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湖南民生在线讯(孙圣端 唐其柏)33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进入而立之年的时段,人到30,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事业积极有为。而作为基层干部连续任职33年,况且还能在老百姓中始终享有很高的威望很就不容易... 湖南民生在线讯(孙圣端 唐其柏)33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进入而立之年的时段,人到30,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事业积极有为。而作为基层干部连续任职33年,况且还能在老百姓中始终享有很高的威望很就不容易了。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的村书记田志坤在村干部的职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30多年来,他在当地的百姓心目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口碑。深受广大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记者几次进村采访,只听到村民们称呼他为“哈哥”。却没有发现称他田书记的。据当地群众介绍:当地村民之所以称他为“哈哥”,是因为他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做事务实,任劳任怨,吃得起亏,上得起当,不图名为利所求。急为村民所急,想为村民所想。所以,年近六十、当了三十三年村官的他,得到的只是永不消失的“哈宝”和“哈哥”这一荣誉称号。随着“哈宝”和“哈哥”的闻名乡里,“哈哥”的爱人“田嫂”也随之转正为‘哈嫂’。 “哈哥”所在的那丘村是永顺县高坪乡最偏远的村之一,素有高坪乡的小西藏之说。现在的那丘村由合村前的他洞村、那丘村合并而来。共有十二个自然寨(组),四百二十八个农户,一千五百多号人口。合村前的他洞村没有一条由村进组的公路。而当时“哈哥”所在的那丘村所有山寨都通了公路。那丘村和他洞村合并为一个村之前,为了修通村里的村组公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困难,“哈哥”既当工程指挥,又亲自堪察线路,还要和村民们同时参加劳动,村里缺少修路资金,“哈哥”就自己掏钱买钻机、购买炸药雷管等物资,从动工修路到工程完工,他有始至终亲自掌钻机打炮眼、放炮等危险及高难度的技术操作。 他洞和那丘两个村合并后,“哈哥”把村组公路建设的重点集中到他洞的四个自然寨。为了使他洞最偏远仅有80人的一个自然寨冬古组通公路,他上下奔波争取到县交通部门2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请来专业修路的工程队历经三个多月的开山劈石,修通了一条长达3.5公里的村组公路。 顺利的完成了那丘村和他洞村合村后的最后一条通组公路。据悉:“哈哥”在前不久再次得到了县交通局的支持,争取到20万元资金将于4月或5月份开始对通往冬古组的3.5公里村组公路实施路面硬化。 迄今为止,“哈哥”已先后争取公路建设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共260万元,带领村民投工投劳30000多个工日修通了全村的29.5公里村组公路及硬化。还争取到州、县卫生局的支持,完成了村卫生室的建设。 那丘村缺水严重,历年来,村民都把水田当作旱地种。农民种田只能解决温饱。为了使村民们有饭吃,有钱花,“哈哥”和村里的干部一道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裁种烟叶,近几年来,全村每年都要裁种烟叶一千多亩。每年的烟叶产值达三百多万元左右。农民仅烟叶一项收入人均就到达2000多元。加上其他种、养殖业及务工收入,该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了三千元。 那丘村的村民是这样评价“哈哥’的。‘哈哥”为那丘村的发展,日夜操老,任劳任怨,村民们由衷地爱戴和拥护他。虽然“哈哥”连续工作了30多年,在处理民间纠分等问题时因不殉私情,曾得罪过不少人,村民们或多或少的对他心存怨恨。村民也从心里十分佩服他,也理解他在工作中的难为之处。 永吉高速公速经过那丘村的施公路段有1500多米遂道、500多米的桥梁建设任务,附属工程有1600多米的便道的新建及硬化任务,还有小龙村至那丘村5500多米的便道扩宽任务。施工线路长,占田占地涉及补偿的面广,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哈哥”每天天刚亮就赶到工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施工秩序。夜深人静时才回到家里。但是,爱归爱,恨归恨。在之前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哈哥”仍以高票当选为村书记。在村委会换届的投票选举会上,尽管他郑重声明自己退出村委会的侯选人,可结果还是赢得了最高选票。在那丘村村民的心目中,“哈哥”是不能离开村书记和村主任职位的。只有他才能带领村民改变那丘村的面貌。使全村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哈哥“当了三十三年的村干部。其中,担任了两届村主任,村书记兼村主任一届,当了二十多年的村书记。多年来,除主持村里的日常工作、外出争取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外。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那丘村建设成绿色银行,生态家园。责任制以来他一家人就已植树造林300余亩。目前,他正在构思以土地入股,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整合全村的荒坡荒地资源,栽上树、造上林。 那丘村有10000多亩的生态林。走进那丘村,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村在林中,绿树成荫,那丘村侵泡在绿色的海洋之中。一个生态文明家园式的那丘村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个只顾自己发家致富的村书记,只能算一个致富能手,但不能算一个好的村书记。一个好的村书记,既要带头发家致富,还要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就离不开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家里总会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而作一个倍受村民爱戴的村书记背后就更少不了一个通情达理的贤内助的支持。如果说“哈哥“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坚守三十多年,始终能得到全村村民的衷心爱戴,在老百姓心里能赢得良好的口碑的话。除了他自身的亲信于民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外,最重要的还得益于他的夫人“哈嫂”的全力支持。三十多年来,“哈哥”’的主要精力要忙村上的事。而“哈嫂”却无半点怨言的当好贤妻良母,栽好自家的田、种好自家的地,还要“协助”“哈哥”的工作。…….种十多亩玉米,栽六七亩水稻,养几头猪,喂一百多只鸡和鸭。还投放了四五亩水面的鱼。村里每年都要裁一千多亩面积的烤烟,烟农用的烟苗就是由“哈嫂”负责管理和培育出来的。 有外人认为,当村干部就是为了捞油水。而“哈嫂”常说,要想消除村民的非议和不解,当好老百姓满意的村干部,村书记和家属就要吃得起亏,上得起当。“哈哥”做村干部一年的报酬才4000多元钱。为了减轻村务接待的经济负担,生活接待所用的鸡、鸭、鱼、肉,柴米油都是他们自己掏的。有时一天要做四五餐饭接待来人来客。但无论是上面来人检查工作,还是村民找哈哥办事。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哈嫂”都不分彼此的接待。 在家里,“哈嫂”是’哈哥‘的贤内助。在村里,“哈嫂”又是没有名份和不取报酬的“妇女主任”和“调解员”及村书记“助理”。 高速工地上,“哈哥”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在为施工队化解矛盾,平息祸端。烤烟开始收购后,“哈哥”驻守高速工地。“哈嫂”则代替“哈哥”在烟基站掌握村民交烟的情况。一连好几个月。夫妇俩就这样分头行动的为村里奔波和忙碌着。 两年前的一个农忙时节,村里的一位姓麻的夫妇因夫妻关系出现危机,小俩口炒着、闹着上门哀求“哈哥”书记帮忙出具村里的证明上法院离婚。“哈嫂’”明白两夫妇上门求助的缘由后,当即暗示“哈哥”不能为她们开具离婚证明。为了挽救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哈嫂”先将男方劝说回家。自己放下手头正忙的农活,将麻姓妇女挽留在家里,陪伴她玩了整整两天时间,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开导她。在“哈嫂’”的耐心劝说下,使夫妇俩打消了离婚的念头。一年过后,重归和好的夫妇又添了一个宝贝儿子。后来还修起了洋房子。从此,夫妇俩就把“哈嫂”视同自己的至亲对待。 “哈哥”当了33年的村干部,为村里的发展费了不少心血,有爱,有恨,更也有情。无论工作多劳累,结下了多少恩缘与纠结。这一切,在“’哈哥”’心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全村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那丘村一年比一年繁荣。自己也无怨无悔。 有道是;黄莲树下弹琵琶,有苦也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