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五十多年前,中国军事作家魏巍以抗美援朝为题材创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编入了初中语文课本。它描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松骨岭峰战斗中,与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国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作者参与打扫战场,亲眼看... 五十多年前,中国军事作家魏巍以抗美援朝为题材创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编入了初中语文课本。它描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松骨岭峰战斗中,与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国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作者参与打扫战场,亲眼看见志愿军战士的遗体,保持着牙咬敌人的耳朵,同归于尽的各种姿态。但是你知道吗?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的志愿兵战士中,有一半以上就是湘西男子。 著名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主人翁王成的原型就是张家界的宋海桥;在整个朝鲜战场歼敌最多,获得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便是张家界的神枪手金珍彪,一人共歼敌165人。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守住这块阵地,志愿军动用了四个师的兵力,其中80%都是湘西的血性男儿。无数湘西优秀儿女,为保卫世界和平把鲜血洒在了朝鲜三千里江山。 志愿军赴朝作战时,从湘西招收了万余名湘西优秀男儿入伍。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大多都有很好的表现,许多人还立了战功,当了干部,桑植县的张福祥,入朝作战后,表现十分突出。在老秃山战斗中,坚守阵地的4个战士,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仍坚持战斗,打退敌人多次反扑,立了大功;泸溪苗族汉子符胜虎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先后立大功一次,小功三次,并提升为志愿军连长。原47军139师政委袁福生曾说过:这些湘西人特别能打仗,在部队减员较大的情况下,还专门到湘西招了一批入朝补充到正规部队中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湘西人的一份功劳。
志愿军赴朝作跨过鸭绿江 47军421团在朝鲜西海岸帮助老百姓修水库 47军421团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挖坑道 47军422团一营机炮连在月月山阵地指挥所向上级汇报战况 志愿军47军部分湘西籍战士在朝鲜前线合影 志愿军422团湘西籍战士在天德山阻击战中 47军422团5连在天德山阻击战中受到师部表彰 上甘岭五三七、七高地战斗 收复上甘岭五三七.七高地 志愿军上甘岭湘西籍战斗英雄胡修道 志愿军上甘岭战斗英雄胡修道:(2000年摂) 板门店淡判 中朝谈判代表 志愿军战士侯三贵 ,凤凰县竿子坪乡人,1950年10月从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直属总院第一分院参加志愿军,在鸭绿江边的临津江志愿军十八兵站医院任看护排长,后过江在朝鲜阳德城冒着敌机轰炸参加救护伤病员,后任副连长。1952年1月因身体原因回国休养,6月转业回乡。 志愿军战士陈延书(1954年退伍时摄),1950年11月参加志愿军47军421团3营12连当战士,先后参加了天德山、老秃山、郑洞西山等战斗。在老秃山战斗中,带领两名战士掩护连队辙退,打死打伤敌人20多名,三次立功受奖。1954年8月复员,长期在卫生部门工作,多次初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志愿军战士吴清华(1952年摄于朝鲜),1950年11月入伍,1952年1月入朝,在47军422团1营1连当文化辅导员,1951年10月参加月月山阻击战,此战重创敌军,粉碎了美骑一师“打过鸭绿江,在中国过圣诞节”的幻想。荣立三等功,1952年3月调军部直属警卫排。1954年回国,1958年转地方工作,先后任乡、区武装部长、党委书记等职。1986年病休,现住吉首。 为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修建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