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彭司进,湘西保靖县新闻工作者,湘西《团结报》特约记者,湘西州摄影家协会会员。请点击上方的“司进发现”,关注彭司进撰写的更多湘西资讯、生活发现,让网络生活更有深度... 图//文 彭司进 彭司进,湘西保靖县新闻工作者,湘西《团结报》特约记者,湘西州摄影家协会会员。请点击上方的“司进发现”,关注彭司进撰写的更多湘西资讯、生活发现,让网络生活更有深度。图文均为本人原创,欢迎转载,谢绝商业用途。
雨哗哗下着,天还没有大亮。63岁的村民石志安悄然起床,摸索着来到“猴屋”,放下了猴粮。这时,三只小猕猴扑了上来,一只蹲在地上,一只拉住石志安的裤脚,另一只干脆猛地跳跃了起来,扑向他手中的粮食。 这是5月31日,我在湘西保靖县金洛河野生猕猴核心保护区——水田河镇龙潭村看见的一幕。 三年前,听说跟着石志安能够看见野生猕猴,我先后两次来到龙潭村看猴,但是均未如愿。是时,石志安看护野生猕猴已经一年。 我离开龙潭后,石志安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到底有没有猴子?石志安是不是在骗人?”这种争论在小范围传播,传进了石志安的耳朵,石志安的心特别沉重。 金洛河绝对有猴,可是,除了石志安,没有人能看见野生猕猴。自担任野生猕猴保护员以后,县林业局每年拨付资金3万元,其中1.8万元是工资,1.2万元是购买猴粮的资金。如果没有猴子,那么,石志安面临的是什么?谁都清楚。 有没有猴子,县里给石志安的时间是5年。5年内如果看不见活生生的野生猴子,结果可想而知。 从2011年1月以来,石志安每天早出晚归,在山上猴子的必经之路放置猴粮。 在湘西的崇山峻岭、茫茫大山中,吕洞山山脉的一支叫龙虎山,这里山势险峻,小路难觅。石志安就在这里,不管天晴下雨,不管日升月落,天天和野生猕猴对话,天天守望着这一方大山中的野生猕猴。 “山里的猴子有三群,现在已经有70多只野生猕猴了。”石志安告诉我。 我清楚的记得,三年前,石志安对我说,山上的猴子有50多只。 清晨的金洛河,树影婆娑,山峦层叠,野生猕猴“呜呜”的叫声和满山的虫鸣鸟语清晰可闻。63岁的石志安仍然身轻如猴,能嗖嗖地攀爬绝壁放置猴粮。
“猴子怕生,嗅到生人的气味了,就不会来了。”石志安说。 30多年前,石志安和一个四川的捉猴人相遇,掌握了野猴的嬉戏、觅食、栖息线路,了解到野猴的生活习性。这个四川人也把喂养野生猴、捕捉野生猴的技巧传给了石志安。 石志安说:“猴子和人一样,懂感情,我天天和它们到一起,懂他们,他们也懂我的话。”就是凭着这种对野生猕猴的感情,石志安把自己的工资和猴粮费一起,全部贴了进去喂猴,还在本寨邻寨买苞谷欠下了好几千元的债务。 他还在猴群经常出没的地方种农作物。石志安知道猴子最喜欢吃雪莲果,今年,他就种植了4000多斤雪莲果。 这些金洛河的精灵,是石志安心里永远的“宝贝孙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4年8月28日,在石志安的深情叫唤下,11只野生猕猴走进了龙潭村。这群猴子,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成了龙潭村民最特殊的客人。
“他们每天都会来一下,来这个猴屋吃点东西。”石志安告诉我。 让石志安更高兴的是,今年4月21日,有三只母猴产下了三只小猕猴。 石志安起早摸黑,精心喂养。现在,石志安可以带着小猕猴到处玩耍了。 一个村民,一群野生猕猴,这种大山深处的动人故事震撼人心。石志安,一个懂猴的农村老人,把所有的金钱、精力投放在了金洛河的野生猕猴身上,他也收获着付出后的快乐、喜悦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