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湖南民生在线-湖南在线民生频道-湖南民生在线新闻网-湖南民生新闻网-湖南民生在线网-湖南民生频道

当前位置: > 地 方 > 衡 阳 >

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推动耒阳教育创强

时间:2016-01-02 16:26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湖南民生在线
        2015年12月29日—2016年1月1日,耒阳市隆重召开了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革生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用了较长篇幅总结了“十二五”教育发展成绩,重点部署了“十三五”及2016年耒阳教育工作。学习《报告》后,全市教育人为市委、市政府大手笔改善教育民生、推动教育发展的决心与举措倍感振奋。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耒阳的关键之年,是我市建市30周年的庆典之年,也是我市推动耒阳教育整体创强的攻坚之年。做好2016年的教育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精神,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三五”的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加快推动耒阳教育整体创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6年,市教育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依据“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和“七个政策性口子经费”的有关规定,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确保教育投入及时到位,确保学校基建项目顺利推进。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建校、助教,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优化城区教育布局。按照《耒阳市乡镇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做好相应区域学校布局调整。积极争取政府出台《耒阳市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从城市建设规划层面强化城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长远规划城区教育发展用地,优化城区教育布局。加快城区新校建设步伐,优先在经济开发区、和谐花苑、白沙棚户区、武广新城等城建新区布点增校,扩大公共教育资源,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三是实施城区扩容增效。落实《耒阳市化解城区“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加快推进实验二小、四中、三架中学、水东江中学扩容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实验小学紫荆府分校和水东江东兴小学,尽快启动三顺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择址筹建工作,增加城区公办学位,加快化解城区“大班额”。四是推进农村学校改薄提质。强力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消除农村现有D 级危房校舍,全面改造300余所农村“三无”学校,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合格教学点建设和农村教师公租房建设,深入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采取PPP融资租赁模式,分年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湘政办发〔2015〕114号),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根据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实际需要精准补充教师;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构建“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壮大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二、注重科学统筹,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普惠发展学前教育。落实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基本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格局;加大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监管和整治,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提升保教保育质量。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推进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城区优质学校定期对农村薄弱学校开展送培、送课、送管理下乡活动,达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目的;实行农村小学“连片发展”战略,以中心完小和联小为中心,对周围的村小和教学点实行“连片管理”,整体提升村小(教学点)的办学水平。三是优质发展普高教育。调整两所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办学规模,推动一、二中实行精品、优质化办学;创办实验中学高中部,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强政策引领,鼓励和引导民办高中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发挥省示范性高中带动作用,实行捆绑帮扶发展战略,由二中对口帮扶四中,一中对口帮扶实验中学,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四是创新发展中职教育。加强职业学校自身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2个省级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严格落实教师编制标准,加大“双师型”教师补充力度,优化中职学校教师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充分发挥市职教中心职能,积极引导市域内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切实增强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整体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三、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稳步推进乡镇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改革,统筹配置乡镇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均衡发展。二是深化教育人事改革。落实教育行政干部竞聘上岗,通过“考、选、竞、聘”四个环节,对全市乡镇初中及中心校实行校长竞聘上岗,激发教育干部活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职称评审、评优评模、绩效工资等政策导向作用,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引导师资向乡镇和偏远学校顺向流动,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三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省示范性高中划片招生与考生志愿选择并行制度改革,全面实行“阳光招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高考、学考改革方案,认真研究高考改革新精神,准确把握高考改革新方向,实现高考改革政策无缝对接。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村联小“高效课堂”建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学生成长中的引擎作用,以省级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开展;以创建基于云平台的县域教学资源库为抓手,探索建设网络“空间课堂”、“名师课堂”、“翻转课堂”等,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健全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一是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按照“奖贷助补减相结合,大中小幼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深入落实各学段教育资助政策,精准助学,精准扶贫;重点加大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助教工作,引导推动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扩大资助覆盖面,确保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二是健全学生关爱体系。稳妥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保障他们公平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全力关爱残障儿童,加大资助力度,改善就读条件,保障残障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搭建家校沟通交流平台,形成家校关爱合力,确保每个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五、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一是强化依法治教。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按照“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律师进课堂”活动,切实提升广大师生法制素养;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职能,进一步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将依法治校理念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中;加强学校章程建设,依法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解决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加强教育督导。进一步深化督学责任区建设,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督导工作的意见》,分类制订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督导评估指导纲要,重点加强规范办学、均衡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督查指导,大力开展教育行风督查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开展随访督查,抓好督查结果的运用,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公信力。三是狠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建设,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人防”建设,突出抓好校车、校舍、交通、食品、消防、防踩踏、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与管理,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稳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健全教育阳光服务体系,及时回应和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大局平安稳定。

(作者:曹晓晖)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