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作出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村公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7年底,湘潭市全境范围内己有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1.32万公里,其中村道达1万公里,已基本全部硬化,农村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5公里。接下来,为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我市将就“关于全面推进‘路长制’的实施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随即出台《湘潭市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建设现代化的公路管养体系,推动养护体制改革攻坚,服务提质管理升级。 “农村公路是社会的毛细血管,对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也是基层群众交通运输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建好“四好农村路”,关键在一个“养”字上,一定要耐得烦、霸得蛮,拿出“绣花”功夫才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前这是一条烂泥巴小路,我推车卖菜经过都是一脚泥,现在哪里还看得见泥巴哦!”湘潭县梅林桥镇廖家组83岁的老人楚运全一边推着土车,一边跟我们比划着旧时模样,言语间都是自豪。他说,路边的渠岸还做了护坡,种了草胚子和树苗,一看就是花了功夫用了心的。楚运全老人说的这条路就是湘潭县的Y095道,前年进行了路基提质,去年进行了拓宽改造。“路变成6米宽了,路口处有近8米宽,方便村民及进出梅林桥的游客双向会车。”路通则业兴,现在湘潭县梅林桥镇农村公路通组通户工作已基本完成,美丽梅林的旅游产业势必随之惠及当地村民。 ![]() Y095县道
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
三分建七分养。如果说修建农村公路是“面子”,那么管养农村公路就是“里子”,做好养护才能保证群众持续受益。为建设“四好农村路”,各县(市)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做到了县有所、乡有站、村有队,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今年,公路管理部门将依据项目规模及各县市区不同情况,推行多样化的养护形式,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管理规范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村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而日常管养的最佳人选,就是当地村民。”韶山市为做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创新实施了“群众性养护”弹性工作法。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农民充当一线养护工,不拘形式养好路。 “春耕秋收忙一点,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和其他邻居一起修补村道。”家住银田镇的廖春辉展示他的养护法宝——简易养护包,各色小工具一应俱全。两年前,廖春辉接受完公路部门的培训后正式上岗,发现他的养护区有病害,立马修补到位。“修修补补也讲究工法,质量和外观都要过关的,镇里的养护管理站是按照达标率来核发我们工资的。”廖春辉说,闲的时候他还会仔细钻研修补工艺,甚至向市政道路工人请教养护技术,争取把责任路段养得更为精致些。 群众性养护分市、乡、村三级推进,目前韶山市正在构建“互联网+”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即通过巡路宝APP和PDA等信息化手段采集路况数据,实现路况信息快速采集、报送、评价和管理,逐步建立农村公路路况数据库,实现常态化管理。 ![]() 韶山银田农村公路
自我“提标”,以奖代投
要想真正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质量安全是第一。“建好农村公路,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根据省厅要求,所有新建农村公路项目必须走招投标程序并接受交通质监部门的严格验收,以确保全市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 湘乡灰虞线 正在施工的湘乡阳平线,全长4.1公里,这条县道之前是坑洼的水泥破损路面,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为彻底提质,解决村民后顾之忧,今年,湘乡市交通运输局“自我提标”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实施白改黑提质改造大修,路基加宽至7.5米,投资总额增至1200多万元。目前全线水稳层已经铺设到位。 另外,为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当地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湘乡市将继续采用“以奖代投”模式,不同标准兑现不同奖补资金,最终让农民享受“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成果。 (作者: 谢雨、张桂华、赵晓娟、冯小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