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我第二十一个不能在家陪妻儿的元宵节了。天正在下着大雨,而我和同事们却正全副武装,奔赴早已确定好的执勤点执勤,直到晚上十二点之后收队回家。
因为风俗的缘故,永兴的油市、高亭、洋塘、马田、湘阴渡一带的乡镇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舞龙灯,元宵节这天倒灯。元宵节夜晚,村子里张灯结彩,用很粗的稻草绳扎成的草龙灯和鲜艳华丽的布龙灯摆着各种造型,草龙灯上面插满了祭祀用的香,十几个舞龙的人一起模仿着龙的形状,只看到燃着香头的龙灯上下翻飞,摇头摆尾,在夜色中像极了传说中的龙,一户一户绕行,驱除百姓家中的邪气,谓之扫邪。龙灯前后左右,围满了男女老幼,鞭炮轰鸣,烟花璀璨,到处是鞭炮炸开的闪光和大红的纸屑。除了鞭炮的轰鸣,根本听不到别的声音。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愉悦的表情。龙灯串户以后,带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来到有流水的河溪旁,入水游入大海,谓之倒灯。 舞龙灯扫邪,风俗约定只能在自己的地界内,千万不能到别人的地界内去,否则就会引发争斗。倒灯也要在约定俗成的地方,不能过界,否则被认为抢了别人的风水,也会引发争斗。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风俗。我的家乡那边,只要是龙灯去村子里,就认为是吉祥来了,都欢天喜地地去迎送,然后倒灯随便找个有流水的河溪就行了。 这是一个欢乐祥和的时刻,每家每户都团团圆圆。可是,倒灯也成了永兴政法干警和各有关乡镇的干部们新的一年上班后所必须高度认真对待的一件维稳大事。因为,欢乐祥和的另一面,还有许多不和谐的事情要处理。 龙灯扫邪过界问题、倒灯过界问题,还加上一些人借倒灯挑衅其他的村子或家族,以及一些过去未解决的纠纷等,都可能引发争斗,让我们这些参加维护倒灯秩序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高度重视。据说,因为永兴的元宵倒灯,市里都不会召开大型会议,还安排专人值班。县里更不用说,书记、县长、政法委书记等“巨头们”天天往乡镇跑。干部一波一波深入到每个村子的农户家中,找到那些“父老”、“龙头”们,立责任状、交押金,做工作开会……一个总的原则,就是确保元宵倒灯不出事。 我从94年进入政法系统以来有二十二个年头了,其中只有一个元宵节是在家里过的,还是我爱人刚生了小孩,组织上出于人性化考虑不让我去。因为倒灯的缘故,家里吃团圆饭的时间从晚上改到了中午,90年代吃团圆饭还可以喝点酒,后来规定不准喝酒,便改喝饮料,一家人说些祝福的话,妻儿一般都会说些今晚执勤顺利之类的话。我想全县几百名政法干警,尤其是男同胞,大致都是如此。 对我们这些倒灯维稳人员来说,有二盼:一盼下雨,二盼灯少。因为下雨,天气也会变冷,观灯的人就少,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机率就少;灯少,维稳力量就集中,遇事好处理。 90年代倒灯,现场气氛很紧张,执勤时要带枪,因为那时倒灯打架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有一年的元宵节在湘阴渡执勤时,一个村子的龙头舞着龙头要往桥上过,这是会引发大规模械斗的,我们一个同事眼疾手快,急忙抓住龙头就往水里丢了下去,然后,公安局的一名领导鸣枪示警,震住了那些企图闹事的人,阻止了一场大规模械斗的发生。 本世纪初情况发生好转。人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从争强斗胜转为斗富。油市盛产烟花爆竹,倒灯那叫一个热闹,外地好多游客都专门跑到倒灯的地方去看,电视台也作报道,村里挂满彩珠,红灯笼一路一路的,特别好看。维稳的压力少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小情况出现。在倒灯后,县里就组织抓捕闹事的人员,有几次,我们这些执勤的政法干警都是通宵不眠。 近几年,倒灯规模和参与人数减少,因舞龙灯引发纠纷或械斗基本没有,一方面是县委政府和各乡镇以及政法部门的大力整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多农村人员进入城市,文明程度提高,舞龙灯逐渐转入文化传承和娱乐范围,我们这些维稳人员,也轻松了许多。 回想已成往事的二十来个元宵节,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端。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名老兵,我衷心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福我们的人民幸福快乐,同时也祝福舍小家为大家参与倒灯维稳的战友们一生平安! 永兴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戴永泽 写于2016年元宵节 |