前,村干部作过一个统计;全村30---60岁未结婚的单身汉有45人,为此,兴棚村被外界视为“光棍村”和“界巴佬”。
2013年,自省烟草专卖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兴棚村实施建建设扶贫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工作,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了基础设施,为村民培育和发展了几大脱贫致富的经济产业。为“光棍村”的光棍们带来了希望,为兴棚村的村民敲开了富裕门。 经济贫穷是形成“光棍村”的根源 兴棚村位于永顺县东南部,松柏镇东北角。该村最偏远的自然寨距离松柏镇有16公里。村内最高海拨1300多米,平均海拔在99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寨。342个农户1075人。村内无小学,中小学生只能在10多公里外的松柏镇上就学。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公路,是一条高低不平,下雨泥泞不堪的黄土路,下雨天,由于坡陡路滑,行人不愿出行,农用车也不敢运输生产生活资料进村。村民只好借助晴朗天气肩挑背负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和用品,搬运农副产品出村变卖。村民吃饭靠裁田,用钱靠打工。时至2012年村里的一条进村公路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才得以实施硬化。村民的经济来源也才有所转机。但全村种植烤烟的面积由2009年的15亩发展壮大到2012年的600多亩,人均纯收入接近2200元。所以,村里成为了国家级贫困村,因为村里单身多,被外界视为“光棍村”。因为兴棚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生活水平落后,村民走出松柏镇都被视为“界巴佬”。在外界,兴棚村人没有地位。 省烟草局扶贫为“光棍村”带来署光 2013年3月,省烟草局将新一轮扶贫工作的联系点确定到兴棚村后,给兴棚村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工作组(队长李志刚 队员李波)进村后,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组,每一个自然寨,每一家农户,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听取群众的心声,了解村民的意愿。通过走访,根据全村11个自然寨的群众向工作组提出的50余条意见和建议,工作组根据实地考查,除剔除3个意义不大的项目外,全部纳入规划,并根据村长远发展需要,新增20余个项目,建设扶贫共计实施项目5大类16项76小项。制定了《扶贫工作规划.》并报省局党组审批实施。自2013年8月以来,先后有省局局长杨先杰等10多批次省局领导进村调研、指导兴棚村的扶贫工作。省局局长杨先杰指示:“增加资金投入打造一批集土地整理、烟基配套等与烟农生产生活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小单元。高标准、高起点的将兴棚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村民活动广场、烟叶烘烤工场等“两场”设施和建设惠及全村的硬化入户路、通自来水、电网改造,主要农田通机耕道、通硬化排灌水渠等“五通”设施。建成后的村民活动广场解决了村、支两委办公和村幼儿园的场所问题。投资240万建设的烘烤工场占地5600平方米,包括“谷粒瓜瓜”专业合作社办公用房一栋、密集式烤房20栋、板房仓库、农机停放场地、煤坪、蓝球场等。形成了村东边有村民活动场、西边有烘烤场的两个村务中心。扶贫建设惠及全村所有农户的入户道路,并按照宽2.5米、1.8米的标准,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建成入寨联接道水泥路7条5.72公里。户间道121条4.92公里。建成贯通公路一条1.92公里。铺设引水主干管道15.15公里,建成了蓄水池11个,使每一个自然寨都有一个蓄水池。基本烟田的土地整理正在紧张进行。此项目摒弃了湘西地区以往“开荒挖地”的土地改造模式,首次启动、探索对“熟地”的改造治理。投资700多万元建设机耕道23.4公里、建设硬化排灌水渠32.7公里、山塘一座、防洪坝两座。该村五组有几百亩土地属于凹地,因下游的排水山洞常年堵塞,排洪不畅,导致十年九涝,年年失收。工作组进村后,根据群众需要,出资请村里的施工队,清淤30余立方、开掘遂道10多米、浇筑混凝土90余立方米,彻底消除了消水洞多年的排水障碍。整合县政府的水库维护资金对永顺县海拔最高、兴棚村的小二型水库实施了整修改造。架通了该村一条长大640米的山涧引水管道,帮助兴棚村村民实现了三代人引水灌田的夙愿。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使兴棚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兴棚村人从此告别了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行一身泥的出行困境。被众人称为“界巴佬”的兴棚村,已是今非昔比。 “谷粒瓜瓜”合作社敲开兴棚村的致富门 工作组进村后,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帮助村民培育脱贫致富的产业。创新开发“一社四点”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2013年3月,在驻村工作组的关心和支持下,兴棚村的“谷粒瓜瓜烟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下设机耕队、施工队、新产品开发部等“四队一部”五大业务部门。合作社以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蔬菜种植及山珍开发、工程施工等三大业务。合作社现有挖掘机一台、铲车一台、混泥土施工设备一套、型煤机一套,冷鲜运输车一台、烟叶生产专用机5台、运输拖拉机12台、耕整机械90余台。办公用房、仓库、加工场地等设施。各科室具有成套的办公桌椅、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至此,兴棚村现代化的农村经济主体已经形成。 打造四个产业示范点,培育“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高山夏季绿叶蔬菜开发”、“千亩山竹开发”、“果树苗木培育及新品种引种试点”等四个试范点。形成了以“烟叶产业为主、猕猴桃种苗、蔬菜、山羊养殖为辅,山珍开发并重”的立体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工作组重视市场开发和产品品牌的建设。支持合作社申请的“谷粒瓜瓜”注册商标获得了国家商标局的受理。公司将继续拓展和延伸“谷粒瓜瓜”的产品生产线。依托湘西荣欣公司的市场将产品推向广州、北京、长沙等地。并在长沙一家湘西特色餐饮店开设了农产品销售专柜。利用淘宝、静态网站、百度推广等网络展示方式推广兴棚村的农产品。
驻村工作组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经济建设,2013年,全村签订烤烟种植合同1384亩,种植面积是2012年的2倍多,当年交售烟叶500担,全村仅烟叶收入就突破了620万元,人均烤烟收入达到5700元,是湘西州烤烟生产大镇——松柏镇的产收第一大村,一年就掉了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2013年,通过“谷粒瓜瓜”合作社的引领,兴棚村已购烟叶肥料1300余亩;引进浙江的一家种苗企业在兴棚村建设了猕猴桃苗基地150亩;与湘西州荣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施精细化建设夏季绿叶蔬菜种植基地60亩(全部实施喷灌);计划生产精制竹笋1000公斤以上,销售成品竹条300万根,粉葛种植面积30亩,引进优质果木50000株,建成烟杆制炭生产线一条,全村仅上述产业有望实现增收920万元。人均年收入可突破8500元。 在记者进村采访的当天;工作组的李队长、队员李波正在与湘西荣欣公司的张总洽谈合作事宜,讨论如何引导农民利用烤烟地实施“烟—菜(花菜)连作。利用烟地越冬的闲置期间,栽种花菜,帮助农民利用烟地每亩增收2000元。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扶贫事无大小造福兴棚村村民 工作组进村一年多,在抓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强村经济产业建设的同时还为村里设立了“奖学助学”和“创业基金”两个基金。投入启动资金5万元作为“奖学助学”基金,建立相应基金管理及增值办法,对贫困学生实施困难救助,对优秀学生、考取大、中院校的学生实施奖励。省局领导张志刚副局长进村考察调研工作时,代表省局为支持该村建设幼儿园捐款10万元。设立“创业基金”,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选派了2名青年到长沙学习挖掘机操作技术,学成归来后已成为合作社挖掘机操作的主力;邀请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农机培训7次,参训人员180人次;邀请县农机局进村培训并办理农机操作驾驶证,使12位村民获取了相关证照。组织29名村名外出参观新农村建设。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增长了村民大见识。先后38次为村里的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发放疑问金3万多元。组织资金为村里的困难户改造和整修危房、新修房屋。 过去的兴棚村人,因为地处偏远和高寒山区、交通困难,被外界戏称为“界巴佬”;因家庭穷困、适龄男人难娶妻成家而被人谑称“光棍村”。如今的兴棚,在省烟草局驻村扶贫工作组的支持下,已是基础良好、村民和谐、后劲扎实,正耀眼成为羊峰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